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代康藏的風土謳吟:《巴塘詩鈔》述要

2021-11-25 19:26:57薛海燕
西藏研究 2021年2期

薛海燕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文化旅游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詩詞為我國古代最為流行、也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文學表達體裁,以詩紀史、以詩言事,是中華文化延續數千年的悠久傳統。詠藏詩詞是我國古詩的一種詩歌題材,也是藏學漢文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唐代,隨著唐蕃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吟詠聯姻親好與民族紛爭的詩作相繼出現,就產生了詠藏詩。元代,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直接治理,歸入祖國統一,這就為詠藏詩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歷史前提。到了清代,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清朝對藏直接治理的不斷加強,內地與藏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人們對西藏認識上的深化,自然要反映到詩歌創作領域中來……清代前期的詠藏詩不僅數量上遠遠超過前代,而且對當時在藏發生的重大事件,對藏地的山川形勝、風土人情、民族宗教進行了多角度的文學描繪,在古典詩歌領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1]

在清代數量眾多的詠藏詩詞中,李苞作于嘉慶年間的《巴塘詩鈔》(又名《巴塘詩草》,以下簡稱《詩鈔》)(1)從林喬蔭為《巴塘詩鈔》所作《序言》來推斷,嘉慶十一年(1806)是書成稿時書名為《巴塘詩草》,嘉慶二十二年(1817)刊刻發行時改為《巴塘詩鈔》,卷數不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詩鈔》不僅是清季康藏最早的以涉藏地名為書題的風土詩集,也是第一部吟詠巴塘的詩歌專集。李苞以詩人的視角,以風土詩為體裁,廣泛攝取了清季康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實地記錄了他的見聞和感受。詩集以鄉土志的視角,借文學的筆法,真實地記載了康藏大地的風俗習慣、山川名景。《詩鈔》作品繁多,種類多樣,其中不乏名篇佳作。《詩鈔》也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詩集中眾多的詩篇,從社會經濟到生產生活,從民風民俗到文化信仰,為后人構架出一幅全景式的“康藏風土畫卷”,是研究清中期康藏和巴塘地方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本文簡述了作者的生平,重點介紹了《詩鈔》的內容,分析了《詩鈔》的文學與歷史價值,以期學界更加重視包括詠藏詩歌在內的古代涉藏文學作品的史料價值,促進除文學領域研究外,民族學、歷史學等諸領域對古代涉藏文學作品的多維度與多學科互動研究的深入與發展。

一、隴上才子李苞簡介

李苞(1749—),字元方,號“敏齋”,清代蘭州府狄道州(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詩人吳鎮的內侄(2)吳鎮(1721—1797),甘肅臨洮人,字信辰,又字士安,號“松崖”,別號“松花道人”。吳精于詩詞與繪畫、書法,為清代著名詩人,被稱為“關中四杰”之一。著有《松花庵全集》(12卷),其詩詞精妙奇警,膾炙人口。。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貢,乾隆四十八年(1783)舉人。由甘肅崇信縣訓導,升任廣西陽朔知縣,因母喪丁憂,服闋,補授東城兵馬司副指揮,俸滿升授四川劍州知州[2],后又任巴塘糧務委員、山東都轉鹽運使司濱樂分司運同等職。李工詩文著有《青氈吟》《牽絲草》《侍松吟》《朝陽集》《劍山詩草》等集,嘉慶二十二年(1817)合編為《敏齋詩草》兩卷,刊刻發行,《詩鈔》(兩卷)同年也一并刊刻。又著有《敏齋詩話》,評論當時詩人,頗有見地。其編輯的《洮陽詩集》,輯錄了清代前期臨洮詩人的大量作品,很有學術價值。

