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武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教育部對高校教育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改革,重點培養高校生體育核心素養,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決定將體育課堂打造成核心素養教學課堂。通過課堂體育鍛煉,學習技能,鍛煉肌肉,調節情緒,強化意志。但是,最近幾年對高等教育的觀察表明,學生行動不多,缺乏行動,行動不正常。課堂教學中,學生失去了活力和熱情,這對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高校體育教師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落實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研究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素養,應根據體育專業特點,結合學生發展需要,共同維護體育專業的具體核心素養。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先進性和關鍵技能為指導,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既是體育的本質屬性,又是體育的本質屬性,是通過后天的身體學習和鍛煉而形成的。從長遠看,體育教育的核心素養會影響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發展。大學體育是培養大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的責任在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體育方面,應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結合體育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
在新課改背景下,核心競爭力是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在一個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核心素養”。一般來說,這意味著學生可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而不必在學校里進行實習活動。教育被稱為“核心素養”,是指教育過程中某一具體領域的具體化,即培養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通過對體育核心素養的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體育核心素養主要是指運動認知能力,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是知識素養,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是認知能力、身體鍛煉和社會適應能力,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體育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因為如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原來的課堂變為現在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并在此基礎上明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注重體育鍛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首先要從教師自身著手。體育教學中,多數教師以教師演示動作為基礎進行訓練。這是一種教學方法,它不能使學生有意識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而要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就必須相應地改變這些教學方法,使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調整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2]。
在高校開展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教師的首要目的便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自身意志,但是當前的高校體育訓練很難達到這一標準。在高校體育訓練中最常見的訓練方式便是教師講解動作,進行示范訓練后,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學生可以照葫蘆畫瓢進行身體鍛煉,但是由于對部分體育知識了解不清或是動作不規范,就會導致在體育訓練中出現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等問題。此外多數學生由于平時缺少運動,自身的身體協調能力較差,往往會在體育訓練中受到人身傷害。
在高校開展體育訓練的過程中體育訓練內容并不科學合理,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高校體育教師自身水平不足導致體育訓練內容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的體育訓練需求。同時在開展體育訓練中,由于訓練環境的影響,使得教師不能及時給學生灌輸相應的理論知識,造成學生在體育訓練中達不到預期的結果。
由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長期受到了傳統的影響,這就使得高校體育教師的訓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局限性,這也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如果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長時間地使用這種訓練模式,便會使教師對自己的訓練理念難以改變,甚至部分教師在訓練中不知道如何向學生訓練相應的高校體育知識,這樣便會出現在高校體育訓練中,教師往往會通過填鴨式的方式,將所有的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在高校體育訓練上對體育知識點進行自我理解和消化。通過這種訓練模式就無法體現出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導致部分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就無法通過自己的能力對問題進行解決,限制了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個人能力發展。同時由于所在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觀點和個性特征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如果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就會由于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不同,導致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高校體育訓練的學習興趣。
健康行為主要包括身體鍛煉和生活習慣,要使學生在大學體育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從體育教學中獲得樂趣,培養學習興趣,又通過自己的努力進步,享受成功的體育教學過程,教師需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實踐要求,使每個學生“吃得飽、穿得暖”,享受到“吃得飽、穿得暖”的幸福。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習內容和教學情境,適時將適當的體育知識融入學生的學習中,達到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要使學生正確認識體育學習的作用和重要性,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態度,做好體育鍛煉的準備;此外,教師還應在雨天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傳授健康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哪些行為對健康的影響,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意識,逐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應遵循與綜合素質有關的觀念,在體育訓練中貫徹新課程改革中的“以人為本”的訓練思想,積極改變自身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模式,在體育訓練上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訓練模式,充分尊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的主體性。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與探究能力,向體育教師表達體育訓練的思想,對教師的訓練模式提出恰當的評價與批評。通過這種方式,體育教師可以更好地發揮其在訓練過程中的引領性作用,在滿足學生體育學習需要的基礎上,促進師生關系的互動發展,為以后的體育訓練打下更好的基礎。
在體育訓練中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運動習慣,不斷創新現有的體育訓練方法,將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參與體育訓練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需要在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對學生在訓練中的不規范動作進行及時糾正,采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根據學生的脈搏、出汗程度、睡眠質量、眼神等身體機能制定針對性的體育訓練計劃,避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出現超負荷運動,造成肌肉疲勞,從而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培養學生主動運動的意識。例如,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如果發現班級中有不積極參加體育訓練或是參加訓練較為被動的學生,那么教師便可以開展情境訓練法,為這些學生們開設出具有趣味性訓練的體育情境,引導學生參加體育訓練。同時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還可以組織相應的競賽,讓同學們在參加體育競賽過程中,充分地調動自身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體育課教學中加強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體育知識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在參加體育訓練中得到快樂,才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進而形成自主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體育課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也要注意糾正學生學習體育的態度,在開展體育訓練前,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個性差異、體質狀況、運動能力等方面做好調查工作,并結合體育訓練大綱選擇合適的體育訓練內容,使體育訓練活動變得有針對性和規劃。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教師可在講解體育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加入有趣、有趣的互動環節,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足球發球訓練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或積分賽等互動環節,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顛球競賽,看哪一組的比賽總排名最高。老師通過開展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在緊張的體育學習環境中得到放松,在體育知識學習過程中釋放出學生的壓力,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體育知識。
近些年來,如何在高校開展科學有效的體育訓練,成為每一所學校迫切需要改變的問題之一。主要原因是當前青少年身體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只有通過科學的體育訓練內容和方案,創新原有的體育訓練方法,才可以改善當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進而培育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全能型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