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得苗
習主席深刻指出,“要密切跟蹤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深入研究信息化戰爭制勝機理,研究高新技術發展運用及其對戰爭的影響”。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進入加速發展期,隨著智能化科技群體的井噴式發展,以量子信息、基因工程、腦科學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催生了指揮鏈殺傷鏈保障鏈的深刻變革,現代戰爭加速向信息化、無人化、智能化演變,戰爭制勝觀念、制勝要素、制勝方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嬗變,戰斗力生成的重心正在發生歷史性的位移。
一是戰爭形態向“智慧感知、智能決策、智算控制”演進。多種偵察手段自主進行協同組網、自組織動態調度、多源情報自動挖掘,最大程度上撥開“戰爭迷霧”,開啟透視戰爭的“慧眼”。隨著智能輔助決策技術和“云端大腦”“數字參謀”“虛擬倉儲”的出現,網絡化智能輔助決策系統深度介入作戰籌劃全過程,決策方式由指揮員主導異變為人機混合決策、云腦智能決策,實現最快OODA 循環(觀察—判斷—決策—執行)。信息感知、數據融合等智能化指控技術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系統輔助甚至部分替代人指揮控制作戰力量,形成“人在回路”的新型智算控制模式。
二是作戰體系向“智能自主、跨域聚能、靈活制勝”升級。無人與有人作戰單元混合編組,無人作戰平臺成建制規模化運用,自主精準感知態勢,自主高效設計作戰,自主靈活實施行動,自主快捷評估效果。戰場空間各領域相互支撐、相互依托,作戰體系由相對固定性向快速重構性轉變,作戰要素根據作戰需要進行自適應組合,實現廣域精確聚能釋能。無人平臺操控人員與指揮人員同處一室,使指揮員指控前線無人作戰平臺、配合有人作戰行動更加直接,從而能夠實時準確向末端作戰單元下達作戰命令,實現更快的作戰速度、更高的作戰效能。
三是力量編成向“小型新質、集群自主、軍地一體”轉型。近年來,各類專業化、建制化、體系化無人作戰力量全面參與作戰行動,按作戰職能編成的小型聯合體日漸成為主要作戰單元,太空、網絡、電磁和智能精確彈藥等新質作戰力量逐步發展成制勝增長極。“小而精、小而全、小而強”的智能化無人作戰裝備在局部戰爭和沖突中運用趨向常態,無人/有人、無人/自主密切配合,隨機采取靈活、機動作戰方法,自主遂行戰場偵察、目標鎖定、攻擊引導等多類行動任務。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軍民兼容、產品互通、標準共用,作戰平臺構建門檻低、成本小、來源廣。
四是作戰方式向“分布殺傷、蜂群攻擊、極限作戰”轉變。作戰平臺多點分散部署、靈活機動用兵、獨立威懾打擊,使敵面臨多方攻擊,提高己方生存能力。智能無人機“蜂群”、無人車輛“蟻群”、無人艦船“魚群”、無人潛艇“鯊群”等自主動態編成、自主協同作戰,實現高烈度飽和式攻擊。智能化裝備不斷突破人類生理和腦力極限,作戰領域由物理域、信息域向認知域、社會域發展,制權爭奪由信息、海洋、天空向智能、太空、網絡轉移,極地戰、深海戰、太空戰、生物戰、量子戰、腦控戰交織運用、綜合發力,逐漸改變戰場格局、決定戰爭走向。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打贏具有智能化特點的信息化局部戰爭,政治工作只有站到戰爭前沿、科技前沿、改革前沿,準確把握變與不變的關系,守正創新、固本開新,因時而變、應勢而變,才能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一)探索完善黨委領導作戰新模式,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貫到底落到地。習主席告誡我們,“優良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未來戰爭無人化、機器自主性比重極大增強,更需要把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個建軍之本和強軍之魂,貫注到整個戰爭的方方面面,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大大加強。