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平 王菲菲
(昌吉學院計算機工程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的內容是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使學生在后期的專業學習和辦公中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從而培養專業和現代化管理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本文重點討論了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基本過程,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課堂以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和討論為主的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升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
E-learning的教學模式在20世紀末興起,其主要指使用現代化的資源通過互聯網進行特殊的學習,屬于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師生關系也隨之產生了變化,E-learning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1]E-learning體系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完善,但是也暴露了一定的缺點,如在學習時過度依賴數字技術,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一些學習者不能適應新的技術,學習時出現厭倦的情緒。[2]在E-learning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開始將其與傳統的課堂互補,逐漸意識到過去過分夸大了E-learning的優勢,沒有看到它的局限性及傳統課堂的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見,混合式學習其實就是E-learning發展過程中與傳統課堂的有機結合,也是對網絡化學習最主要的超越和提升。
現在在線學習平臺種類很多,使用率也很高,特別是疫情發生后,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能夠滿足不同要求的教學平臺,如方便線上課堂的雨課堂、騰訊會議、課堂派等,還有類似愛課程的網絡課程管理系統,如九斗、頭歌、優慕課平臺等。本課程使用的是清華大學在線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此平臺根據教學模式、教學對象的特點,為開展網絡輔助教學提供靈活、開放、適合于多層面、多對象及多網絡環境的交互式教學支撐平臺;它以“課程教學”為核心,支持課程的長期建設和教學資源的積累與共享,支持教學過程跟蹤統計、教學過程與評價展示結合。
混合式學習是把傳統的課堂跟E-learning教學課堂有機結合,線上線下結合,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結合。這種教學,既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觀念,體現了新的教學理論,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我。[3]混合式學習方法并不是完全拋棄傳統課堂,其既包括傳統的教學過程,也包括網絡教學,主要目的是將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融合。混合式教學包含著多方面的融合,一般包括四個環節:課程的導入、活動的組織、學習的支持及教學的評價。能夠更好地組織學習者進行學習的混合式教學一般包括三種:在教師和學生的空間環境中統一進行班級的實時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展開個別化教學;同學組成小組,基于合作的理念完成學習。
1.以知識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以知識為中心完成教學設計就是以信息為加工的依據;這種教學理念在設計中著重于分解知識的方法,使知識能夠符合每一位學習者的思維習慣,促進學習者接受知識。也就是說,需要依據教學重點,將知識和技能進行傳遞。這一階段,主要是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內容,后期所有的教學內容和過程都要圍繞學習目的、學習重點難點開展,實現教學目標。
2.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其理論基礎是構建學習理論。以學生為中心完成設計是指通過分析學習者,包括分析其專業需求,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進行環境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設計是整個理論構造研究的重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應該被簡單地限制于課堂上的聽講,而是應該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和經驗。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學習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課堂講授(導課)
課堂講授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但不同于傳統的課堂講授,不是將所有知識都詳細介紹給學生,而是提綱挈領地指導學生,提出學習的內容、深度、方式及后續課程的任務等,是一個抖包袱、拋磚引玉的過程。
2.線上學習
線上學習指的是學生通過平臺的視頻、文字等獲取知識的過程。在利用網絡學習過程中,學生閱讀的材料可以是教師編輯或錄制的,可以是在不侵權前提下的轉發,也可以是一些鏈接。線上學習還包括學生完成線上布置的課前、課后作業和知識測試。
3.討論與交流
