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均裕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文化館,福建 連城 366200)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持續發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并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同時在設施、經費以及內容等方面也逐漸突出一些實際問題,給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已經難以滿足廣大鄉鎮群體對精神文化層次的需求。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有效的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是目前鄉鎮文化展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所謂群眾文化簡單來說就是指職業外開展的以娛樂和學習為主的社會活動,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和載體,以自娛自教為主,為滿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組織和開展的社會歷史現象[1]。
目前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集中式和分散式,進一步來說,從活動的場所角度來看,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出現在廣場、公園或者文體場館等,同時也分散在社會的各個行業之中;從活動的項目角度來看,除了個人感興趣的活動外,也有不同興趣群眾共同參與的活動項目;從參與活動的人數角度來看,除了有單獨的分散式活動,也有集體性的活動。
文化是實現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而精神層面的文化需求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中內在要求的重要體現。鄉鎮群眾文化活動,除了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對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有重要意義,其重要性總結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群眾文化活動是黨和政府對進行政策宣傳的重要載體和路徑。如今農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就更加需要做好群眾文化活動,通過組織開展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來向鄉鎮地區的居民宣傳更多的先進文化和思想,幫助居民抵制腐敗以及落后的文化,同時還能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搶占文化的高地,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和弘揚的實際需求。
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層次的需求也在持續的上升,而積極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除了可以滿足以及迎合人民群眾的精神層次需求外,還能在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中獲得更多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如今群眾文化活動,已經不再僅僅局限在單一的文娛表演范疇中,而是增添了很多新的內容,比如說科技信息、經貿信息等等,不僅內容更加豐富,而且也能更好地滿足群眾的多元化需求[2]。
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也是開展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對于促進農村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和諧等方面有重要意義。中華民族文化是國家的靈魂所在,通過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大力宣傳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通過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同時也能提高鄉鎮地區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于促進農村建設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均有重要意義。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群眾的需求也逐漸朝著精神層面開始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人民群眾對精神層次上的需求已經遠超物質追求,這說明,在人民群眾物質生活需求得以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就會開始凸顯,甚至精神文化需求已經超越了物質方面的需求。新時期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保證基本得到了滿足,生活品質也日益提升,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呈現出噴發式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信息時代的發展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使得工作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大大縮短了工作的時間,必然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會持續上漲。
群眾文化最初產生和流行于民間,所以目前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對群眾文化的各項形式進行科學的分類。而隨著新時期的到來,群眾文化活動的功能和作用也有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實現了與娛樂、藝術、技能以及教化的融合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吸引了更多民眾主動參與到文化的欣賞和創作中,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多參與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機會。如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并加大了對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扶持力度,有效地提升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地位和重要性[3]。
如今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獨立自主意識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對文化活動的選擇上也更加的積極主動,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也提供了更多有益條件,人與社會的距離在信息技術的干預下也逐漸縮短,獲取信息的路徑也更加的豐富和多樣,在這樣的情況下,群眾文化的發展也有了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鄉鎮文化站承擔著組織開展群眾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在新時期要想開展有效的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最重要的就是對鄉鎮文化站的基礎設施加強建設力度,不斷的健全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才能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保證。而鄉鎮文化站的完善,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向上級部門申請建設資金,來鄉鎮文化站的基礎設施建設籌集更多的經費支持;第二,鼓勵廣大的鄉鎮群眾積極加強物資的捐獻,將閑置物品捐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節約更多的建設資金;第三,加強對政府相關部門或者企業的合作力度,為鄉鎮文化站的建設提供多方力量支持。
如今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所以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也需要對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加以創新和完善,這樣才能提高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所以在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就需要積極加強調研活動,來分析和掌握各鄉鎮對群眾文化的實際需求,從而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豐富,讓群眾文化活動更加的迎合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選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提高鄉鎮群眾文化的吸引力,為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
而鄉鎮文化站屬于鄉鎮地區的文化核心,所以應該建立完善的文化活動群體,加強群眾文化的多元建設,這樣不僅可以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促進鄉鎮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品牌打造和創建對于推動和促進鄉鎮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于激發群眾文化的生機和活力有重要意義。所以在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從鄉鎮的實際情況為基本出發點,深入挖掘和開發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讓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更好地迎合地方群眾的需求。首先,鄉鎮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不斷地加強文化思想性、藝術性以及群眾性的融合,提高廣大的人民對鄉鎮群眾文化的認可,并激發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其次,創建完善的文化交流機制,加強各個村落間文化的交流和互動,保證可以提高鄉鎮文化資源的利用率;最后,為廣大的群眾提供日常文化活動開展的場所,并完善各類設施,為群眾文化的有效開展提供重要保證。
鄉鎮文化站需要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文化核心作用,積極主動成為文化網絡建設和管理的領頭,并發揮出領頭作用,保證可以有效地實現農村文化活動激發點的有效銜接,構建鄉鎮文化網絡管理的新局面。實際上,很多農民都有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意愿,在有效的組織和領導下,也會形成群眾文化團體。所以鄉鎮文化站就需要搭建與農村群眾文化團體之間的溝通橋梁,并為農村群眾文化團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從點到面逐漸打造完善的文化活動鏈條,形成文化輻射,建立更加有效的文化活動網絡體系[5]。
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鄉鎮文化建設工作者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現如今正是經濟發展的時代,所以鄉鎮文化建設工作者也需要哦對自身的文化素質、技能水平等進行完善,這樣才能有效地承擔起建設鄉鎮文化的重要任務,才能組織開展有效的群眾文化活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基層黨組織和政府需要不斷加強對鄉鎮文化建設工作者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保證其對自身的工作有全面認識,保證可以積極主動投身到鄉鎮文化建設中;其次,加強對鄉鎮文化工作者的職業技能以及業務能力的培訓力度,可以采取理論學習、講座等形式來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另外培訓后還應該加強績效考核,來提高鄉鎮建設工作者的積極性,保證有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6]。
綜上所述,隨著新形勢的到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提升,這就需要充分地發揮出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作用,開展有效的鄉鎮群眾文化活動,來推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構建完善的群眾文化知識體系,更好的助推鄉鎮文化活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