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聰
關鍵詞:職業院校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 任務驅動法 教學實踐
任務驅動法主要指的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的方法,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專業知識與文化知識的教學方法。
結合當前職業院校開展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現實狀況來看,雖然在新課改的支撐與教育現代化理念的應用中呈現出了一種向好、向上的發展態勢,但是從改革的深層次進行分析,其中依然有部分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教師如何基于任務驅動法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綜合教學方法設計。
第二,教師如何基于任務驅動法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方法與思路的創新研究。
第三,教師如何基于任務驅動法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課堂教學角色的分配。
第四,教師如何基于任務驅動法對學生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任務驅動法為教學提供動力
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個人的教學需求結合起來,融合任務驅動法的應用理念和操作策略,設計符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任務,借此實現任務驅動法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有效保障和支撐。
例如,教師在結合任務驅動法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任務設計以及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時,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行分析。為了實施好任務驅動法,教師要找到與學生互動與交流的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愿望,在清楚學生學習弱項和學習短板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出合適的任務目標,并在后續的教學中結合任務驅動法與學生一起探索、分析并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提出的學習需求,通過“案例佐證與分析”的教學任務設計,對學生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知識的講解。
二、任務驅動法的應用為教學創新工作提供幫助
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法對學生進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對教學技巧與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而且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與保障。
例如,教師在基于任務驅動法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時,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習能力較強、判斷能力較強、組織能力較強以及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分散編入各學習小組,帶動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學習任務。
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發揮各小組內成員各自的優勢,促使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使得學生扎實掌握完成學習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溝通交流、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任務驅動法的應用為師生角色定位提供支撐
在開展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并將之與任務驅動法融合起來,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和分析。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敢于質疑的學習習慣,并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預習引導的方法突出任務驅動法的應用。
例如,在預習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大量的學習問題,教師可以告知其將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學生預習完畢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問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匯總,然后由小組長統一遞交到教師手中。
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便可以分析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主要學習問題,進而可以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同時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能力。
四、任務驅動法的應用為以人為本教學提供保障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關注與青睞。而任務驅動法就是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發展和延續過程中完善起來的。
例如,教師基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知識教學的時候,要將教學計劃放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組織實施。
在對學生進行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理論知識講解和分析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努力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術與實操能力,為學生的后續職業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撐。
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帶到企業一線生產環境中,讓學生帶著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觀察,借此幫助學生將更多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目標。
五、小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將任務驅動法應用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理論知識分析與實踐項目創設有效結合起來,從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并通過該教學方法的應用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學生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王誠林.行動導向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7(34).
[2]趙治,張忠哲,海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汽修專業課中的應用——以汽車電器構造與維修課程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7(11).
(作者單位:廣東省陽江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