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 熊陽濤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大學生學習生活模式,尤其是新興的新媒體技術,已經對高校廣大師生的生活學習產生重要影響,也成為廣大師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深度和效果,是擺在當前高校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比如各種網絡平臺、交友軟件、搜索引擎、即時通訊等,尤其是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大學生之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體工具已經成為現代高校大學生獲取各種資源與信息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下,也產生了一些較大影響,尤其是在網絡社會思潮的廣泛傳播,對現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要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臺,改變了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依靠課堂教學的局面,彌補了傳統教育存在缺陷。依靠新媒體技術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所存在的諸多不足,比如既能夠既拉動與學生之間距離,同時又可以借助新媒體拓寬學生視野,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之中,使得教育的形式多樣,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育效果更加顯著。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教育形式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然而,借助新媒體技術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雖然當前新媒體技術種類繁多,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諸多影響,高校也運用了部分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從取得的實施效果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雖然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效果不好,甚至僅僅是將新媒體技術片面應用到課堂之上,使得在實際教育中很難發揮應有的效果。此外,由于新媒體技術缺乏統一制度化管理,雖然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之上,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但是很多同學卻并沒有使用新媒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利用新媒體進行娛樂、消遣,違背了將新媒體技術引進到思政課堂的初衷。
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其發展較快,實際運用中的規范性還不夠完善。雖然能夠利用新媒體獲得大量的信息,提升了教育獲取信息的便捷性。但由于新媒體技術。能夠促使信息傳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等特征,使得大量的信息充斥著多種新媒體平臺,甚至一些網絡垃圾信息存在泛濫趨勢,嚴重破壞了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
甚至一些網絡虛假信息、暴力信息、不健康信息等,破壞了網絡環境的純潔性,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很難徹底跟出這些垃圾信息。大學生長期接觸這些負面信息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甚至對一些信息造成誤判,嚴重影響了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始引入新媒體技術以后,開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樣化形式,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由于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新媒體技術,但在內容設計上等存在瑕疵,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不足,影響了高校使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如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要緊跟時事、新聞輿論焦點,而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政教育時,不能有效對接時事熱點、輿論焦點,從而導致新媒體。媒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有限。
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帶動新媒體技術突飛猛進,借助新媒體技術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眾多高校采取的重要手段。而采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較強的活力,才能夠達到預定的目標。而縱觀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現狀來看,存在著諸多局限性。一是在選取教育內容來看,過于注重教育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得所采用的教育素材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相差較遠,使得很多內容無法吸引大學生。二是在教育形式上主要呈現的還是文字性教育為主,缺乏能夠讓大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性的視頻、圖片等教育形式。三是教育過于注重理論知識,主要從被動角度要求大學生去接受,沒有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無形之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傳統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借助于課堂、班團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而新媒體技術出現以后,開始將新媒體技術運用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中去,然而由于所使用的載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導致教育效果未達到預定目標。一是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雖然采用了新媒體技術,但整個載體形式較為單一,不能有效吸引大學生。新媒體技術僅僅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之一,未得到足夠重視。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趣味性。高校在設計思想政治與文化載體時,缺乏創新性,導致教育內容缺乏趣味性,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三是活動形式過于固化,不能有效號召大學生參與其中。部分高校借助新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只是注重借助新媒體進行宣傳,模式過于固化,難以主動引導大學生參與其中,甚至很多大學生對其興趣缺乏,不愿參與其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方為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縱觀二者來看,不管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大學生,媒介素養都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這就使得借助新媒體技術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多種原因,而不愿意使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由于不愿意接受新的技術和方法,或者不熟悉新媒體技術,仍然主要使用課堂教育的方式進行。二是大學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也存在著一定問題。比如由于部分大學生的自制力較差,過度依賴于新媒體技術開展娛樂活動,并未將新媒體技術用于學習之上。三是新媒體技術由于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導致一些不良信息大量充斥在各種新媒體媒介之上,甚至還有一些負面消息和不實消息,大量充斥在各種新媒體之上。當一些辨識力和自視力較差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影響,甚至受到一些虛假信息的煽動,而在網上散播謠言,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較大挑戰。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提高新媒體教育意識。一是要勇于開發新媒體技術,深入了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了解其需求和喜好,選擇大學生常用的新媒體媒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運用新媒體技術是要樹立自律意識,積極正確的使用網絡媒介,通過自身模范作用,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三是建立有效的新媒體媒介溝通橋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大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二者形成良性互動循環。通過樹立教育新媒體意識,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借助新媒體媒介,增強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誕生出眾多新媒體媒介,然而由于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導致新媒體媒介上存在著部分不良信息,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使用新媒體媒介時,要自我養成一定的媒介素養,能夠直接抵御新媒體媒介上的不良信息。一是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相關課程講座等形式,全面提升新媒體媒介素養培訓,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使用新媒體媒介的價值觀,積極主動的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蝕。二是進化新媒體媒介信息。高校在使用新媒體媒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采用多種技術手段,提前凈化新媒體媒介信息空間,剔除不良信息在新媒體媒介之上的傳播。
由于現代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網絡信息資源更具開放性與共享性,因此利用新媒體媒介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不斷優化內容建設。一是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大學時期是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利用新媒體媒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以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引領,積極營造。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教育環境,發揮正確的價值單導向,從而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堅持思政教育與時俱進。運用新媒體媒介開展思政教育,要堅持思政教育的與時俱進性,及時利用時事熱點、輿論焦點等開展教育。三是堅持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思政教育要避免傳統教育方式的單調性、乏味性等,單純的向大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要采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抓住大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與焦點,使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使思政教育于無形之中達到目的。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新媒體技術開始進入到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與傳統的教育發生了顯著性改變,利用新媒體信息技術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當前大勢所趨。然而由于新媒體技術本身的特征,這就要求利用新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時要立足現實、把握尺度、與時俱進,將傳統教育與新技術相融合,既保留傳統教育的優點,同時也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所展現出的巨大優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