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南
(浙江省海亮外國語學校,浙江 諸暨 311800)
都知道現代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作為教學標準,那么數學這類科目要做到綜合培養其實就要從細節出發,目的性不僅僅局限于考試和解題,而是要讓學生通過知識掌握和思維分析去突破自己的綜合能力限制。簡單來講就是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將數學更好地運用于各個方面,等到掌握純屬之后再作用于簡單的提醒運用,自然就更加得心應手。所以要想達到這個效果,在日常教學的方法論以及思維構建上就要多加注意,讓學生更加自如且有所感悟才是關鍵。
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概念,對數學的進階學習基本上只要思路不跑偏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之所以提不起興趣,大多都是邏輯思維太過跳躍,抽象數字和公式結合上幾乎無法聯系的幾何概念,一時之間總有點難以消化的感覺。學生用了小學六年的時間學會了文字、圖形、概念的轉化和理解,初中數學無非也就是深化概念并拓展運用,總的來說還是在基礎知識之上進行的轉變。所以學生首先不要有心理負擔,把數學看作是有趣的事物才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下一步學習,這也是核心素養的基礎,以生為本,讓學生接受并喜愛上數學,當然這與好的教學方法分不開。
初中進階數學基本離不開綜合運用,而綜合運用里最為復雜多變的就是數形結合的問題,其實數形結合也有雙面性,雖然從脫離了抽象數字的局限,但是知識的疊加運用卻也上升了好幾個維度,不過只要把概念明確并記憶住,解題也并不是難事。幾何圖形畢竟在視覺上能夠提供很多變量,包括到輔助線的運用以及定理結合等等,不過這些的基礎就是要把基本概念掌握牢靠,不然即便是非常明顯的幾何圖形求解也會令人無從下手。以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認識》為例,其中關于邊和角以及各類定理的解釋并不難,但是當知識揉在一起難免讓學生感到雜亂,何況三角形之間的定理還可以分為好幾個層次,在證明題的運用方面有相當大助力。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圖解以及動畫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從視覺感官角度加深概念印象,明確要點。圖形本身就能夠幫助學生記憶,而概念的強化更加可以通過視覺觸發,不要小看基礎概念的把控,很多學生解題卡殼都是因為遺忘或者混淆了概念。何況教材題目本身就有針對性,只要把握好基礎,保持不錯的成績是比較容易的,何況后期進階也需要各種知識的融合運用,所以在知識概念的明細方面必須要多次鞏固,打好基礎才是關鍵。
有的時候覺得數學難并不是因為真的難,而是因為思維固化,簡單來說就是要么想得太少,將方式單一化,要么想得太多,方法混雜之后反而沒有清晰的思路了,不過后者顯然比前者要好一些,畢竟活性思維對于解題更加有利,只要思路暢通也就解決問題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伊始就要讓學生的觀念有所轉變,不要太認死理,嘗試多角度思考問題,這不僅僅是對于數學解題而言很重要,對任何方面的學習都很重要,方法大過結果,這是顯而易見的。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為例,很多學生一看到方程問題就頭疼,數字倒是簡潔了不少,但是偏偏多了英文表示的未知數,感覺對等式的認知有了新的突破。事實上這也是數學的魅力之一,新奇探索、能量守恒,教師在講解方程概念的時候完全可以代入現實問題以及奇幻思維,讓學生感覺到數學與生活是相通的,最常見的就是雞兔同籠的問題。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將概念拆分,融合生活細節去分析,將未知數的定義設置為最常見的事物,可以是價格、人數等等,以小見大,讓學生跳脫出數字思維的怪圈,從多種可能性和角度去嘗試理解,其實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是在做自我突破。
關于以生為本這個主題,任何科目都應該遵循,數學本身就注重思維邏輯概念,可想而知學生本身的邏輯融合對學習數學有多重要,畢竟只有學生感興趣,愿意去探索,才能夠激發學習潛力,從而打造高效課堂。傳統教學模式固然有效,但是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轉變一下固有的教學觀念,將課本教材的內容做一個延伸,或者是多元融合,比如可以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在內容中融合數學知識,往往能夠達到不錯的教學效果。以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六章《數據與統計圖表》為例,這個數學概念就比較自由化,可引用的數據并沒有限制,在這一課的講解中教師完全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喜好去分析運用。用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非常明智的選擇,有關于數據收集的問題,還有什么能比興趣愛好更容易接觸到數據收集的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收集項目并分析主題,可以是某種流行文化在班級中或者在普羅大眾中受歡迎統計圖,還可以是游戲角色數據統計圖等等。歸根結底數據轉換為數字和圖表需要大量耐心的收集以及計算能力,初中學生顯然是有這個能力的,然而運用學生熟悉的領域作為教學牽引,成效自然是顯著許多,因此,興趣指引穿插知識教學可以酌情引入教法參考。
說到高效就不得不說一下團隊合作,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雖然說數學講究的是自我的邏輯思維運用,但也不代表小組合作就起不到成效,對于部分主題運用分工團隊合作的教學方法,往往會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況且換句話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綜合能力也包括社交能力,尤其是青春期的學生尤其需要關注身心健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和諧相處,并且共同進益,運用于數學課堂也不例外。以八年級數學上冊第四章《圖形與坐標》為例,小組合作的形式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相對放松,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氛圍將主題巧妙引入。例如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小組進行分工合作,以教室中軸線為區分,讓每個小組說出自己組所在的象限,并且自主構建平面直角坐標系,根據參照物說出自己小組的坐標,并且詳細記錄數據,能讓學生受益匪淺。
高效不等于高壓,而新課改背景下更加關注的核心素養,指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更加靈活的運用,只要方向正確就不用太過設限,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成長才是好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教學。數學也是如此,其實數學的靈活性以及個性化是和能夠得到體現的,只不過在傳統教學模式以及題海戰術下限制了發揮,所以教師可以適當留白,讓學生在自主輕松的氛圍下學習,自學加上教學,二者相輔相成。以九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簡單事件的概率》為例,教師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使用游戲模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征,概率事件可以融合所有,所以并沒有學習的限制。甚至可以直接運用最流行的網游舉例,大家都喜歡抽卡,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卡池的數量計算抽中概率,在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想計算的方向。還可以直接和學生們玩概率游戲,自然也是不限主題的,根據學生們的喜好走即可,反正實踐過程都是為了知識概念服務,也是給學生一種釋放吧,畢竟學習也需要輕松一些,融合一些其他元素作為調劑也未嘗不可。
核心素養就是注重學生的自身發展,只要方向正確,并不用特別在意這條路是怎么走完的,反正最后都能夠到達終點。而對于數學教學而言,學生的思維邏輯以及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雖然作為理科科目,也有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概念,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所以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為什么需要以生為本,按照學生的本心走,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學習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