組織實施作戰中政治工作,要堅決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加強黨委對作戰的統一領導,保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意圖得到堅決貫徹落實,保證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著眼決策指揮智能化,抓好智能技術與黨委決策有機融合,發展可信智能提升智能輔助可靠性,探索黨委決策多種可能方式,增強班子成員融合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提高黨委決策的快捷性、科學性、正確性。著眼組織形態靈活化,緊貼作戰模塊小型多樣特點,科學設置各級黨組織,靈活編配黨員骨干,分級分層準確界定統一領導與臨機處置權責界面,確保黨委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貫通到每個作戰單元、平臺“神經末梢”。著眼參戰人員專業化,突出領導干部關鍵少數、主要職手關鍵崗位,強化黨管黨員、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制度機制,把監督執紀貫穿作戰全過程、各環節,引領作戰各領域專家、專才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做到忠誠無畏、又“紅”又“專”。
(二)探索創造認知領域作戰新樣式,努力提高政治工作滲透性精準度。認知領域作戰通過特殊手段直接作用于大腦認知,以影響敵人情感、動機、判斷和行為,是高層級的信仰對抗、思想對抗和心理對抗。隨著未來戰爭形態演進,認知空間是重點作戰空間,認知攻防將成為主要對抗形式,認知領域作戰研究必須從“表象”探究規律機理、從“人才”汲取有力支撐、從“理論”轉向具體戰法,逐步塑造態勢、累積勝勢,最大化釋放“軟殺傷”效能。以“認知原理研究”為起點。基于不同黨派、族裔、宗教和階層等,探求個體和群體的認知特征,探尋認知差異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把“認知”行為的一般規律、作用機理、平臺渠道弄清楚;基于不同政治經濟體制、宗教文化、價值觀念、國民性格,構建分眾化的認知模型庫,把決定、影響、干擾“認知”的條件和要素搞明白。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發揮“軍地一家親、軍民一條心”的傳統優勢,集中大數據、人工智能、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的軍地優質人才,聚力打造認知領域作戰研究頂尖團隊。制定重點培養計劃,指定相關院校和科研機構,采取辦班培訓、舉辦論壇等形式,定期開展交流互動,聚力培養認知科學領域的理論人才和認知算法應用的專業人才。以“認知攻防戰法”為落點。借鑒吸收外軍信息支援作戰行動、認知導控活動內核精髓,開展認知領域作戰群眾性戰法創新活動。加強對聯合行動的探索,從決策影響的角度,把國際維和、聯演聯訓、護航出訪等軍事行動的認知領域作戰功能挖掘出來,凝練成具有我軍特色的具體戰法。
(三)探索拓展“智能+戰時政治工作”新渠道,持續釋放服務保證效能。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挑戰、深刻的理念變革和重要的技術支持。習主席強調:“要積極探索政治工作服務保證戰斗力建設的作用機理,把政治工作貫穿到戰斗力建設各個環節,融入到軍事斗爭準備全過程。”服務保證打贏始終是作戰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務,面對智能化戰爭帶來的深刻變化,政治工作不能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必須準確把握“智能+”時代的新特征,充分發掘“智能+作戰政治工作”新的增長極,為生命線插上智能的翅膀。突出發揮智慧政工“腦引擎”作用。堅持圍繞人這個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打造內容系統、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平臺,精準判別、一人一策的心理疏導平臺,靶向貫注、科學評估的戰斗精神培育平臺,標準規范、快捷高效的獎懲激勵平臺;利用大數據、云技術加強實時感知、動態監督和科學評估,真正實現在人的頭腦中“干革命”,有效強固精神支柱、激發血性膽氣。突出發揮智慧政工“外骨骼”作用。構建戰場政治態勢智能感知、決策支持、協同指揮系統,將政治工作有機融入軍事行動每個節點,通過智能算法輔助,全域化搜集評估戰場信息,最優化配置人力資源,精準化實施政工作戰指揮,為打贏戰爭提供有力支撐。突出發揮智慧政工“防火墻”作用。借助AI“讀心”技術、意念控制技術,研發抵御智能軟殺傷的新范式,實時掌握前線作戰官兵的生理心理狀態和戰場周邊安全環境,及時開展合格兵員篩查、外部滲透隔離、心理危機干預,筑牢參戰官兵的思想防線,保證軍隊的高度集中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