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濰坊市壽光市文家街道辦事處,山東 濰坊 262700)
財政稅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財政來源,與公民生活水平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財政稅收的監管機制更加完善。鄉鎮和街道屬于財政稅收管理基層部門,其管理科學性直接影響基層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是當前國家發展著眼點之一,優化基層財政稅收管理有重要意義。基層管理具有特殊性,管理中遇到的難題與高層級管理存在差異,因此對基層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并對癥加以優化。
分稅制落實后,基層開展財務稅收管理時自主權限拓展,受此影響,稅收收入持續增長,對基層經濟建設有重要影響。社會建設因此改善,促進社會總體發展。在此過程中,主體稅種被科學簡化,納稅人稅收負擔減輕,然而基層財政壓力并未顯著減小,在其實際管理中,需要優化稅收收支結構,提高稅收效率。基層稅收管理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根據國家要求,在落實分稅制之后,中央政府稅種和權限應與地方區分,以此促進基層稅收管理的自主性開展。在落實分稅制后,地方政府需要對更多種類的稅種進行管理,然而與此同時減少了主體稅種的數量,受此影響,地方稅收收入縮減。在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基層政府肩負重要職責,基層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財政支持,基層政府還需供給公共產品服務,這些建設服務活動是政府重要的支出項目,以資金投入為保障。支付壓力過大影響政府收支平衡。此外,停止征收農業稅后,其他行業不足以在短期內補充農業稅缺口,財政收支失衡加劇,對基層長期發展不利。
常規基層稅收管理缺少精細化管理規劃,實施分稅制之后,基層政府必須適應新時期環境,進行零戶統管的同時編制預算。落實政策時部分基層政府未深入領會政策精神,管理模式未同步創新,稅收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素養,在綜合素質方面的表現也不符合新時期稅收工作要求,影響稅收管理順利開展。基層政策制度有待完善,支出財政費用時規范性不足,流程隨意,也未形成完善的預算編制體系和執行機制。綜合影響之下,財政稅收管理總體水平較低。
管理活動應以制度為指導,在管理機制框架內進行,以保證有序性,還應配套監管機制,保證稅收管理規范推進。在當前工作中,鄉鎮財政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管目標不明確,稅收收支目標、審核標準存在缺陷,監管難度大大增加。部分政府為緩解財政負擔,沒有做到專款專用,挪用項目資金,資金實際用途和原本供應項目不一致,投資行為也缺少監管,處罰、風險防范機制不完善。
基層建設服務必須依靠稅收支持,規范稅收管理、提升依法納稅意識確有必要。財政稅收并非歸某個部門所有,而是由政府通過合法方式收繳集中資源,應用于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稅收來源于民眾,最終受益人也是民眾,政府財政部門負責管理稅收,不僅應該最大化發揮稅收價值,還應積極宣傳稅收政策,使納稅人明確繳稅的原因、政府稅收的實際用途,從而自覺納稅,減少稅收工作阻力。根據稅收改革要求,基層政府應開展科學的稅收管理模式,提高稅收效率,緩解財政壓力。納稅人是繳稅主體,納稅人的納稅自覺性和積極性直接影響稅收管理效率。政府應建立征稅部門,專項負責稅收政策宣傳和收繳工作。管理部門應詳細統計既往稅收情況,制作年度分析報告,結合數據分析等技術,科學管理稅收。細化分析稅收發展趨勢,對納稅群體問題分類處理,定位稅收工作難點,持續完善服務政策。應加強宣傳,引導納稅人正確認識納稅行為,積極配合政府稅收工作。對于重點稅收單位,應積極走訪,實地交流,強化納稅人對納稅重要性的認知,激發自覺納稅積極性;應通過宣傳板、宣傳會議、巡回宣傳廣播等形式,及時傳達國家新政策;應該主動了解納稅人對政策的理解程度,積極展開政策宣講;對存在疑慮或納稅積極性較差的納稅人,應深入調查分析實際原因,轉變其錯誤的納稅觀念,促進稅收工作順利開展。
