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郭天天
案例回放:
2020年4月28日上午,原告、被告與案外四人進行羽毛球比賽。比賽過程中,原告被被告擊打的羽毛球擊中右眼。事發后,原告由被告陪同至醫院就診。7月6日,醫院出具診斷證明,顯示原告術前右眼視神經萎縮,術后右眼最佳矯正視力為0.05。原告以身體權被侵害為由,將被告訴至法院。
2021年1月4日,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認為原告明知羽毛球運動的風險,仍自愿參加,將自身置于潛在危險之中,應認定為自甘冒險的行為,且被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故根據《民法典》有關自甘風險的規定,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評析:
這起案件是《民法典》實施后,法院適用“自甘冒險”條款裁判的民事案件。
自甘風險也叫危險的自愿承擔,原《侵權責任法》沒有規定這一免責事由,這是我國第一次確認自甘風險為免責事由。自甘風險的構成要件是:1.組織者組織的文體活動有一定風險;2.受害人對該危險有意識,但是自愿參加;3.受害人參加此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造成損害;4.組織者、其他參加者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
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侵犯其身體的行為屬于適用一般過錯責任的一般侵權行為。本案中,被告實施了加害行為,原告受到了身體傷害,且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此,認定被告是否構成侵權的關鍵,在于被告是否存在過錯。
被告主張原告構成自甘冒險,被告不應該承擔侵權責任;原告則主張被告存在重大過失,即便不存在重大過失,也應適用公平責任分擔損失。
羽毛球運動是典型的對抗性體育運動項目,除扭傷、拉傷等風險外,較為突出的風險即為參賽者易被羽毛球擊中。原告作為多年參與羽毛球運動的愛好者,對于自身和其他參賽者的能力以及此項運動的危險,應當有所認知和預見,但仍自愿參加比賽,應認定為自甘冒險行為。在此情況下,只有被告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時,才需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否則無須擔責。
被告回球時并無過多考慮、判斷的時間,且高度緊張的比賽氛圍會導致參賽者注意力集中于運動,很難要求參賽者每次行為都經過慎重考慮,故應將此情形下的注意義務限定在較一般注意義務更為寬松的體育道德和規則范圍內。被告殺球進攻的行為屬于該類運動的正常技術動作,并不存在明顯違反比賽規則的情形,故不應認定其存在重大過失。
公平責任是指雙方當事人對于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且法律又未規定適用無過錯的情形下,基于公平的觀念,由雙方對損失予以分擔,但其適用范圍應受到嚴格限制。本案并不具備依據《民法典》第1186條適用公平責任的條件,相反,案涉情形該如何定責已由《民法典》第1176條予以明確規定,故案件不具有適用公平責任的條件。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明確,《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到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
自甘冒險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中正式確立的新規則。《民法典》嚴格限定了其適用情形為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文體類活動,且僅適用于因參與者的行為造成的損害,并不能與公平分擔損失的規定同時適用。這一條款的確立,對于司法裁判尺度的統一以及文體活動的健康有序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體育活動隨著全民健身的熱潮日益普及。閑暇之余,約上三五球友,一塊切磋球技,既豐富了日常生活,鍛煉了身體,也增進了感情。可是,運動中難免會出現意外,如因擊球、對抗、碰撞遭遇受傷等情況。此時,如何承擔責任備受關注。
以往一些案例中,在被告不存在過錯的情況下,法院雖然不會認定其承擔侵權責任,但為了息事寧人,會依據公平原則判決被告給予原告一定補償,以撫慰受傷者。如2019年年底,在曾某玲、李某梅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二審案件中,四川某地法院認為雙方自由組合羽毛球雙打練習活動,在雙方均不存在過錯的前提下,依據公平原則確定由李某梅對曾某玲人身傷害造成的損失給予40%的補償,共計25000余元。
如今,隨著《民法典》的實施,自甘冒險原則將有助于結束各地法院裁判標準不一的問題,讓參加體育活動者免除后顧之憂,避免“誰受傷誰有理”狀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