巴塘糧務委員一職,始置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當時清政府為平息準噶爾之亂,遣三路大軍入藏。四川永寧協副將岳鐘琪率兵先行,從打箭爐、理塘、巴塘、察木多一線進軍,于沿途設糧臺、塘站以運輸糧餉。巴塘是川藏驛道上的重要補給線,故于巴塘設一糧務委員,負責糧餉轉運,并鈐轄土司,兼理地方政務。糧務委員皆從川省同知、通判、知州、知縣等官員中調任,三年一替。乾隆五十六年(1791),福康安率兵人藏反擊廓爾喀侵擾,理塘、巴塘、察木多等地俱復設糧務委員。嘉慶九年(1804)春,年屆55歲的李苞奉調巴塘糧務委員。他于三月初從成都出發,沿著川藏茶馬古道西行,經過44個臺站,行程1500多里,終至巴塘。嘉慶十一年(1806)夏,是書成稿。該年,任職西藏糧務委員的林喬蔭(3)林喬蔭(1744—1805),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育萬,又字樾亭。乾隆舉人,嘉慶庚申年(1800)任四川江津知縣,嘉慶六年(1801)赴藏任西藏糧務委員,嘉慶十一年(1806)任滿返程,卒于途中。林博洽多聞,治《三禮》,時稱精賅。著有《三禮陳教術義略)《石塔碑刻記》《瓶城居士集》等。其在藏期間,著有《西藏聞見錄》,為最早反映西藏風土人情的套曲(兩組),其也被譽為“反映藏族風情的第一位散曲家”。關于林喬蔭“人藏時間”的考證(參見:王漢民的《反映藏族風情的第一位散曲家——林喬蔭》,載于《文獻》2004年第3期)。,任滿三年東歸宿于巴塘行館時,于立秋前一日(8月7日)寫有《〈巴塘詩草〉序》一文,概述了其與李苞的交往及是書撰寫的經過:“今年夏,余期滿得代東還。道出巴塘,晤李君。留兩日,相與慰勞。語次,李君出所為《詩草》二卷,皆其西來道中及抵巴塘所作。挑燈讀之,風骨遒雋,氣韻沉雄。而摹寫蠻荒山川、景物則于杜老行役諸詩之外,別具爐錘。一似造物者于齊州九點之外,留此未經人道之語,以供詩人之洗發。而囿域中之觀者,僅沾沾于一邱一壑,流連詠嘆蚓竅蠅聲,恐不足當軒轅道土之一哂也!”[3]林對《詩鈔》評價極高,認為其擴展了杜甫寫實主義詩歌的領域,造詣獨特。

二、《詩鈔》的內容簡況

《詩鈔》兩卷,李苞著,李華春(4)李華春,生卒年不詳,字實之,甘肅狄道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舉人,嘉慶元年(1796)出任清洞(今陜西省榆林市清潤縣)訓導。評選。詩集可分為兩大類,即作者往返蜀地至康藏期間的紀行詩以及在巴塘寫作的邊塞風土詩。紀行詩以記游為主,集中描述作者游歷見聞、感受或描寫山水景物;風土詩以記物為主,集中描述作者官居巴塘三年期間的民俗風情與雜物奇景,偶有少量文人雅士之間的唱和詩與贈詩。詩作部分附有作者箋注,詩后附有李華春的點評。

(一)紀行詩簡況

《詩鈔》的紀行詩可分為兩節,即作者由蜀入康赴巴塘任職和任職屆滿由康返蜀的道中所作詩篇。前一節收錄詩篇尤多,后部分收錄甚簡。紀行詩前一節首篇為《發成都》,終于《小巴沖抵巴塘》,紀行點涉及成都、新津、雅安、滎經、九折坡、清溪、飛越嶺、滬定、頭道水、打箭爐、折多山、阿娘壩、東俄洛、高日山、臥龍石、中渡、麻蓋中、西俄洛、日工達山、咱馬拉洞、理塘、頭塘、喇嘛丫、二郎灣、三巴、大朔、小巴沖、巴塘等地,錄詩43首;后一節首篇為《卸巴塘糧務篆》,終于《遇朱明府卻寄》,紀行點涉及巴塘、爐城、滎經三地,錄詩5首。紀行詩類共錄詩48首。

首先,紀行詩用大量的篇幅詠贊了康藏的大好河山。康藏地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著名的橫斷山脈縱橫全境,深山幽谷,地貌獨特。康藏奇麗的風光,雄山麗水,激發了李苞創作的靈感,《詩鈔》中的紀行詩,描寫自然風光的山水詩歌居多,其中不少作品廣為流傳,堪稱清季山水詩歌的佳作。作者觸境生情,以詞達意,壯懷逸興,對行途中山水景物的贊嘆,流溢字里行間。如《宿頭道水客館》:

