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金盈
(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44)
近年來,在學歷社會等背景下,中國的日語學習者逐年增加,學生們抱著各種不同的目的學習日語,學習的特點也呈現多樣化。[1]在外語教學中,動機研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2]
本研究以第一志愿是日語的中國日語專業學習者為訪談對象,以其動機變化為焦點,共設置兩個研究課題:一是學習日語之后,學生學習動機的變化;二是學習動機變化的原因。通過研究,以期了解日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軌跡及其特點,為今后的課程設置、教學改革等提供參考。
本文選取2016年入學的日語為第一志愿的7名日語專業學習者進行訪談,將各學習者編號為A—G,訪談時間為2019年11月。
為把重點放在與學習者的談話上,本次調查采取一對一的半結構化訪談方式。在訪談中,請調查對象回顧從高考后填報到目前為止與學習動機變化有關的具體情況;訪談地點為學生宿舍。調查設置的主要問題如下:
第一,為什么把日語作為第一志愿?
第二,通過這些年的學習,你對日語的態度或印象如何?發生改變了嗎?
第三,現在除了上課,用多少時間學習日語呢?第四,確定畢業后職業發展方向了嗎?
1.A對象的案例研究
填報志愿時,家人首先幫我選擇了D大學,讓我從這所學校的專業中選擇一個。當時對于我來說學習哪種語言都一樣,對哪個都沒有興趣。但是,那時候因為前男友在日本留學,所以把日語作為第一志愿;一開始,我對日語一點興趣也沒有,成績也不太好,由于一年級的基礎知識沒有好好掌握,所以二年級的N2考試沒及格。身邊的同學大部分都合格了,自己不合格的話就太沒出息了,所以我開始逼著自己學習日語。通過努力,我的N2考試以很高的分數合格了,很高興。去年冬天,我非常幸運地得到去日本交流兩周的機會,這次交流讓我對這個國家產生了興趣。大三,高級日語老師非常認真,在老師指導的一年里,我對日語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日語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現在除了上課以外,我為了留學和畢業論文每天用5個小時左右學習日語。為了體驗日本的生活,將來想進日本的大學院,現在正在準備山口大學的留學面試。
A同學雖然填報日語為第一志愿,但入學后對日語完全沒有興趣。上了二年級,因為N2沒合格而受到打擊,于是把日語作為任務開始學習。三年級上學期,A同學對日語學習的興趣最高,并喜歡上了日本這個國家,也受到老師的影響,有了將來想去日本留學的想法。
2.B對象的案例研究
D大學的王牌專業是日語,為了讀學校最好的專業,所以把日語作為第一志愿。另外,D大學所在的城市有很多日企,比較容易就業;剛開始學語言的時候很興奮,但是像五十音這樣最基礎的部分也沒有學好。我覺得背起來很難。試著拼命學習了,但日語實在太難了,成績很難提高,開始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日語。兩年來忙于參加社團活動的我,雖然日語成績不好,但領導能力和協調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我還是想進入好的企業發揮自己的長處。從三年級上半年開始一直參加與日語沒有關系的實習;以后應該不會再用日語工作,上課就是為了能順利畢業,課堂以外的時間完全不碰日語;決定在中國某大企業從事與銷售有關的工作,工作和日語是否有關聯也不重要。
B同學最初對日語不感興趣,但因為在D城市日語專業容易就業而選擇了日語專業。由于厭倦背誦單詞等重復性的作業,期末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因此,B同學得出了自己不適合學日語的結論。另外,由于打算將來從事與日語無關的工作,因此現在只是為了順利畢業而進行最低限度的日語學習。
3.C對象的案例研究
我在高中時代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小說,想通過學習日語,來了解現實中的日本和日本社會。開始學日語,老師的發音很好聽,我也想像老師一樣用流利的日語和日本人交流。二年級開始參加日語角,日本人說我的日語很好聽,被表揚了之后充滿了自信,想和日本人更好地交流。進入大四,保研到本校讀研究生,不僅想提高日語成績,還想掌握日本文學、社會文化、語言知識等很多東西;既然決定繼續作為研究生學習,就想提高自己的日語能力。除了上課以外,我經常在圖書館看書。
C同學以日本文學為依托,對日本文化和社會感興趣,想通過日語學習,了解日本文化和社會,因此選擇了日語專業。開始學日語時,想像老師一樣擁有漂亮的發音,因此十分認真地學習。通過平時參加學校的日語角,在不斷交流鍛煉中產生了自信。四年級時,拿到推免資格,決定在本校繼續深造,產生了進一步提高自己日語能力的強烈想法。
4.D對象的案例研究
我高中讀的是理科,但我英語成績最好,我喜歡學習語言,懷著挑戰新語言的想法選擇了日語;因為日語是我第一次接觸的新事物,所以很好奇,一直在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日語成績在班級排名第一,還獲得了獎學金。在積累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獎學金,雙贏。另外,能說另外一個國家的語言,讓我感到很開心;將來不想放棄日語,想好好地利用日語工作,想在日企從事翻譯工作,現在正在準備CATTI的考試。
D同學因為高中時英語成績很好,認為自己適合學習語言,進入大學之后想要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便選擇了在中國應用較為廣泛的日語。在以優異成績獲得獎學金之后,一直為獎學金而不斷努力;另外,也感受到日語學習中的快樂。這與日語學習的動機有較大關聯。到了四年級,因為想從事日語翻譯工作,所以準備考取翻譯資格證。