完善的稅收管理機制是稅收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因此管理改革中應強化體系建設。基層應高度重視預算編制工作,規范執行預算,分析既往稅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當前工作難點;應以基層實際發展為基礎,制訂科學的稅收方法。預算編制應切合稅收工作實際,精細化編制預算,明確責任分工與追責制度,依據標準流程審批預算執行,監控預算執行進度,及時糾正執行中的問題。應加強基礎保障,制定科學的稅收標準和收入流程等,完善管理方法,強化專項管理。收支分配應平衡,分配方案應科學,保證資金得到高水平利用。應促進基層財政稅收部門之間的交流,分享管理經驗,分析借鑒成功案例,總結可行性經驗方法。
財政稅收管理需要政府與納稅人的雙向參與,在實際管理中,管理人員應突破收稅方視角局限,立足納稅人視角思考稅收問題,分析影響稅收的原因。應定期討論總結稅收工作推進情況,組織稅收知識學習班和納稅人交流會,宣教納稅義務權利。了解納稅人實際問題,給予納稅人專業的幫助。組建稅收服務隊伍,邀請優質納稅人與政府人員共同參與納稅監督,協同推進基層納稅工作。基層稅收工作人員應加強培訓,提升稅收管理專業素質,促進工作人員積極深入一線,傾聽民眾心聲,增強稅收服務專業性,提高管理水平。稅收監管應積極應用先進技術,構建稅收監管平臺,各部門聯合助力,監控稅務收支情況。
以某街道納稅情況為例,在稅收管理工作總結中,主要將轄區納稅人分為稅收遵從和稅收不遵從兩類,分析不遵從的原因,對癥下藥,深挖遵從的影響機制,擴大積極影響覆蓋面。通過對該轄區納稅人的分析,稅收不遵從、納稅人消極納稅的原因分為三類:一是受個人私利影響,該類納稅人對納稅義務有基本認知,但為謀取個人私利,違規納稅,或鉆營政策漏洞;二是對納稅義務不了解,對納稅程序不熟悉,導致納稅行為滯后;三是因對政策或管理制度不滿,納稅人消極納稅。分析積極納稅的原因,也可分為三類:一是認為逃稅風險高,逃脫概率低,擔心被處罰而依法納稅;二是制度管理完善,無逃稅避稅可能性,所以依法納稅;三是自覺納稅,將納稅視為道德義務,主觀層面積極納稅。
經過上述分析,稅收部門全面完善稅收管理制度,查遺補漏消除制度缺陷,杜絕不規范納稅人的僥幸心理,制定嚴格的滯納稅款,加大逃稅漏稅懲罰力度,合理提高消極納稅成本,促進納稅人放棄幻想依法納稅。全面加強宣傳,向納稅人說明納稅是法律要求,是公民義務,在法律和道德層面均有積極意義。財政透明化,定期公示稅款用途,保證納稅人了解稅收在基礎設施中的應用。要使納稅人了解積極納稅行為是改善公共環境、促進轄區全民受益的重要基礎,在街道環境的日益改善過程中,納稅人作出了實際貢獻。在街道設立宣傳欄、光榮榜,宣傳正面典型,組織優秀納稅人演講分享納稅心得,宣傳“納稅光榮”理念,引導納稅人對納稅工作持有積極態度。政策方面,對長期積極納稅的納稅人予以適當政策傾斜,下發與納稅群體相關的福利時,將納稅表現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擇優照顧。定期召開會議,在會議上傳達最新納稅政策,對于納稅人提出的納稅相關問題,組織專業稅管人員給予指導。對于納稅存在客觀難度的納稅人,分析實際問題,給予解決建議。
在新稅制推行后,中央與地方應形成整體,宏觀布局管理稅收,保證稅收管理與國家發展戰略統一。在基層稅收權限變化后,地方應轉變以稅務減免吸引投資的管理思路,積極尋求財政渠道的吸引資本方法,而非只著眼于稅收渠道。利用財政獎勵和財政補貼,通過合理的財政支出吸引投資,最終促進全國大市場的建立。
促進鄉鎮(街道)稅收管理完善,應從基層實際出發,培養和建設更具專業管理能力的管理隊伍,優化制度管理,強化全面監督,促進積極納稅,改善稅收環境,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實現高質量統籌管理,提升基層財政稅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