討論與交流可以是教師在課堂講授時安排好的題目,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平臺上的作業;可以是學生自行組織的,也可以是小組的。這是學生“亮功夫、找金子、矛碰盾”的學習過程,不斷地討論與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擴展,也能夠鍛煉每一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指的是打破學生單獨學習的孤獨感,讓學生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完成學習。這是一種學習的策略,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學習知識,并且與小組其他成員分享,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5.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即對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情景式的描述,讓學生分析探討,以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把教學中出現的典型問題作為教學案例進行探討。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網上學習就是利用在線教育綜合平臺構建一個虛擬的學習環境,為師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很好的場所。教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開設課程,編輯課程,上傳學習資源,完成教學設定;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進自主學習,完成線上作業。另外,學生與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聊天互動。本文中,我們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五單元Excel2010中的公式和函數內容為例進行教學,具體教學組織如下:
1.設置主題和要求
利用在線教學綜合平臺發布學習要求、學習視頻、自我評價等學習資料,并建立小組協作活動。教師在該平臺上安排活動,依據學習計劃建立公式和函數的學習活動:上傳學生的成績表,表明本次學習的目標是為表中的學習成績進行排名,指定小組成員協作完成規定的公式及函數的計算。在平臺上,教師針對學習程度好、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發布一些需要學生自主分析的題目,如讓學生調出自己近1—3個月的花費明細,分析自己的消費情況,找出問題,并給出今后的消費改進計劃,引導學生建立理性消費,將勤儉節約的思想融入課程,以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2.分組
教師需要在前期導課或在線教育綜合平臺上完成分組任務,一般4—5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依據具體的情況,如學生學習的特征、技術特點等,形成能夠互相協作、優勢互補的學習小組,效地完成學習。Excel公式和函數的學習,是通過教師在課堂講授階段,根據題目、學生自我組合、教師合理調整的方式分組。
3.討論
建議以小班形式展開討論,便于學生參與,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討論一般分線下討論和線上討論兩種形式。線下討論形式是課堂翻轉,小組成員互相配合,對教師設定的問題闡述觀點;對其他學生來說,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出自己不同意見展開討論的過程。線下的另一種討論形式是針對學生線上作業,教師給出講解,學生討論。線上討論是學生根據教師在線上教學平臺上提出的話題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兩種討論均會影響學生課程期末成績。
Excel公式和函數的教學,采用了線上和線下討論這兩種形式。線下討論是教師就“成績表分析”將有代表性的作業進行展示和講評,其他同學就作業中的不足提出意見,可以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然后教師進行講評并提示重點知識。對于提高題目“消費情況統計”,教師選出一些完成較好的作業,讓學生自己講解作業能用到哪些知識、進行了什么分析、分析的目的、得出的結論等。很多學生能夠用到多個函數進行統計分析,個別同學甚至用到了圖表或透視圖來直觀、形象地分析消費情況。線下討論讓同學們掌握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也了解到問題不同,分析的角度也不同。
4.指導與引導
如果將混合式教學比作表演,那么學生就是演員,教師就是導演,教師只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好指導與引導工作,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如導課過程,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在課堂討論階段,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通過討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要善于發現學生解決問題的金點子;對于線上的討論,教師更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要讓在線教學平臺成為大家展示才能、激發學習熱情的地方。對于學生在線上線下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方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如在公式和函數的學習中,在導課階段可利用示例,讓學生看到公式和函數的強大功能,引導學生掌握公式和函數的使用方法和學習方法;而在線下討論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展示問題,學習如何使用透視表。
5.總評
學生完成一個學習階段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和評價。總評不能僅限于對學生的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的點評,而要成為畫龍點睛之筆。線上作業可利用線上系統客觀評價,也可以由教師給出主觀評價;線下課堂教師既可對線上內容展示性總評,也可對學生的硬碰硬展示給予相應的總評。
總評,既能對學生掌握的薄弱環節進行彌補,也能突出學生的金點子。在Excel公式和函數學習的消費問題上,學生展示了自己的結果,教師在總評時,一是要對學生的設計和所用的技術總評,給予肯定,提出建議;二是要及時引導學生通過統計和分析發現問題,如在同學的消費問題上存在哪些共性和個性,有沒有不必要的消費項目,如何改進、如何實現理性消費等,使學生能夠踐行勤儉節約。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這種基于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形式是非常認可的。線上學習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時間及空間上的自由度,也能夠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堂上缺少的教學資源,滿足個性化需求;線下課堂的討論、交流形式,能夠讓學生互相學習、互助學習,提升學生的協作和交流能力。這種基于在線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方式,能夠應對當前大班授課所面對的學生知識儲備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的問題,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