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豪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 佛山 528216)
職業院校中,進行校企合作教育以及產教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是職業院校在“雙高”的教育政策下重點的研究方向。職業院校中的餐飲產業不僅能對餐飲專業的學生進行專業的人才培訓、提升餐飲產業人員的專業性,還可以對餐飲行業的文化進行宣傳和教育以及相關技術的革新。不僅如此,促進校企合作教學、產教融合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幫助餐飲行業進行引導,幫助餐飲產業更加規范化的發展。職業院校,要在“雙高”教育政策的指引下,再結合國內外其他餐飲專業校企教學的經驗進行學院構建與發展,
“雙高”教育政策是國家2019 年提出的,指的是特色化高水平的職業院校建設和相關的專業建設。在這樣一政策的指導下,我國職業院校對專業教學的方式和教育理念及時地做出改革和創新。職業院校在“雙高”政策的指導下,為我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缺乏專業人才的行業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推進職業院校專業和相關產業的融合教學才是目前建設高水平高職院的重點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動職業院校教學方式的深化改革。同時,還能幫助相關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升,人們在餐飲方面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發展。面對人們日益增長需求,餐飲產業迫切地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現代服務能力。餐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消費產業,餐飲產業的不斷升級有助于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感[1]。同時,餐飲產業也是現代服務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往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餐飲產業收入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產業的收入還要高,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變化。餐飲產業隨著社會的這種變化,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形式,餐飲產業的轉型和升級進入關鍵時期。但是在進行轉型和升級的過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問題,首先就是餐飲產業的規模非常的大,相關的餐飲企業非常的多但是大型的餐飲企業卻很少。這種情況就導致市場上缺乏存在巨大影響力的餐飲企業。其次就是,餐飲產業對新產品的研究、現在餐飲服務的升級以及相關的規范化程度比較低。這種情況就導致餐飲產業現在的產品和服務質量難以滿足人們新的需求。最后一個就是,人們對餐飲服務行業的認同度太低。導致現代餐飲服務行業的門檻很低,人員流動性大不能對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針對這些餐飲行業的具體情況,想要更好地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就需要加強和職業院校中的餐飲專業進行校企合作,建設餐飲產業學院。為餐飲產業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和技術革新,從而促進餐飲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社會上廣大的人們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比較嚴重,導致社會對餐飲行業人才的培訓能力十分的有限。近幾年,餐飲專業中的廚師、烹飪等后廚人員受到的社會專業培訓情況有所好轉,但是在專業人才的整體數量上還是十分的有限。餐飲產業中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受到的社會專業培訓較少,人們對這些行業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這就導致現代餐飲服務產業的人員流動性大,餐飲產業缺乏相關的人才[2]。同時,在職業院校中很少有學校開設餐飲管理以及餐飲服務等相關的院校,導致這些行業缺乏專業的人才。即便是開設相關專業的職業院校,在招生的過程中效果也非常的不理想,極少有學生選報這些專業。導致相關餐飲行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定位非常模糊,相關的職業院校師資力量也比較的薄弱導致餐飲專業的學生缺乏相關的專業素質例如缺乏行業忠誠度。這些情況形成的惡性循環就導致餐飲產業專業人才在不斷減少。不僅職業院校中餐飲專業的教學情況如此,對餐飲產業中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在社會中也是非常的少見。常見的情況就是相關人員在上崗前進行一個簡單的培訓就結束,這就導致餐飲產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比較低。有些餐飲產業會對員工進行一個分階段的長期培訓教育,但是在培訓的過程中這些企業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導致培訓效果非常不理想。這些不同角度的問題都共同反映了,餐飲產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餐飲產業人才缺乏,已經成為限制餐飲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職業院校在國家“雙高”政策的指導下,和餐飲產業形成餐飲產業學院。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職業院校的教學方式,還能為餐飲產業提供更專業的行業人才,從而促進餐飲產業的發展。通過和職業院校進行產業融合教學的方式,是在產業升級和轉型關鍵時期必要的選擇。
職業院校和餐飲產業進行校企結合教學,可以根據餐飲產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餐飲產業和職業院校進行餐飲產業學院建設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專業的餐飲人才,還發揮著很多核心作用。