重掩象肺腑,幽深寓耳目。

峰疑日月避,山將天地束。

飛瀑頻濕衣,懸厓(崖)欲壓屋。

對面嶺云白,隨意階草綠。

跋涉已半月,淹留忽三宿。

晝夜風雷響,春睡不敢足。

后人評李苞詩作“可追唐人”,觀此詩可知其言不虛。全詩對仗工整,聲韻鏗鏘。詩中描述了頭道水的地勢與氣候,將崇山峻嶺、藍天白云、直下飛瀑、懸崖絕壁,一一詩化,形象描繪。用詞精巧,詩句清新,朗朗上口,頗有李賀之氣勢,樂天之平易。又如其歌詠《打箭爐》:

孤城鎮山腳,低洼如井臼。

一道水穿心,三面嶺開口。

溪流與山風,終日相爭吼。

坡上沙常流,澗中石欲走。

詩中描繪了打箭爐的地貌形態,形象描寫了打箭爐的山風與河流,詩中有畫,畫中有景。故李華春評點其山水詩為“畫不出者,詩能寫之。”

其次,紀行詩以日記體的方式,將茶馬古道沿線的風物人情悉人詩中。描寫細致,形象生動,特別是對川藏茶馬古道交通狀況的描寫,為后世研究茶馬古道的交通史實提供了真實的文獻資料。如《早行過折多山》有記“毫無云木秀,徒然雪漫漫。沙礫所積成,嶱竭空凌亂。”《自麻蓋中過雪山至西俄洛》更生動描寫出道中氣候的惡劣與交通的艱難:

昨日穿云林,今朝過雪山。

咫尺風土異,蒼茫宇宙寬。

火龍不到處,夏日亦生寒。

凍泉依石瀉,清冰作鏡看。

松杉畏生嶺,避風藏山灣。

遂令重疊嶂,頭禿空巑岏。

饑馬恨草短,仆夫苦衣單。

悲歌猛虎行,惆悵行路難。

紀行途中,李苞也注重對沿途風土人情的觀察,將之一一寫入詩中。如出發伊始在《滎經道中》一詩中,他便言“物庶兼風土,行吟當竹枝。”表現了詩人立志以竹枝詞的方式,將沿途物庶與風土,盡悉記錄的決心。紀行詩中有《爐城即事》一首:

莽莽征蠻地,悠悠選佛場。

昔年曾壁壘,此日已城隍。

教尚沿西域,強能比北方。

將軍開燕寢,釋子處蜂房。

氆氌裁衣厚,醍醐作耳香。

丫頭通漢語,土目凜王章。

啞啞多鳥鳥,蕭蕭祗白楊。

山含風氣冷,澗帶雨聲忙。

牛馬來邛笮,鹽茶出益梁。

當歸連遠志,又入旅人囊。

原詩箋注“漢民稱蠻婦為‘丫頭’,有為漢民役使者頗通漢語”,是以詩歌的方式對“打箭爐鍋莊”形象的記錄。詩中描寫了爐城的民居建筑、少數民族的服飾與飲食,以及對“茶馬互市”的生動描敘。

他的《宿折多山麓》,宛如一幅風土畫卷,形象地描繪了清中期爐城郊外的山川風貌與客棧情形:

野店三四家,零落傍山麓。

疲馬馱人臥,午雞喚客宿。

夏日照山雪,寒光奪人目。

無云霰何來,丁丁打板屋。

店主同鄉人,能擊秦中筑。

蠻語雖不習,風土已慣熟。

山深無猛虎,可以保六畜。

即此是樂郊,莫嫌近寒谷。

又如《阿娘壩》,該詩極富浪漫主義的色彩。全景式地描寫了阿娘壩(今康定市瓦澤鄉安良壩)藏族同胞生產與生活的場景,對其優美的田園風光與素樸的平民生活褒獎有余。詩中有藏族夫妻耕作的場景,有村落建筑的風貌,有對村民習慣的描敘。從農事到居家,從村落到建筑,從信仰到文娛,真情真景,勾勒出一幅鮮活而生動的邊地風土素描。

遙臨阿娘壩,地勢稍平曠。

麥苗長二寸,春意已云暢。

寨中蠻夫妻,農事頗素尚。

相率鋤平蕪,彼此互鏡餉。

宛然田家風,雞犬籬落放。

只愁霜雪早,不畏煙雨瘴。

閑時誦佛經,間或學樵唱。

碉房與碉樓,遠近交相望。

內地長官過,競看作何狀。

游人廣閱歷,風俗資采訪。

此外,《過飛龍關》《滎經道中》《登飛越嶺》《發化林坪住瀘定橋》《阿娘壩至東俄洛》《晨發東俄洛過高日山》《宿臥龍石》《西俄洛晨起》《頭塘至喇嘛丫》《至二郎灣望二郎山》《小巴沖抵巴塘》等篇,皆音韻流暢,詩味濃郁,完整記錄了行途中的該地區的風情,為今天研究清中期川藏茶馬古道的交通情況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