5.E對象的案例研究
我從小就喜歡日本動漫,因此曾經自學日語。因為有基礎所以選擇了日語;學習五十音的時候,發音漂亮,經常被老師表揚,為了不破壞老師心中留下的好印象而努力學習。到了二年級,學生會的社團活動多了,日語的學習時間變少了,總是埋頭于和日語完全無關的活動。在大學參加學生活動也很重要,即使不能成為第一名,至少能順利畢業,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周圍很多人都考了N1,為了準備N1,我背單詞和語法,但是真的不愿意背誦??墒?,日語畢竟是專業所以想著無論如何也得努力?,F在忙于找工作,除了上課之外幾乎沒有時間學日語。以后想在企業就職。
E同學以日本動漫為契機,進入大學前,學過日語;因此,與班里其他同學比,表現得較為突出,經常受到老師表揚,產生了想要考第一名的想法。但是,二年級時,E同學忙于學生會的社團活動,開始覺得學習并不是大學生活的全部,學習動機發生了變化。高年級時,雖然認為背誦日語很枯燥,但清楚地知道畢竟是日語專業,因此有義務學習。只是,比起日語學習,E同學花費了更多時間在學生會的活動上。
6.F對象的案例研究
我從小就熱衷于日本動漫角色的cosplay,空閑時最喜歡看動漫展。大學入學前已經通過了N2。因為非常喜歡日本,所以選了日語專業,將來想去日本生活。一年級上基礎課時,老師經常拿我作為范本給同學做榜樣。課外時間我也沒怎么復習和預習,大多時間還是看動漫和日劇。二年級以后,教材的難度稍微提高了一點,在課堂上開始認真地聽講,成績還不錯,一直保持著全班前5名。不能說是努力型的,只是跟著老師的節奏在學習?,F在,已經拿到了日本公司的內定,以后就更容易接觸以動漫為代表的日本文化了。
F同學由于對日語的喜愛而選擇學習日語。后來,他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并沒把日語作為任務或科目來學習,而是享受著日語學習的快樂。通過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四年級時,實現了最初的想在日本生活的愿望。
7.G對象的案例研究
我本來想學習財經類專業,但是分數差錄取線還很遠。父母替我選擇了D大學,因為日語是D大學的王牌專業,便把日語作為第一志愿。其實我對語言完全沒有興趣。開始學習,老師讓記五十音時,我覺得日語太枯燥了,背起來很吃力。雖然沒有興趣,但我本性認真,上課的時候還是認真聽講。但是,我想學習財經的心情一直沒有改變。一年級結束后,我有了想要讀財經類研究生的想法。一直到現在,可以說大學70%的時間都用于學習與財經有關的東西?,F在,正準備經濟方面的研究生入學考試。
G同學并不是因為興趣而把日語作為第一志愿填報的。進入大學學了五十音以后,他認為日語背起來很吃力,也很枯燥。一年級結束后,決定畢業后轉入與經濟相關的學校讀研究生,將來從事經濟有關的工作。做出決定后,G同學比起日語專業學習,更注重經濟方面知識的學習。
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兩種常用的實證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是通過對變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提取各種各樣情況的本質變量來說明整體。但是量化研究法很難著眼于日語學習者的“日語學習階段”“不同時間點的心理狀態”。[3]因此,本研究以其動機變化為焦點,對學習動機如何變化及相關原因進行質性訪談調查。
從這次調查中得到如下結果:
日語專業學習者學習動機各有不同,可分為上升型、下降型和不變型三個類別,進一步驗證了王?。?016)的研究結果。
1.上升型學習動機
上升型學習動機包含兩個學習過程:一是通過接觸日本文化和日本人,學習動機變強,想努力學習日語,然后去日本留學;二是由于自信度提升,成績不斷提高,獲得了獎學金,學習動機上升。
2.下降型學習動機
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討厭背誦日語單詞等情況反復出現,將日語學習置于大學生活的最底層,把取得畢業證書作為日語學習的目的。另外,也有很多學生到了四年級,忙于找工作,日語學習動機也在逐漸下降。
3.不變型學習動機
該類型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對日語沒什么興趣,覺得日語學習枯燥無味,將來想進入和日語完全無關的領域,因此只完成最低限度的日語學習;二是填報志愿時就對日語有濃厚的興趣,大學四年下來,對日語的學習熱情依舊很強。
分析學習動機變化的相關因素可知,7名調查對象都把日語作為第一志愿,但并不都對日語感興趣。一部分學習者受“容易就業”“王牌專業”等外在動機的影響,最初雖然對日語學習沒有興趣,但在外在動機影響下填報了日語專業;另一部分學習者以喜愛“語言學習”為動力學習日語,他們都有“學日語很開心”“有自信”等“內在動機”。特別是到了四年級,日語學習容易受升學或就業等因素影響。調查表明,第一志愿為日語的專業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而動機變化的原因大都受就業、升學及獎學金等外在動機的影響,而一些外在動機很容易轉化為“被表揚了很開心”“學習日語真好”等內在動機。
本次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本次調查對象是日語為第一志愿的專業學生,被調查的7名對象很難代表所有的日語專業學習者;二是本次調查是請學習者回顧從日語學習開始到目前的學習動機變化,很難捕捉到動機的細微變化。作為今后研究的重點,筆者將以調查對象進入大學為起點,定期對其進行跟蹤調查、訪談;采用質性和量化結合的研究方法,使得到的數據更具多樣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