張書江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各種信息量呈幾何型增長,企業競爭形勢愈發嚴峻,財務信息化、財務共享趨勢愈發顯著。財務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使得過去簡單、重復性強的基礎性財務工作可以直接通過人工智能完成,財務人員精力得以釋放。與此同時,新時代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轉變,要求財務管理人員更多地致力于經營數據分析和經營決策支撐等管理性質的工作。要實現此目標,唯有轉型和創新,創新財務管理理念、財務管理模式、財務管理方式方法,充分學習和利用信息化技術和工具。
數字經濟是發生在虛擬數據空間中的交易數字產品、數字技術利用等活動,是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數字經濟涵蓋的產業領域范圍廣泛,包括軟件、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在數字經濟時代,最為突出的就是信息數據的作用,將傳統的商業模式與信息技術融合,發揮數據資源的推動力,表現出持續性、經濟性、滲透性、快捷性等特征。數據信息和知識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信息網絡是經濟發展的載體,利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從本質上看,數字經濟就是信息技術,屬于速度經濟的類型。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對經濟事項的監督與事后反映的過程就是財務管理。在過去的傳統財務工作形式下,信息傳遞效率低,容易出現信息滯后和不對稱問題,無法充分發揮財務數據的效能。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信息化呈現出數據更豐富、技術更先進、競爭更激烈以及環境變化更快的特點,這給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當前的財務工作職能逐步拓展到價值創造、資源配置等管理范疇,對信息的質量、效率提出了極高要求。這意味著企業更有必要轉變以低效率文本為載體的信息管理模式,讓其朝著大數據、互聯網這種更具有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特點的管理模式發展。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核算型財務人員已經沒有生存市場,新時代財務人員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突出價值引領和服務監督職能,提高收集數據、識別數據、分析數據以及挖掘數據的綜合能力,成為綜合型戰略服務人才。企業財務管理轉型能夠讓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完美統一,從經營和戰略層面為企業經營把脈,用更科學的數據為決策提供支持。同時,以風險管理為主線,以數據管理為支撐,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風險過程識別、分析及管控,確保企業風險受控。因此,為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財務管理轉型勢在必行。
1.缺乏公司層面的整體理念和架構設計。目前,大部分財務管理人員對于自身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職能定位、發展方向尚不夠明確,職能轉型的意識也比較薄弱,主動轉型的動力不足,更無法對具備最終決策權的高級管理層施加實質性影響。與此同時,公司整體組織架構、績效考核體系的設置尚不能完美支持財務管理轉型。尤其是在生產制造企業中,財務管理的權責定位重點仍然是核算財務。
2.轉型所需的綜合型人才欠缺。數字經濟時代所需財務人員是綜合型戰略服務人才,要求具備較高水平的綜合管理能力。就目前實際而言,財務人員更擅長于財務核算以及稅務、資金等專業財務領域,信息化建設及運用能力、大數據分析決策能力,以及對生產業務的了解等方面略有欠缺,難以滿足轉型需求。
3.信息技術應用不足。信息技術應用和風險也是制約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給財務工作帶來的根本性變化就是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信息系統的完善性和可靠性直接決定了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穩定性。企業信息系統總體規劃不足,在構建初始階段思考不全面,沒有從長遠角度分析等問題,導致部分數據信息仍存在信息孤島、數據缺口或者冗余現象,直接影響了獲取數據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的業務規模擴大,電子數據信息傳輸量劇增,容易出現信息泄露、黑客攻擊等,存在很高的信息安全風險。
1.轉變財務工作理念。推動財務管理的轉型發展,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共同轉變財務管理理念,認識到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不僅僅是也不應該只起到輔助經營的作用,更可以作為企業的經營指導者和價值創造者。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全體員工的思想工作,持續不斷地向基層財務人員宣傳貫徹轉型理念,建立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員工擺脫以往的工作舒適區,拒絕“躺平”,勇于向管理財務轉型,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對于業務部門,應重點通過加強專業服務,獲得其對財務轉型理念的認同,消除其對業財融合的敵視態度。
2.打造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體系。以信息化建設為紐帶,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將全面預算管理、核算與管控、分析評價、風險內控以及專業財務等模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企業經營數據流的無縫流轉,最大限度地利用數據信息為企業降本增效。在組織架構層面,將財務人員區分為核算財務和管理財務兩大類,核算財務負責基礎核算,管理財務則進一步細分為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更傾向于發揮決策支持和風險控制作用,這部分職能至少應占財務工作的七成以上。同時,在預算管理和成本管控層面,可利用數據優勢,進一步細化企業預算和成本核算,使得預算管理更加靈活、高頻,成本核算更加精細、標準,真正實現管理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并據此建立企業經營全過程的標準成本信息庫,作為企業經營分析、企業對標的有力工具,反哺企業運營。在分析評價與決策支持等管理層面,需要不斷優化企業整體組織架構,采用靈活多變的多部門團隊工作模式,加快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融合,從整體組織層面保障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充分發揮其價值引領作用。
3.強化數字化建設。企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并將其與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體系相融合,建立新型數字化體系。首先,具備條件的大型集團企業要加快推進財務共享建設,以實現業務標準化、流程化,提升財務效率和核算質量,降低核算風險,減輕財務人員壓力。同時,通過財務共享,重塑業務流程,促進業財融合,實現數據同源,進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其次,從決策支撐、價值創造角度著手,搭建財務管理信息化框架,包括全面預算管理系統、ERP核算系統、共享服務平臺、績效評價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企業經營管理需求,打通財務管理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如生產加工企業的DCS系統、MES系統的壁壘,搭建統一的報表展示和駕駛艙數據層,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報表、盈利及決策分析、重點指標展示等。最后,在企業數字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企業數據的安全性,通過建立企業信息防火墻等方式,防范信息安全風險。
4.提高財務人員綜合能力。轉型后,適應財務管理轉型的高水平財務管理人員變得短缺,企業亟須加強對內部財務管理人員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統籌協調能力、決策支持能力、服務監督能力以及風險管控能力,以促進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的雙提升。第一,加強培訓,如財務管理的最新理念、方法、新的信息化技術、生產運營知識、管理知識培訓等。第二,推行財務人員輪崗機制,鼓勵財務人員階段性到業務部門輪崗,讓其讀懂一線,感受一線,從實踐角度尋找業財融合的最佳切入點。第三,適當優化財務人員結構,可以考慮從業務部門吸取優秀人才,配合分析評價或經營決策工作。還可以考慮引入外部單位優秀人才,激發財務管理團隊的活力,吸取行業優秀經驗。第四,鼓勵創新,促進工作高效開展的同時,高效提升員工能力。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智能化、共享化是財務管理的大勢所趨。要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扛起引領企業價值創造的大旗,積極探索財務管理轉型的途徑與方式,對工作內容、工作方法、管理工具等進行創新,努力拓展財務管理職能,幫助企業制定決策,防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