(二)風土詩簡況

李苞在巴塘任職三年期間所作的詩歌,包括詠誦巴塘風土人情、山川物產的風土詩、巴塘周邊旅游的紀行詩以及赴藏官吏之間的唱和詩、贈詩共230余首。其中,風土詩歌數量最多,成就也最為顯著。

《詩鈔》所收錄的巴塘風土詩,以巴塘山川形勝、風俗民情為歌詠對象,類型包括詠景詩、詠物詩,以及雜事詩和雜詠詩。舉凡巴塘的民情土俗、地形地貌、土司活動、物產貿易、生產勞作、氣象物候、漢藏友誼等內容,均有涉及。

首先,《詩鈔》中的巴塘風土詩,全方位記錄了巴塘地理狀況、氣候物產等地情史料。李苞的詩歌創作,一直堅持寫實主義的原則,同時代的詩人認為其詩歌創作繼承了杜工部的現實主義手法,所謂“語意皆從工部詩中得來”,一方面,風格雄渾高古;另一方面真實反映邊地生活,飽含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詩鈔》中的巴塘風土詩鮮明體現出這一特點。如《望對面高山》,描寫了巴塘鸚哥嘴周邊壯麗的景色。東隆山與喇嘛多吉山夾著迤邐的巴曲河水,形成一條幽深險峻的峽谷,道入云巔,一線通天。鸚哥嘴也是巴塘的交通要塞,是官員、商人的必經之路,故作者箋注“鸚哥嘴在山腳,往來路必經此”。

九曲屏風千尺強,中間劃破透斜陽。

懶云不肯為霖雨,高樹無緣作棟梁。

谷口丹梯險欲絕,山腰金剎爛生光。

幾時廻過鸚哥嘴,背看峰巒向帝鄉。

《遺興》一詩贊美了巴塘豐富的物產,認為邊地并非荒蕪之地,其景與物視同蜀中。詩中充滿了作者對巴塘的熱愛與情感。全詩清新自然,音韻工整,詞句通俗流暢。

榴葉初生別樣紅,晚春天氣正沖融。

山頭雖積皚皚雪,隴上還吹澹澹風。

步履獨尋芳草地,攜樽又訪牡丹叢。

莫言塞外荒蕪地,此地園林似蜀中。

李苞在巴塘公務之余,常以灌園自娛。他的《巴塘詩鈔》里寫了梅杏桃梨、牡丹芍藥、榴葵菊桂等十多個品種的花卉。對這些花卉的歌詠成為《詩鈔》中詠物詩的主題,詩中的箋注也較詳盡,有“博物志”之感。

此外,詩集中用大量的作品記錄了清季巴塘的氣象物候,這些詩作跨越四季,從春到冬,部分詩篇以二十四節氣為題,記錄了巴塘氣候的變遷與物候的差異,為后世巴塘地方志研究留下了珍貴的物候史料。如《初春野望》:

北山春積雪,東嶺曉飛霞。

淺碧雙溪水,微紅一樹花。

苗疏不掩地,蜂少未成衙。

即此是佳景,流連西日斜。

詩作描寫了巴塘初春山嶺積雪、花蕾含苞的情景。到了秋季,景色又為之一變。如《初秋》:

衛藏迤西天盡頭,塞垣時節異神州。

蕭疏舊雨連新雨,慘淡初秋似杪秋。

薄霧鎖空晨色暗,涼風入樹晚聲遒。

御寒已作三冬計,長物猶存季子裘。

詩中,初秋的巴塘,靡雨紛飛,寒風已至,居民已紛紛開始準備人冬御寒的物品。

其次,《詩鈔》中不少詩作歌頌了漢藏同胞友誼,表達了作者對少數民族淳樸與善良秉性的頌揚。李苞入巴時,為清軍反擊廓爾喀之戰大捷以后。此時巴塘地區社會安定,民族關系融洽。李苞在糧務委員任上,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結交了許多藏族僧俗朋友。《詩鈔》中以正、副土司為題的詩作有近十首,表現了他與當地藏族上層人士的良好關系,反映出藏漢之間關系的和睦。如《副土司園中看花留飲》一詩:

田間小徑斜,不速到君家。

甕啟三年酒,軒臨一樹花。

主人惟簡默,坐客自喧嘩。

贏得青衣醉,酡顏映晚霞。

在《端午日有客備酒肴郊游余亦有是舉遂相會于副土官射圃中》一詩中,有“絲結合歡索,襟披如意風。杯盤聚一處,誰是主人翁?”的詩句,歌頌了漢藏民族深厚的同胞友誼,抒發了血濃于水的兄弟之情。

最后,風土詩歌中收錄有大量描寫巴塘人文風俗的詩篇,記錄了當地的民俗活動與信仰習慣,具有無可置疑的史料價值。其代表作有《友人問巴塘風土以詩答之》《即事》《燃燈節》《聽誦經聲作》《番俗》《巴塘種田歌》《有客自西藏來談其梗概》等篇。

《即事》記錄了十二月下旬寺廟跳羌姆的活動情景;《燃燈節》記錄了十月二十五日巴塘僧俗民眾燃燈紀念宗喀巴大師的佛事活動。

身居不夜城,無月亦光明。

佛火傳千古,禪燈覺眾生。

破荒蠻貊辟,燭暗鬼神驚。

散漫香煙里,時聞法鼓聲。

詩歌用詩化的語言,描繪了巴塘燃燈節的流程與盛景。又如《番俗》:

垂纓類縵胡,氌帶喜懸弧。

賧本權輕重,寶原量有無。

見官惟脫帽,拜佛必燃酥。

青稞登場后,荒山好射狐。

該詩記錄了巴塘的服飾行為等習俗。《巴塘種田歌》總結了農戶勞作生產的經驗;《觀刈禾》真實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產活動。這些詩作鄉村氣息濃郁,寫實主義特征鮮明。其中《友人問巴塘風土以詩答之》一篇較為特殊,是詩人回答友人關于巴塘風土情況的復言,詩中用精辟的語言,藝術的形象,勾畫出李苞對巴塘風土總體的認知與印象。

邊塞足風飚,人稀村寂寥。

秋來少過雁,夏盡尚鳴蜩。

玉箸蠻蔥辣,金杯藏菊嬌。

沙田青稞外,鄭重是甜蕎。

該詩介紹了巴塘的地貌、氣候與物產,對于康藏地區環境的描繪極具雅趣。《述聞》一篇,則記錄了前藏每年正月望日(十五日),恭迎文成公主塑像的盛大節慶活動,表現了漢藏之間源遠流長的友好交往歷史,抒發了漢藏民族之間深厚的友誼。

三、《詩鈔》的歷史價值

近年來,原本認為只是單純文學作品的詠藏詩詞,受到跨界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關注,其獨特的歷史、民族與民俗學價值也在研究與挖掘中日趨豐富。詠藏詩詞,作為漢魏六朝伊始的“邊塞詩”的補闕與發展,作為明清盛行的“鄉土詞”(鄉土竹枝詞)的一種特殊類別,在堅守詩歌創作文學規范的原則上,在體式、題材與創作手法上也有不少新變化,趨于世俗化、民俗化與方志化的發展態勢日益明顯。李苞的《詩鈔》,便鮮明體現出這一特點,其創作于清中期,將之視為清季詠藏詩詞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代表性作品,這種評價,也是客觀與中肯的。縱觀《詩鈔》,其重要的文學與歷史價值,筆者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詩鈔》是歷代詠藏詩詞中首部以涉藏地名為書題且單獨刊刻的詩集

有清一代,詠藏詩詞數量眾多,但作品大多收錄于作者的詩文集之中,以涉藏地名為書題,并單獨刊刻的詩集并不多見。松筠的《西招紀行詩》(一卷)創作年代早于李苞,也有嘉慶刻本,但并不以地名為書題。其他作者的詠藏詩詞作品多收入個人的詩文集之中。如:馬維翰的詠藏詩錄入《墨麟詩卷》;李若虛的《西藏雜詩》等錄入《海棠巢詞稿》;姚瑩的詠藏詩散見于其《康輶紀行》;楊揆的詠藏詩歌錄入《桐華吟館詩稿》;孫士毅的詠藏詩錄入《百一山房詩集》;周藹聯的詠藏詩散見于《西藏紀游》;徐長發(字玉崖)的詠藏詩編入《徐玉崖集》,等等。

