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倉
(衡水環宇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河北 衡水 053000)
導致大體積混凝土出現開裂問題的原因較多。本文在討論開裂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選擇原材料質量控制為切入點,通過研究和總結掌握施工各個環節的控制方法,進而達到施工質量控制的目的。消除混凝土裂縫的可能性,為高層建筑日后投入使用環節中的質量安全提供保證。
首先,大體積混凝土體積大且質地厚實。第二,澆筑量很大,對混凝土結構的性能要求很高。另外,與其他的混凝土形式相比,大體積混凝土更容易發生水合問題和開裂問題,當混凝土結構的厚度大于1.5m 時,則需要選擇水平堆疊方法,減少和降低大體積混凝土的水化熱現象和問題。最后,在超高層建筑中,通常將大體積混凝土應用于基本結構。通常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更不受外部溫度的影響,但對混凝土的抗滲性要求較高,其要求抗滲性必須符合高層建筑混凝土抗滲性的技術標準,避免發生泄漏現象。基于此,超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建筑施工重點在于改善混凝土結構自澆水性能,以及減少水化熱反應[1]。
熱裂縫主要是由水泥的水化熱,外部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本身的收縮引起的。裂紋的出現并不會直接影響結構安全性,但當裂縫超過最大公差時,尤其是形成貫通裂紋時,則混凝土結構受到的威脅較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質量事故。
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弄常規的混凝土要高,但如果在實際的施工運用中,未能保證引入的原材料質量,或者因作業人員攪拌不均勻的操作問題,將對混凝土強度產生不利影響,出現混凝土的大橫截面尺寸,很難進行振動和硬化,進而無法達到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設計要求[2]。
監督施工單位要加強施工組織控制,按照質量控制程序開展工作,有效實施質量自檢機制,完善質量保證機制,建立多種工作機制,完成分工作業。并根據工作要求和個人責任分配制度,完成對人員、材料,技術手段、設備、環境等施工生產全程的管理和責任劃分。在監管混凝土模板支護穩定性時,監督施工單位嚴格執行經主管審查和批準的各種施工技術文件,改進施工工藝和具體的混凝土施工計劃,檢查模具接頭的氣密性,定期檢查和核驗工具精度。
在高層建筑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選擇水化熱較低的水泥,例如礦渣硅酸鹽水泥和低熱微膨脹水泥,同時確保所引入的水泥質量符合施工應用標準,嘗試使用最大粒徑較大且與碎屑混合的粗骨料。同時,使用泵送混凝土時,為確保混凝土的流動性,可以使用體積大且連續傾斜的沙子和石頭,減少沙子用料,降低水化熱的反應頻率。選擇飲用水進行混合,并嚴格控制沙子和石頭的泥漿含量,通常不超過1%,并且沒有混入有機或其他雜質。此外,還可以通過摻入纖維材料的方式,抵消混凝土的拉應力。
提升和改進混凝土攪拌方式。在傳統混凝土攪拌中,水與石材直接接觸,并在攪拌完成后移至石材與沙子之間的接觸點上。固化后,受到水蒸發的現象影響,在混凝土結構中出現許多空隙。土壤會松動,導致混凝土的強度會降低。對于混凝土注入:首先需要添加沙子和水泥,添加調整比例中的用水量,并將其混合均勻,然后添加第二批砂漿包裹石材。其能有效預防混凝土空隙的產生。水在石頭和砂漿上凝結形成特殊的界面,結構細膩且附著力強,更能防止混凝土開裂。其次,增強振動頻率,并做好混凝土表面處理工作。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在初始凝固之前在混凝土表面涂漆2-3 次,以除去由于粗骨料和水平鋼棒滲漏而產生的水分和縫隙,增加抓地的力度,較小混凝土結構內部裂縫現象,提高緊密度并增強抗裂性。用大泵輸送混凝土會使表皮水泥砂漿變厚。在初始設置之前,應使用木抹子將表面弄平并壓緊,使其具有防水性,使裂縫處于封閉狀態。再次,為防止混凝土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差過大,應控制好施工中的溫度。大量混凝土需要低于25 攝氏度,并且可以嵌入冷卻管來冷卻表面溫度并減少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差。在測量溫度時,如果測得的溫度差超過25℃,則必須盡快采取溫度維護措施或放慢速度維護材料,以防止由于溫度差而引起的混凝土應力和裂縫。
在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時,除通常的常規混凝土養護外,還應做好保溫措施。重點是控制混凝土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差以防止開裂。保濕和固化時間至少應為28 天。另外,水泥的充分水合也是確保施工期間快速硬化的關鍵。因此,在澆筑混凝土后,必須及時噴水以潤濕混凝土表面并有效地控制表面的穩定性。在維護過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溫度測量方法,以發現隱患并及時進行修復[3]。
結論:為盡可能避免大體積混凝土工作中出現裂縫,需要選擇適宜的材料并優化混凝土材料的混合比,以確保大體積混凝土不會出現開裂現象。此外,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加強施工控制,做好后期的維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