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
關鍵詞: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 標準體系 資格框架
于2020年1月上線試運行的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大標志性事件。
2019年1月,教育部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中“實現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一條中正式提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從2019年開始,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技術技能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從一開始對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有較為系統的想法,到教育部委托國家開放大學對其進行摸索籌建,再到平臺最終搭建完成并上線運行,這一過程是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邏輯的再把握。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這個平臺來之不易,我們要理清它的發展邏輯,最大化地保存它的成果。
我國在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領域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因此需要充分借鑒國際經驗,讓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真正成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道路上的“助燃劑”。
一、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的內涵
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在職業教育領域借鑒商業銀行零存整取的特點,以學分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認定,學分可以累計,最終可轉化為學生需要的學歷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職業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性,打破職業教育內部壁壘,實現職業教育領域的大融通,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最充分的運用,加快實現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總之,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就是模仿商業銀行進行系統管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學習全過程的管理,這個平臺不同于以往學校管理學生學習成績的方法,而是在更廣義的范疇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予以認定,打破了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藩籬,鼓勵職業教育領域的學生廣泛參與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學習,實現職業教育不同層級之間的互相貫通。
二、國外學分銀行制度建設
(一)歐盟學分轉換系統
眾所周知,歐盟經濟、政治、文化、教育一體化,正是借助學分轉換系統。學分轉換系統實現了學生的學分在歐盟范圍內合理、自由流動,這個流動沖破了學校的束縛,甚至打破了國家的束縛。歐盟教育一體化需要學分轉換系統,同樣,學分轉換系統也保證了歐盟教育一體化的進程。
歐盟學分轉換系統采取積分計算的方式,學生參加的課程、撰寫的論文以及參與的實習等都可以被認定為一定的學分,一般而言得到60學分即可認定學生完成了一學年的學習,即學生一學期要修滿30學分。目前,歐盟的學分轉換系統已經逐漸上升到國家層面,在歐盟具有相當高的認可度,并且該學分轉換系統對于留學生同樣有效,體現著“把學生帶到歐洲,把歐洲帶給學生”的精神。
歐盟學分轉換系統不僅僅打破了歐洲國與國之間的限制,甚至于打破了歐洲和世界之間的限制,讓歐洲的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每年到歐洲留學的中國學生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二)韓國國家學分銀行制度
隨著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的推進,韓國較早引入“終身教育理念”,將教育的重心向“終身教育”偏移。1995年,韓國總統金泳三便提出建立一個開放的教育社會,讓每個人都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想學習便能夠得到學習的機會。因此,韓國的國家學分銀行面向任何有意愿和有學習能力的人,沒有年齡、性別、婚姻狀況、社會階層等條件的限制。一般而言,成人學生是韓國國家學分銀行的中堅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韓國構建開放的學習型社會的成功。
也許是因為韓國國家學分銀行制度中成人學生的占比較大,所以國家學分銀行對學生采取“彈性管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以及學習時限均沒有硬性限制,允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以及興趣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和場所,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構建國家學分銀行所面臨的一大難題便是認定標準的確定,這個標準要平衡正規學習成果和非正規學習成果,在這兩者之間建立一個學分溝通、轉換的通道。韓國國家學分銀行同時還是一個學位授予機構,根據韓國《高等教育法》和《學分認證法》,韓國國家學分銀行有權對學生授予學位,這一規定為世界首創。
正是因為韓國國家學分銀行這一首創性的地位,因此其格外注意學分認定的公正性,人們通過不同途徑獲得的學習成果在認定過程中,質量的相當與對等是首要條件,因為必須使獲得學分銀行學位的學生擁有與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同樣的資質。一般而言,15個學時左右可兌換1學分,1學時大概等于50分鐘的上課時間或者100分鐘的實驗時間。
(三)澳大利亞學分轉化制度
不同資格之間如何等值互認是各國職業教育領域面臨的共同難題,而澳大利亞在這方面堪稱典范。澳大利亞構建資格框架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獲得目標資格,在此框架的指引下,后續有一系列的配套舉措。例如提升職業教育在澳大利亞的社會地位,提升職業教育的層次與等級,完善職業教育的體系框架并最終實現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流通等。澳大利亞資格框架的核心內容包含等級標準、資格類型描述和資格類型規范三部分。這三部分又可劃分為十個等級,前四個等級分別是證書一到證書四,后續為文憑、高級文憑、研究生證書/研究生文憑等。
澳大利亞TAFE學院的學分轉移系統不僅在澳大利亞獨樹一幟,在世界范圍而言也有值得他國認真學習借鑒的成功經驗。經過不斷地探索,澳大利亞的大學與TAFE學院之間從最初在入學標準、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方面皆有較大差距,到后來借助“學分轉移”實現大學與TAFE學院的雙贏。
三、我國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發展路徑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從我國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想法的提出到最終上線試運行,筆者一直在跟進相關公告的發布。2019年年初教育部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20年年初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上線試運行,2020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相關工作的通知》,2020年4月該平臺公開發布《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工作規程(試行)》,2020年12月該平臺發布《關于開展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轉換工作的公告》。相關的政策在持續發布,但并不完善,相關的文件仍需補充性說明和開拓性創新。
(二)提高學分的認可度
從前文對歐盟學分轉換系統的介紹中可知,學分轉換系統成功打破了歐盟國與國之間的藩籬,讓歐盟的教育在國際上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我國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未來首先需要提高其學分的認可度,既包括學校間對彼此學分的認可,也包括社會對其學分的認可。對于學分的認可首先要基于學分自身的價值,學分要在一個成熟的結構模型中生成。其次,對于學分認可度的提升需以嚴謹的規章制度為基礎,需有成文的權威文件作為依據。此外,對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進行一系列的宣傳有助于社會對其的認可,幫助職業教育獲得更多正面關注。
(三)保障學分轉換的公平性
學分轉換的標準和規則一直是學分銀行發展的難題,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要想培養出社會認可度高的技術技能人才,其學分轉換的規則必須足夠公平和嚴謹,得到職業院校及用人部門的認可。
2020年12月,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官方平臺發布了《關于開展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轉換工作的公告》,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試點院校和培訓評價組織有序開展學習成果的轉換。但要保障學分轉換的持久公平,需要持續性地跟進和反饋,后續仍需有相應的補充說明和創新性的政策發布。
參考文獻:
[1]季欣.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基礎流程模型建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5).
[2]梁海蘭,趙聰,李焱.省域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的成效、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1(2).
[3]焦化雨.澳大利亞資格框架(AQF)下的學分轉移與銜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4]馮艷妮.歐洲職業教育與培訓學分轉換系統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7).
[5]唐錫海.澳大利亞TAFE學分轉移簡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5).
(作者單位: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