在李苞之后,也有部分詩集以涉藏地名為書題,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錢召棠曾以知縣銜出任巴塘糧務委員,作有《巴塘竹枝詞四十首》,附錄于其編纂的《巴塘志略》中;清末藏書家石德芬創作有《迭克雜詠三十二首》,錄入《惺庵遺詩》,但以上詩集均未單獨刊刻發行。

至道光年間唐金鑒的《西康詩稿》,才又出現以涉藏地名為書題并單獨刊刻的詠藏詩集。從這一角度而言,《詩鈔》不僅是巴塘第一部詩集,也是歷代詠藏詩詞中首部以涉藏地名為書題且單獨刊刻的詩集。這味著,在清代眾多詠藏詩詞作品集中,《詩鈔》不僅開一代先河,而且李苞以他“領異標新,脫棄凡近”的詩風,在清代詩壇上獨樹一幟,拓展和延伸了古代邊塞詩的領域,其文學價值獨特。

(二)《詩鈔》以寫實主義的手法構筑起巴塘的“風土志”

有清一代,竹枝詞因其直抒胸懷、通俗清新、貼近生活、自然寫實等特點,廣受文人的喜好與追捧。正如前文所言,李苞的詩詞創作不僅深受杜甫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而且他也自覺地將“鄉土竹枝詞”的寫作方法引人傳統的文學創作之中。其“物庶兼風土,行吟當竹枝”的創作理念,不僅使《詩鈔》成為清代康藏“風土詩”的代表之一,而且使之成為記錄康藏地區社會與自然、風俗與習為全方位的風土記。

眾所周知,康藏地區修史年代較晚,“從目前已知的資料來看,乾隆《打箭爐志略》是康定成書時間最早的地方志。”[4]也是四川涉藏州縣成書較早的地方志之一。錢召棠編修的《巴塘志略》,成書于道光年間。李苞成稿于嘉慶十一年(1806)的《詩鈔》,是《巴塘志略》成書前關于該地風土人情、民風民俗珍貴的史料文獻,部分彌補了志書闕失前巴塘地情無方志可考的遺憾。其在巴塘創作的詩篇,數量眾多,達全詩集三分之二以上,而且種類繁多,如他創作的與巴塘物候氣象有關的系列詩作,記錄廣泛且翔實,堪稱巴塘的“風土志”。

(三)《詩鈔》是記錄清季南路邊茶的“交通志”

行旅紀游、見景抒情是中國古代常見的詩歌創作手法。在李苞以前,川藏茶馬古道一線也有不少紀行詩,但如李苞這般,從雅安始記,以日記體的方式,沿途44個臺站大凡詳盡描寫的,并不多見。其創作于川藏茶馬古道沿途的紀行詩,對于山川地勢、道路狀況、臺站情形,乃至社會經濟、民風民俗均有真實反映,是一部以詩歌為載體的南路邊茶的“交通志”。

李苞宦游四方,所經之處,常詠之于詩篇。他的山水紀游、羈旅行蹤之作,名篇佳作甚多,流傳頗廣[5]。其詩工于五律,對仗工整,聲韻鏗鏘,妙聯佳句層出不窮,甚為時人稱道。《晚清移詩匯》稱其詩“雅有唐音”“清婉可誦”,清代著名詩人吳鎮在《牽絲草序》中評其謳吟山水之作“領異標新,脫棄凡近”[6]。

總之,清代前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清政府對康藏地區行政管理的加強與影響力空前的深入,藏漢民族之間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交流日趨頻繁和密切。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李苞作為清廷官員,以其旅居巴塘三年的經歷,飽含對藏族同胞的深情,創作出280多首內容新穎、風格獨特、題材廣泛的詠藏詩。《詩鈔》從各個角度對康巴地區的山川風貌、民風民俗進行了刻畫和描繪,真實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歌頌了漢藏人民的友誼。《詩鈔》中的作品重在紀實,具有很高的民俗學價值,為我們今天研究清中期康藏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了可靠的文獻史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日本91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精品91视频|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欧美另类一区| 理论片一区|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亚洲伊人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97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婷婷伊人久久|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欧美一区福利|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av色爱 天堂网|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欧美午夜小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网综合| 黄色一及毛片|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日韩在线影院| AV色爱天堂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综合色88| 亚洲男人在线|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欧美伦理一区| 高h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内视频精品|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天天操天天噜| www.狠狠|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一区二区自拍|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a在线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 日韩欧美91| 日本www色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