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俊
(桐柏縣中等職業學校,河南 南陽 474750)
電工基礎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與電路相關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因為學生的電工基礎比較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傳授課程知識的時候,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在學習電工基礎課程的時候,學生會遇到諸多困難。教師可以嘗試利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答疑解惑,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與求知欲望,為他們設置問題情境。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合理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太難的話,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又不會提起足夠的重視。有深度的問題體現為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又可以從舊知識中發現新知識的蛛絲馬跡。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已教到未教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構建一個具有沖突效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其中的問題,激發他們內心的探究欲望,從而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在學習《三相異步電動機原理》的過程中,教師故意將實驗演示失敗,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尋找“三相異步電動機轉動的原理”,并根據教材之中描述中的內容來反思實驗失敗的原因。當學生根據資料找到實驗失敗的原因之后,內心會產生一定的滿足感,都對于接下來的學習更有動力。教師與學生一同操作,共同完成電動機旋轉實驗。此時,教材中知識基本上已經講完,學生對于電動機旋轉的原理也逐漸清晰了。但是教師仍然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精神狀態飽滿的機會,為其設置更為深入的問題,即電動機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反轉呢!問題設置由淺入深,學生不會感到過難,符合他們思維認知的發展規律。在解決最后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以小組探究的方式來動手實驗,尋找電機反向旋轉的條件,從而讓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活動中來,無形之中提升了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在學生探討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完全不管。設計問題探究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生。當學生們遇到難題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提示,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將引導者的角色充分地發揮出來,進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電工基礎課程教學中,往往采用理論知識加實驗驗證的方式。但是如果每節課都開展實驗驗證的話,勢必會耽誤正常的教學進度。基于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代替實驗過程,從而增加課堂的效率。為了保證實驗的真實可信,教師盡可能選取網絡上實拍的視頻資源。如果這種視頻資源較少,教師需要退而求其次地選擇動畫演示、Flash演示等等。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可以將抽象的電工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在他們的面前,從而強化他們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開展“電容器”部分的電工基礎知識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電容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電容器的圖片,并通過前后左右的旋轉、觀看剖面圖等方式讓學生認識電容器的內外結構。當學生對于電容器的結構有一個大體上的掌握時,教師再給學生介紹電容器的工作原理。在介紹電容器的原理時,教師則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通過五六分鐘的視頻講解,學生能夠清晰地掌握電容器的原理知識。如果仍然有部分學生對于電容器不理解,教師需要詳細地解釋某個部分。在介紹電容器的用處時,教師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為學生介紹了電路事故發生時的危險場景,并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電容器來防治這種情況的發生。這種真實的情境能夠給予學生視覺上的沖擊,遠比單純地講解理論知識要好得多。
電工基礎課程的知識與“電”離不開聯系,但是“電”這個字是較為抽象的,看不見也摸不到。教師想要讓學生理解電的存在,可以依靠實驗來實現。教師在設計電工實驗的時候,既需要聯系已經學過的內容,也要讓學生探究一些新知識。電工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理論知識運用實踐之中,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知識的目的。同時,學生對于電工實驗的興趣是比較高的。教師利用電工實驗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開展電工實驗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師盡可能地給予學生自由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合作探索。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常見的方法便是利用任務。當學生完成實驗任務的時候,就如同置身于崗位工作的環境之中,為進而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做好準備。
通過上面的分析能夠輕易地發現電工基礎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加之學生之前幾乎沒有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基礎比較差,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會存在著很大的難度。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嘗試采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好奇心。其中,創設問題情境、多媒體情境、實踐情境等等都是較為常用的方法,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科學合理地利用這些方法,有效地提升電工基礎課程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