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遠沖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縣雙龍營鎮第一中學,云南 文山 663207)
在當前環境下,初中學生對于網絡已經擁有了全面的應用體驗與習慣,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由于缺乏信息技術的全方位支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效都受到了負面影響。因此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教師應從互聯網+教育入手,推動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進一步融合。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對于預習的認知與了解明顯不足,一方面存在對該環節的忽視問題,很多學生缺乏相應的習慣,另一方面則在于預習的方式存在缺陷,學生走馬觀花一般略過課本,卻并未生成記憶與印象,對于實際課上學習的作用較小。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則可以運用微課優化預習的引導與設計,以此既提升學生對預習的重視程度,又可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還能開辟新的師生交互渠道,促進教學的互動作用。
例如在“圖形的全等”這一課中,我就為學生制作了用于預習引導的微課視頻。首先,我針對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并確定其基本教學目標,找出關鍵的知識點與問題。這一課中需要學生理解“全等”“全等三角形”等概念,并了解圖形全等的基本性質,能夠通過觀察,從抽象的角度概括與認知圖形,由此讓學生樂于觀察生活中的圖像信息,并運用于問題解決之中。其次,我以上述分析為基礎,設計微課視頻,第一步通過呈現生活中的一些圖形,進而提出特征分析等問題,引導學生建立“全等”意識;第二步結合實際圖像對比,講解本課核心概念的基本內涵,并由此滲透概念的性質;第三步,布置本課的重點例題,要求學生根據預習作答。最后,微課制作完畢后向學生發布,同時記錄學生反饋的預習問題,并用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多媒體是早期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與開發比較欠缺,習慣將其作為課件展示、播放特點視頻或音頻的工具,而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應進一步運用豐富的信息化資源,借助多媒體創設更真實、動態化的情境效果,以此既可以實現激趣目的,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以“確定位置”一課為例,為了引導學生運用“坐標系”思想確定位置問題,我設計了兩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其一為影視劇中的一段觀影過程,人們在尋找座位時通過查看電影票即可鎖定位置;其二為一段動畫片,其中二人在進行圍棋對弈,但他們不需要棋盤就可以進行下棋,根據他們說出的內容,就可以確定棋子的位置。通過這兩段情境的展現,我為學生呈現了一個密碼破解的思考題,一部分為一段數字,其中用逗號與分號依次隔開,另一部分為一張寫滿了字的格子紙,學生結合之前情境中展示的效果,很容易聯想到數字代表的是字的位置,因此很快就完成了解謎,同時也真正了解了坐標系在確定位置中的應用技巧,實現了巧妙的教學效果。
對于大多數初中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科,在部分課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難以快速理解或掌握的內容,這就為教師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不僅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節奏,而且還可能延誤課時,導致其他教學活動開展時間緊張。所以,在必要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充分借助計算機軟件,為學生直觀呈現或展示教學內容的本質,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快速突破難點。例如在“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課中,本課需要學生掌握二次函數圖像的基本性質,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呈現所有的二次函數,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根據函數系數、符號等差異,判斷和總結圖像的生成規律,而學生在自行繪制二次函數圖像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我則借助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引導學生利用Equation Grapher 等軟件進行操作,學生只需要將函數按照規則輸入,即可快速得到其圖像,甚至還能通過呈現多個圖像進行對比,更容易讓學生總結規律,建立深刻的認知,同時還能讓學生通過實踐嘗試,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
對于數學學科來說,作業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鞏固知識,而且還能讓學生通過練習熟練掌握數學原理、解題步驟、運算技巧等。但是傳統的題海戰術為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壓力,而且缺乏針對性,所以教學效果不佳。我則借助作業程序與軟件平臺的方式,為學生設計分層化的作業內容。首先,我會通過作業程序搜集本課相關的習題內容,并根據其難度設置不同的“習題包”,既要保證每一個習題包中的問題覆蓋本課的所有知識點,又要保證其符合對應學生的能力,以此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其次,作業程序還具有作業批改功能,對于客觀題,學生在解答后上傳,可以根據系統提供的答案與解析進一步學習,主觀題則可以拍照上傳,由我進行一對一批改并提出建議,同樣實現了針對性教學的目的,全面提升了作業的成效。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學應進一步改革與優化,既要能夠借助微課與多媒體等設備與平臺,優化預習、情境創設等教學手段,又要能夠利用計算機軟件或作業程序,解決傳統教學中遺留的重要問題,進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