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清
(陜西陜煤榆北煤業有限公司,陜西 榆林 719000)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構建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一項重大進步成果。新時期的企業要統籌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開展科學的計劃謀劃工作,實行標準化的組織管理,提升管理的實效性。計劃工作的管理框架涵蓋了計劃的設計編制工作、協調配合、執行監督、組織落實、保障措施、應急方案、統計匯總以及評估分析等多項內容。這是一項動態過程,企業必須在實際的經營實踐中對計劃做好全程的評估審核,優化人、財、物的資源配置,協調好經營管理活動。
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計劃的對于企業的主要作用通常分為了謀劃決策、架構平衡、統籌配合、督促考評這四大板塊[1]。計劃管理實質上就是對還未發生的項目進行目標設定、過程設計、組織安排,讓活動按照計劃進行,籌劃好各方面的具體事務。在企業的實際的生產經營工作中,計劃管理的優勢體現在分析研判企業的內外部的經營管理環境,對企業的發展戰略的確定做好參謀建議。幫助企業制定近遠期的經營方向,采取合理的經營決策,并按照決定事項對工作進行細化和分解,將遠期目標轉化為按照時間節點可以實現的階段性目標,從而促使決策的有效落地。讓各項階段性目標之間能夠得以有效的銜接。各行業的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都要執行計劃管理,以保證活動的有序性和科學性,在對經營活動的外部因素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就活動涉及的各項要素做好系統的謀劃,同時可以在執行過程中實施動態調整和糾偏,這樣的經營活動可以被管理層所預測和管控。只有在計劃管理下的經營活動才能實現經營成果的合理預測,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數據和信息支撐,不至于讓企業管理更加盲目的開展,讓領導層看得更清楚,聽得更明白,決策也更加科學。
計劃得以實現與否的前提在于目標的設定上。如果目標確立沒有堅持實事求是、科學有效的原則,就容易產生較大的實際偏差。目前,很多企業在經營決策上有較大的任意性,并沒有嚴格的執行計劃管理的要求,在生產經營和內部管理的相關目標制定時前期的準備工作不到位,對環境的評估分析和預測不夠系統和深入,有些目標設定過高,就會讓具體的實施方案難以設定,造成了執行率低下,如果目標過低,容易造成懶散的工作氛圍,形成企業資源的大幅度浪費[2]。
從整體上入手建立一個結構完整的管理架構體系是非常關鍵的,且不同的管理內容在關系上要具有一定的聯動性,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從實際出發觀察,計劃管理體系應當包含健全的管理制度、執行標準和后期的執行成效考評。不過在實際實施中,有部分企業重結果、不重視過程,在流程的設計上有缺陷和漏洞,保障的體系不夠全面,讓基層在執行之中,容易出現程序混亂,目標不清等問題,同時因為考評的標準不夠科學公證,導致很多員工消極應付、投機取巧,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3]。
管理體系雖然是在宏觀上發揮作用的一種體系化結構內容,但企業的生產發展過程卻具備一定的動態性特征,長期應用一種固定的管理內容體系支持企業的運行與管理工作缺乏靈活性與科學性。另外,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之中,企業面臨的環境也是在持續的變化之中,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各類的經營要素流動更加的快速,因此在計劃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動態優化原則,對不符合當下要求的計劃沒有及時的優化和調整,與實際的情況不相符,就會影響最終目標的達成,和企業預期相差巨大,造成企業的經營效益受損,必須要得到足夠的重視。
企業要深入分析企業經營管理的主客觀因素和內外部環境,合理運用“SWOT”模式,做好研判和分析。堅持問題的導向,就當前計劃管理中面臨的一些短板和弱項及時進行優化和提升。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管理目標的制定是進一步開展管理工作,完成相關工作計劃的重要前提。之所以要保證管理工作的目標切合實際,一方面是為了提升管理工作的針對性體內。另一方面,也是為不斷完善管理工作的開展力度和范圍提供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支持。在計劃管理體系制定的背景下,管理目標一方面要符合企業發展建設的宏觀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達到切實解決管理組中的實際問題的作用。只有管理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和優化,才能為進一步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打好基礎。企業在目標的設定時,一定要與企業當前的發展現狀、面臨的困難問題、企業的經營實力和團隊建設的整體情況相匹配,從而實事求是的來編制未來的經營管理目標,在目標的擬定后要充分的征求管理層、中層和一線員工的意見建議,針對合理化的要求和觀點在進一步的研究討論,不斷修訂和優化目標。在有些重要目標難以定奪時,可以在前期進行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再進行適當的調整。
現代企業的計劃管理體系應當包括制度、標準、規范和考評要求。在計劃管理體系建設中,也應當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要以科學的制度來要求人,具體參與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是影響管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于現代社會的企業管理工作來講,對專業管理人員和具體落實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水平的要求也會更進一步提升,通過制度和系統化的管理體系的制定達到更好地管理系統作用發揮效果是現代企業管理工作開展所需要追求的重點目標。另外,人員的素質水平也關系到是否能夠同時把制度規定落到實處。只有從個人出發落實好制度實施、執行、監督的責任,把責任壓力傳導至對應的部門和個人。才能充分發揮管理工作的效用。其次要有規可循,堅持標準化的管理,讓企業的計劃活動規范化,防止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造成工作內容混亂,出現投機倒把、鉆營取巧等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最后要有合理的考評機制[4],對目標與達成效果進行有效評估,做好激勵和約束工作,以確保團隊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
要按照計劃、決策、執行、預警、反饋、優化的流程建立動態、長期的執行機制,以該機制開展企業計劃管理和過程的監督和評價,及時進行問題反饋的收集、分析和評估,就企業經營的外部狀況做好調研分析,并適時開展調整。所謂的常態化,是指能夠支撐企業長期運行和發展的制度體系和管理體系,而執行環節作為制度和管理體系發揮作用的核心環節,具體工作的執行落實更需要建立一個可行、可靠、完善的執行機制,只有機制的建立達到了符合企業發展要求,幫助相關工作人員落實具體工作的目的,才能確保計劃管理體系在實際應用中起到相應的作用。除此之外,常態化的執行機制應當注意不斷地完善和優化,針對現代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和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并將其融入到企業計劃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
當前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必須要構建一個科學有效的,可以準確應對市場環境波動的計劃管理體系,讓企業的既有資源充分挖掘,同時能夠吸引新的資源加入。企業管理層要重視計劃管理工作,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從目標、體系、執行機制上開展優化提升,促進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