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偉忠
(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振堂中學,河北 邢臺 055650)
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閱讀更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強調要引導學生參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情境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以問題為輔助,組織學生討論并交流,輔以精講點撥,這樣才能讓閱讀從傳統教學中解放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閱讀中,課堂中教師照本宣科式的對文章的內容、寫作手法、結構、主題等逐一進行講授,學生則是按照教師的講授聽后做筆記,讀的活動較少,久而久之,學生課前也就不會自主閱讀,更多的是期待課堂中教師講授。提倡在課前以任務形式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目的是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初步閱讀中了解課文,為課堂中的探究奠定基礎。結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來看,課前自主閱讀環節的還較為欠缺,在實踐中有待加強。同時,組織學生課前自主閱讀后,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和評價,促進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自主閱讀階段,首先要了解作家、作品,這是閱讀的基本內容,也是豐富學生閱讀積累的重要部分;其次是要解決生字詞。就初中階段學生而言,這一任務可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學中只需對個別重點詞匯進行點撥即可。三是要了解作品的背景,這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如《一面》的自主學習中,課文講述了1932 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在閱讀中,如果對魯迅、對1932 年這段歷史沒有了解,那么也就難以體會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創設問題情境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結合初中語文閱讀實踐來看,大多教師對這一環并不是很關注,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創設情境耽誤課堂教學時間,課前要準備各種素材,較為麻煩。其實不然,情境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借助情境而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文本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在初步閱讀中感知,這樣才能為課文內容的探究奠定基礎。同時,情境可起到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這也為課堂中的交流、互動注入了動力。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式很多,如借助話題而以談話方式創設情境,借助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看、聽、說而創設情境。如《凡爾賽宮》、《橋之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課文的閱讀中,課前搜集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源,課中借助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觀看,讓學生獲得直觀感知。在情境創設過程中,一是要注重以問題來形成過渡,引導學生進入新的課文閱讀中,二是要情境要和學生的實際相貼近,素材要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三是要考慮時間,不能占用太多課堂時間。
探究環節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獲得體驗的核心環節。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講授的方式教學,而提倡探究,則要注重以問題、活動等形式而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討論和交流。在探究環節,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逐漸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閱讀過程中,這樣效果才會更好。
在閱讀教學中,一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展示和分享。展示和分享更多的是要讓學生把自己閱讀中的收獲學會和同伴分享,在分享中豐富體驗。以《故鄉》閱讀中對課文內容的探究為例,導入新課后以"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而引導學生初步閱讀,展示閱讀成果,如此,不同的小組根據閱讀而概括課文內容,在學生分享后教師點撥,從而讓學生理解作者是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來謀篇布局的,再結合課文而引導學生對結構深入分析,從而把握小說的情節。二是要以問題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活動,以此豐富學生的體驗。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中,以問題"作者對幾個人物是如何議論的?""這五個事例有哪些異同點?"引導學生交流,通過對課文事例的理解來分析"靈魂"的深刻涵義,同時教育學生要有自己純正的追求,并從一點一滴做起,鍥而不舍地追求和努力,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是以講授者的身份進行教學,而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體驗,能深入探究課文的內涵,閱讀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需要明確的是,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要組織并引導學生活動,根據學生活動情況再引導學生歸納,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點撥。
首先,對于課文內容、段落、結構、人物形象等,要引導學生討論后進行歸納。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對情節的概括,學生自主歸納后教師要明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的相應內容。其次,針對教學重點,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要精講點撥。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對菲利普的語言描寫,他總是說"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名為期盼于勒,實為期盼于勒帶錢回來。當于勒真的出現在眼前時,菲利普 "臉色早已煞白,兩眼發直"。兩種語言兩種神態的對比就表現出菲利普嫌貧愛富、虛偽自私、只認金錢不認親弟弟的性格。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轉變教學觀念,從傳統講授式的套路中解放出來,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過程,以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探究,輔以教師的點撥,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讀懂文本,獲得體驗,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