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蕊
(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云南 保山 678300)
近年來,隨著生態問題的日益突出,國家不斷加大將對林草生態資源的建設與保護力度。但是就現階段我國森林資源的建設、發展整體情況來看,由于森林病蟲害侵襲、保護措施缺乏科學性等種種原因,導致林木的健康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威脅,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因此,相關林草部門有必要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途徑,加強對各種森林病蟲害的預防整治力度,切實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成效。以筆者所在的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為例,林場現經營面積102136.95 畝,主要樹種為云南松、思茅松、櫟類、木蘭等,棲息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云南省重要的種質資源庫。近年來,林場針對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顯現出的多樣化、漸變化、隱蔽化的發展趨勢,為避免“輕災變重災,小害變大害”,秉承“預防為主、全面整治”的原則,因地制宜,先后開展了一系列森林病蟲害科學防治工作,有效保護了林木健康成長,實現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要體現在“治”,預防更是關鍵,防與治要有效結合。森林病蟲害的有效預防,需要工作人員做好林間的病蟲害監測,掌握森林病蟲害的流行特點、發展趨勢,采取相應防控措施,有效將病蟲害消滅于萌芽階段,提升防治成效。但是就現階段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控監測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林草主管部門與相關工作人員將工作重心放在森林病蟲害治理方面,而對于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的重視程度則略顯不足;其次,從整體來看,現階段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在森林病蟲害監測技術發展水平仍相對滯后,監測效果并不理想。綜合上述兩方面原因,導致部分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難以有效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仍以“事后治理”為主。
當前,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仍以人工手段為主,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滯后、信息閉塞的地區,當地林草部門對病蟲害防治領域的科技發展動向、先進技術的關注度不足,對一些物理防治技術、生態防治技術的了解較少,當森林病蟲害發生時,大多還是會采取化學防治手段,通過大量噴灑化學農藥,達到治理病蟲害的目的。這種治理方式看似簡便、高效,但是化學藥劑的長時間大量使用,容易導致病蟲害產生耐藥性,久而久之,化學藥劑的防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此外,由于部分林農不知如何合理控制化學藥劑的使用量,甚至會盲目使用高毒高殘留化學藥劑,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也會殺死病蟲害的天敵,破壞了林間生態平衡,從而增加森林病蟲害防治難度。
為進一步規范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升森林病蟲害預防監測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林草主管部門可推行社會化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服務,全力打造一支設備先進、技術精良、工作認真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隊伍,取代原有的村級兼職測報員。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森林病蟲害預防監測網絡、強化林場有害生物的監測、預防工作,提高預測預報和應急處理能力。,實現國家級、省級蟲情監測、調查工作全覆蓋,實時記錄、反饋蟲情監控結果與趨勢預報,并及時采取針對性防治手段。此外,還要及時提醒廣大林農密切關注、及時掌握病蟲害災情發展動向,掌握科學防治方式,把握防治關鍵期,能夠正確判斷病蟲害類型、危害程度與類型,科學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最為關鍵的是,林草部門要切實抓好防治物資保障工作,做好防治器械、防治藥劑的調配,做好防治現場宣傳技術指導,保障防治人員、防治物資的人身安全與使用安全,將各項防治工作落細、落實,全面提升防治工作實效。
以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為例,2020 年全年林場共設立監測樣地7 個,全年開展動態監測12 次,上報監測結果12 次,撰寫調查報告12 份。此外,林場按照《松材線蟲病普查抽樣檢測辦法》和《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開展松材線蟲病普查一次,普查面積7.3 萬畝,松科植物普查率達100%,未發現松材線蟲病。三是開展薇甘菊調查工作一次,在林場轄區內有零星薇甘菊存在,尚未構成大面積危害,已向縣森防局申請給予處置。同時,龍陵縣三江口國有農場還進一步落實了重點林區的超前規劃工作,建立培訓機制,“定點、定人、定期、定責”進行疫情監測,監測責任落實到人,及早發現疫情,及時采取堅決措施,重點抓好松材線蟲病、薇甘菊的監測預報工作。積極探索管用的科學措施,遏制有害生物的發生和蔓延。
在完善森林病蟲害預防檢測網絡的同時,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區還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病蟲害的不同種類與嚴重程度,采取針對性、科學性的防治措施。首先,物理防治,如燈光誘殺。森林害蟲成蟲大多具有趨光性的特征,利用這一特征,可在林區開闊地帶設置燈光殺蟲設備,利用燈光誘殺害蟲成蟲,以減少害蟲數量,控制害蟲種類激增。其次,藥物防治。通過化學藥劑對病蟲害發生區域進行集中治理,但在治理過程中,應注意化學藥物的合理使用。通過物理防治與藥物防治,力爭最大限度地減少蟲害數量,控制蟲害蔓延。在此基礎上,還可根據病蟲害的生物學特征與危害特點,通過手推式高壓噴霧機、車載大型風送式噴霧機等機械,對林區進行噴藥防治。同時,林場還應組織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隊,深入林區開展服務林農、服務基層的幫扶活動,為當地林農示范病蟲害防治方法,并通過舉辦防治技術講座、開通林農服務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向林農普及病蟲害防治知識,實現病蟲害群防群治。
針對現階段我國林業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治理、請預防的突出問題。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從選種、育苗、土地、造林以及經營、管理各個環節,都加大了對林木生長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從而有效降低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率。為了保障林場的穩定運營、持續發展,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始終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放在林場經營管理工作的首位,在尊重生態學規律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營林技術與手段,制定可科學、規范、精準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有效提升了森林樹木的存活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效益。
采取科學的營林造林方法同樣是避免森林病蟲害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建立科學的造林目標。營造多種的混交林,在保證林木數量的同時,豐富林木種類。在具體的造林營林過程中,一方面,加強對本土樹種的重視與采用,充分發揮本土樹種抗病蟲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等優勢,增強林區整體抗病蟲害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引進、采用外來優質樹種,通過不同樹種的科學搭配,豐富林區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增強林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而且相對于單一樹種,混交林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更強,能夠有效避免森林病蟲害大范圍蔓延的發生率。據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統計,每年混交林病蟲害發生率均低于純林。與此同時,在營林造林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病蟲害天敵的作用,為病蟲害天敵提供有利的生存環境,從而起到抑制病蟲害的作用。
總之,森林病蟲害是威脅林業資源發展的關鍵問題,科學防治病蟲害能夠維護生態平衡、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獲取相應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近年來,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不斷加大對病蟲害防治問的重視程度,并通過完善病蟲害預防監測網絡,因地制宜,科學采取防治手段,有效實現了林業和草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