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由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山東孫子研究會承辦的“建黨百年與兵學謀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研討會在山東濟南聯勤賓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80 多位兵學研究專家學者和兵學文化愛好者參加了研討會。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原院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秘書長陳榮弟和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二級巡視員徐青分別致辭;國防大學原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李殿仁,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原副政委兼紀委書記王衛星,山東孫子研究會會長張建設,山東省委原常委、山東省軍區原政委南兵軍做了主旨演講。山東孫子研究會顧問王偉力主持會議并致辭。山東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尚慶生出席了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山東國際孫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山東省齊魯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中國先秦史學會濟南嬴秦文化研究基地、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原濟南軍區部分二級部領導,山東孫子研究會顧問、理事會、監事會等領導成員出席了會議。山東孫子研究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愿服務隊全程服務。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陳相靈、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海萍、山東孫子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路秀儒、天津兵學與傳統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徐勇、江蘇省蘇州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秘書處處長蘇哲、山東省濱州市政協常委扈光珉、廣饒孫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廷文、濱州學院孫子研究院教授姚振文、山東孫子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永孚共9 位同志做了重點發言。
這次研討活動,是兵學研究戰線學黨史、講黨史的一次特殊教研活動。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統籌指導下,山東孫子研究會將抓好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落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從今年年初就組織開展 了“建黨百年與兵學謀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征文活動,依托各學術機構和團體,廣泛發動、精心組織 引導大家從講政治的高度講學術,從講學術的角度講黨史,得到廣大孫子兵學研究者、愛好者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從來自北京、天津、河南、安徽、江蘇、廣東、吉林和本省各地市專家學者報送的論文中,經過專家評審,精心遴選出34 篇共30 多萬字的篇目匯編成集。
這次研討活動是兵學研究戰線愛黨崇史的一次成果集結,推進了兵學研究戰線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進一步深化,收到了較好的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體與會者從東方兵學智慧的維度和角度,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篳路藍縷又波瀾壯闊的奮斗畫卷中,深刻探尋和挖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特殊基因;在中國經濟快速崛起、抗擊新冠肺炎斗爭卓有成效、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顯現的重大歷史成就中,認真梳理和揭示“中國模式” “中國道路” “中國方案”的金鑰密碼,充分體現出對黨的真情、對黨的初心使命的真信和對黨的發展必然的真悟。李殿仁從重讀兵學經典中領悟出,“強軍是富民強國的必然要求,謀略是克敵制勝的重要因素,將帥是強軍勝戰的關鍵因素”,揭示了古老兵學智慧給強國強軍帶來的深刻啟迪;王衛星縱論百年輝煌,用滄桑鮮活的黨史故事佐證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進一步增強了“四個自信”;張建設和南兵軍,透過孫子兵學的基因脈絡,全面深入分析中國共產黨軍事理論的創立發展和成功實踐,從“兵道”思想到“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從“廟算”思想到“持久戰”,從“知勝”思想到“農村包圍城市”,從“同舟共濟”到“三大法寶”,從“令民與上同意”到“兵民是勝利之本”,進一步賡續傳統,厚植根基,讓孫子兵學文化在新時代散發強大活力的使命感、責任感。
這次研討活動,是孫子兵學研究面向未來的一次跨越升華。“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陳榮弟和徐青認為: 近年來,山東孫子研究會堅持面向歷史、面向現實、面向未來的研究方向,堅持走“開放式”研究之路,發揮專家云集、智力豐富的優勢,積極沖向事關大局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的主戰場,聚兵學研究的星星之火,努力發古為今用的思想先聲,在繼去年成功舉辦“孫子兵學與應對重大公共危機”研討會之后,圍繞新形勢下戰勝風險、迎接挑戰的需要,又適時舉辦了這次“建黨百年與兵學謀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研討會,旨在從兵學謀略的角度,透視百年歷史,探究發展規律,發揮智庫作用,提供決策服務,開辟了孫子研究的新領域、新境界,彰顯了兵學研究戰線的擔當精神和“高地”意識,也深化了對兵學研究地位作用的認識。大家一致認為,孫子研究前景光明,大有可為,一定能為新時代強國強軍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