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娟
(鶴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鶴崗 154100)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高校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應時而變,做出許多改進,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在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方面仍不能與社會需求相匹配,亟待進一步改革,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
創新創業能力是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人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基礎性與戰略性作用,高等院校承擔著高級人才培養的社會職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逐步進入注重人才核心能力提升發展階段,創新創業教育順應了人才強國的口號,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此,高職院校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一方面順應了國家的號召和政策的需要,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另一方面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極大助力。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并沒有完全形成,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是把創新創業的相關理論和創新創業的文案事例簡單堆砌,只重視經濟管理、法律法規、財會知識、創業基礎知識的講授,對實踐教學和應用課程安排較少。大部分高職院校盡管均已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課程,但是由于師資水平和能力不足,學校創新創業氣氛不濃,創新創業實踐課程設置形式化,并沒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與實際經營脫軌,紙上談兵,對正在創業中的學生和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并不能提供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和指導,也不能很好地對接學生需要的資源。
由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與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跟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大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自身定位非常模糊,為了完成上級部門的教學要求而進行教學,多數教學生搬硬套,課程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的職業特點和定位,致使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往往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完全淪為形式主義,要么被當成是企業家的速成班,這些都違背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多以選修課、網課或者業余活動等形式展開,完全沒有將課程融入各專業的教學中,具有專業針對性的創新創業課程少之又少。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并沒有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或素質的培養納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所開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并未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特性化設置。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是僅僅有極少一部分學生從中受益。在整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并沒有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創業教育的大氛圍與創新創業環境,很多學生不能學以致用。目前,創業教育活動主要用于創業大賽,而此類比賽參與群體畢竟是少數。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要圍繞讓學生實現創業、如何多開項目,往往過于關注數量,缺少對項目質量的把控,也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在項目中實現創新、提高項目的競爭力,這些項目往往很快夭折。比如指導學生如何開實體店、網店,如何進行商品的宣傳和營銷,對創新重視不夠,就缺少了競爭力。新的技術、新的專利、新的產品才能帶來更好的創業機會,所以指導學生開發新的產品,進行專利申請,然后將專利成果轉化,才能提供更好的創業項目。
切合高職院校特點,立足于自身學科專業優勢和特色,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或素質的培養納入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制定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根據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同創業階段、不同興趣,開發一套完善的、全覆蓋的以提高學生實際創業能力為導向的創業教育課程。
依托先進的大學生“雙創中心”,為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一個孵化場所。通過大學生“雙創中心”對接各種資源,構建符合高職院校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服務體系,增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把專業技能課程融入創新創業理念,使學生學習的特色專業和專業技能跟創新創業對接。邀請在創業中取得優秀成果的企業家或者表現突出的校友到校做報告,給學生以鼓勵以啟發,解決困擾學生的實際問題等。
組織高職院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社團,圍繞創新創業項目開展活動,使學生通過創新創業社團活動進行創新創業實戰孵化,讓學生學到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可以轉化成為項目,得到應用和驗證,從而增加學生的實戰能力和經驗。通過校企合作和實踐鍛煉,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把握商機、規避風險、市場營銷等方面的能力,以項目式教學推動學生創新創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做到從實戰中學習,在項目中成長。
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比賽,如“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現以賽促學。學生通過各項大賽的洗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在創新創業的課程學習中更積極、更認真。
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課程改革,構建符合高職特色和專業特色、具有實戰孵化的創新創業課程和基地,是高職院校需要重視和攻堅的重點,對提升學生就業率、解決人才培養創新性不足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