構建餐飲產業學院的主要目的是為餐飲產業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這樣是餐飲產業學院的主要功能。首先就是有針對性的專業人才培養,根據職業院校中設立的餐飲方面的不同專業再結合餐飲行業的具體需求,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全面的培養。比如,餐飲行業管理的相關人才培養、餐飲行業烹飪專業人才的培養。這樣可以通過職業院校的學歷教育,為餐飲行業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其次就是餐飲產業高端人才的培養,這指的就是通過職業院校的教學為餐飲行業提供更多的高端技術人才。比如,餐飲行業中高級烹飪大事、專業的現代餐飲服務以及高端的餐飲管理人才等。這些高端人才主要進行學習和傳承的是餐飲產業中高端的“絕技”,為餐飲行業提供更高端的技術以及管理服務功能。最后就是,對餐飲行業中的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當代餐飲行業迫切地需要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技術技能培訓、現代餐飲服務培訓以及餐飲管理技能培訓等幾個方面。從而幫助從業人員進一步滿足餐飲行業的需求,提升餐飲產業的服務水平以及相關的技術水平。
餐飲產業和職業院校合作構建餐飲產業院校,不僅可以給餐飲產業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很能幫助餐飲產業濟寧技術創新和研發。在對餐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餐飲產業中一系列的技術進行研發[3]。在進行食材與菜品的教學中,可以對食材現代加工技術以及相關的設備進行研發和升級,提升食材的加工質量和多樣化加工。在進行現代餐飲管理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現代餐飲的管理方式做出創新,讓相關人員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更科學有效地進行管理。不僅如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對在餐飲行業中應用的信息技術進行研發,通過對餐飲行業中不同環節中應用到的技術進行創新從而推動餐飲產業的發展。其次就是,通過職業院校的專業教育建立構建餐飲產業生態,提升餐飲產業的消費環境以及更科學的餐飲服務業務流程。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餐飲產業中長久存在的問題,讓消費者們感受到更專業的現代餐飲服務。還能通過餐飲行業管理方式創新,用更科學的管理方式來對餐飲產業進行管理是餐飲產業的資源配置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提升餐飲行業的管理能力。通過餐飲行業的技術研發,可以有效地推動餐飲產業進行升級和轉型,增加餐飲行業中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餐飲行業文化中的主要問題就是,相關的從業人員缺乏行業文化教育以及行業自信心,同時餐飲行業在社會中的認可程度也有待提高。針對這些情況,職業院校在構建餐飲產業學院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餐飲行業的文化培訓,提升餐飲行業從業人員的自信心。首先就是對餐飲行業的文化進行發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也包含著很多飲食方面的文化,職業院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餐飲行業中的傳統文化進行教學從而發掘出行業文化。其次就是要對餐飲行業文化的進行弘揚和發展,在完成發掘餐飲文化的基礎上將餐飲文化向社會層面進行宣傳和弘揚。這樣可以提升社會上對餐飲行業的認可度,從而幫助餐飲產業中的人員建立自信心。同時,發掘和宣傳餐飲行業的文化還能幫助餐飲產業在轉型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推動餐飲產業的發展。
在構建餐飲產業學院的過程中,職業院校不能盲目地選擇餐飲產業。在建立合作關系之前,要對這個餐飲企業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因為選擇合作的餐椅企業決定著餐飲產業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多餐飲企業和職業院校進行合作的目的就是未來解決自己的員工問題,尤其是在旅游旺季餐飲企業中缺失員工。在選著企業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企業在餐飲產業中屬于哪種類型以及要對企業的整體規劃、發展方向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考察和研究。同時,職業院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優點來選擇更適合學校和學生發展的餐飲產業企業。
在構建好合作關系之后,教學的過程中職業院校也要和餐飲企業構建密切的教學合作關系。在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聘請企業中有著豐富經驗的人員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進行學歷教育的同時,還能接觸到符合餐飲行業中優秀人才的教育。企業人員對學生展開實踐教育,可以給學生傳輸更多具有實踐性、經驗性的技巧,這是學生在傳統學習過程中難以學到的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積累社會經驗,縮短學生畢業之后就業過程中的磨合問題,讓學生的教育更具有實踐意義。同時,職業院校中的專業老師也可以去餐飲企業中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這些人員的行業經驗非常的豐富,但是缺乏相關的專業習慣知識。構建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可以更好地利用職業院校中專業的教資力量對餐飲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專業能力的提升。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餐飲行業的專業性,提升整體的服務質量。
綜上,職業院校根據國家“雙高”的政策方針,加強校企合作教學、產教融合的教學方式,建立高質量、高規格的餐飲產業學院。不僅可以給職業院校帶來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環境,還能為餐飲產業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推動餐飲產業的升級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