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陽
(吉林省延吉市向陽幼兒園,吉林 延吉 133000)
幼兒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隨著我國兒童心理學的發展,我們也不斷確定了要讓幼兒在做中學,在玩中學,讓幼兒以游戲的形式展現生活中所見、所想的生活經驗。為了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和展示生活經驗的最大化,具體研究措施如下: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讓幼兒把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以游戲形式展現出來,而且孩子們在游戲的同時,不僅能和小朋友們很好的互動,還能通過游戲的形式,體驗爸爸媽媽每天照顧我們的辛苦,在情感教育這方面也自然水到渠成。
角色游戲是幼兒在做游戲過程中,通過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創造性的反映幼兒生活的一種游戲。在中班區域活動開始前,我們充分利用了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教育資源,引導幼兒觀察家中父母以及長輩們每天在家的工作,如:爸爸媽媽是如何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為幼兒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引導家長多帶幼兒了解不同角色的特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出發,引導幼兒對角色游戲感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大膽表現,增強幼兒的秩序感,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角色游戲娃娃家時,我們會發現,孩子們不局限做爸爸媽媽喂寶寶吃飯,而是會領著寶寶去幼兒園,詢問一些關于幼兒園的話題。這樣在開展娃娃家角色扮演的時候,孩子們就能清楚每個角色的職責,有序、開心地進行游戲。對于角色游戲的策略是,引導孩子們多多觀察生活中的人物,他們的外形特征、說話語氣、以及行為舉止,進行加工,最后形成適合孩子的活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開展“最美發藝”區域活動前,通過與家長們溝通,引導家長帶領幼兒深入到生活,讓幼兒體驗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并且與家長共同制作了區域里的材料,孩子們玩的十分高興,他們的主動性就被調動起來了,當他們進入到角色之中時,就會產生小主人翁意識。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游戲。很明顯他們對自己精心設計的區域興趣點特別高,而且在一起玩的時候,他們很清楚游戲規則,并且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游戲,游戲的內容和語言也非常豐富,有的是來源于生活中觀察到的內容,有的則是他們自己想象創造的。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能看出,孩子們對生活的觀察和對角色人物的理解,美發師會耐心地和顧客溝通顧客的需要,盡量根據顧客的要求完成任務,同時,也會建議顧客做些他們的設計。
不斷給幼兒角色游戲增加新素材,讓幼兒對角色游戲始終保持新鮮感和熱情,這樣能更好地開展角色游戲,讓更多的幼兒積極參與到角色游戲中。因此,老師在為區域增添區域材料的同時,還鼓勵幼兒動腦動手為角色游戲增添新的角色和材料,這樣不僅鍛煉的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增強了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如:娃娃家角色游戲中的媽媽要為寶寶做面條,幼兒就可以將廢舊的報紙拿來做成面條或者餅等。
慢慢的,孩子們開始用發散性的思維不斷給自己的區域增添各種各樣的材料,讓自己的游戲和作品更生動,更具有趣味性。如:活動中孩子們發現做出來的美食色香味不全,他們就會一起用彩筆圖上漂亮的顏色,讓“食物”看起來更有食欲;娃娃家寶寶們到了冬天,怕感冒,孩子們就拿自己的圍巾、帽子、手套等物品,給娃娃們穿戴上;想要讓娃娃們出行時有車,他們就去搭建區用雪花積木片給娃娃拼搭出帥氣、獨特的各種各樣的車;孩子們還用搭建區的積木給娃娃搭建了各種各樣的城堡,供娃娃們居住等。孩子們每一次的新想法都能看出他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將自己當作了小主人,用小主人的思維在為他的環境創造更多更好玩的區域材料。
在自然的觀察下,幼兒的表現最真實。所以,在觀察的時候,不急于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盡量多給幼兒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解決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在角色游戲中常常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影響游戲的順利進行和效果,這就需要老師適時、有效地進行隨機教育和指導,引導游戲繼續開展下去。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情況是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就不要先去組織幼兒,應該先去聽一聽他們因為什么爭執,隨后,看看孩子們有沒有能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有,老師就此問題不再參與。可如果孩子們已經到了僵持不下的情況,那么老師就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如:今天的角色游戲兩個孩子都想做媽媽的問題而爭執不休。我就會讓他們各自說出媽媽是什么樣子的,或者如果你當媽媽要為寶寶做什么?在孩子討論這些問題的同時,他們就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服其他幼兒,不僅達到公平選擇角色的目的,同時,也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更能清楚媽媽的職責和今天區域的內容。
為了能把區域活動進行的有聲有色,我還參加了區域材料的設計和制作的科研活動。通過研討活動我學到了要想為孩子們建立一個新區域,必須經過孩子們自己的思考、共同的研究最后成立自己的游戲區域。真正實現了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成為游戲和學習的小主人。建構游戲是孩子利用一些雪花積木片,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建筑物和實物,再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可力求寫實,也可以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與別人不一樣。當然,在拼插雪花積木的時候,還是有一些拼插技巧的,如:怎么拼出來的作品能更立體些?怎么拼出的作品能更堅固些?老師們上網尋找好的技巧,也在和孩子一起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和發現新的技巧和拼插方法,孩子們也學著主動尋找好的方法,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的孩子開始有合作的意向,但是還不明顯,也不會合作的方法。老師適時的進行合作的引導,引導孩子在完成比較大一點的作品時,可以兩個人或者更多人進行分工合作。如:在制作大型游樂場拼插時,可以幾個小朋友做游樂場的圍欄,幾個小朋友做游樂場的大門,還有幾個小朋友做游樂場里的滑梯、旋轉木馬或者過山車等。合作意識強的孩子,會在下次建構游戲開始前,主動進行分工合作。雖然,過程并不是很順利,有的孩子可能在分工的時候都想做一個過山車而爭吵,但是,他們還會發現,一個游樂場里還可以有很多個不同的過山車。由于拼插的作品很多,為此,我們還單獨創設了建構區,供孩子們進行建構和作品展示。
通過各種角色區域活動的開展,我不斷進行自我反思,以便于能讓幼兒在有限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更大的經驗。不斷利用幼兒園園本游戲互相觀摩的方式,觀察教師在幼兒游戲活動中的組織與引導,和實驗教師共同交流指導策略。并且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種交流研討和學習,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等方式方法,不斷充實自己,爭取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用理論指導實踐,從實踐中尋找經驗和理論知識。用有限的時間,做有效的行動。當然,無論開展什么區域活動和進行指導時,都要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如果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那么,多么精彩的游戲和指導都會事半功倍,甚至無效。但無論是哪種游戲的開展與實施,老師的角色一直都是引導者、支持者和鼓勵者,甚至是合作者。要想讓孩子從“要我玩”到“我要玩”順利的轉變,老師就一定要找好自己的位置。也要從曾經的主導者順利的轉變到旁觀者。也需要我們不斷進步,我們的集體學、自學、在實踐中和孩子們的探究和發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最新的理論支持我們的實踐行動,才能讓行動更有效。
當然,在區域活動中,我有過困惑,有過思想截流,也有過迷茫,但是無論如何,在最艱難的時候,我們可以請教經驗豐富的老師們,查找相關的書籍,想想游戲進行的意義,就又重整旗鼓,突破重重困難,朝著目標前進,整個過程中更離不開我們團隊的互幫互助。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區域活動,無論內容是什么樣,都是為了在過程中樹立孩子們的小主人翁意識,小主人翁意識的建立不僅會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玩得更暢快,更能讓孩子們發散思維,創造出更多的玩法。在不久的將來,孩子們也將這份主人翁意識帶到學習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