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冠鋒
(河北省平鄉縣第二中學,河北 平鄉 054500)
隨著國家素質教育進程的加速推進,以及新課程標準教學改革的深入探索,初中教育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城鎮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城鎮發展條件與城市之間的差異性存在,導致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而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作為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認知的關鍵,如何迎接挑戰保障學生發展的良好成為重點。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促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教學特點主要有:1.獨立性,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降低了其對教師的依賴性,因此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得到了一定的鍛煉;2.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會在其他同學的帶領下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不會持續等待教師的帶領;3.討論性,合作學習小組通常會有4-6 位同學,不同學生之間必然存在不同的想法,而這就帶動了同學們進行討論學習;4.合作性,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就在于學習與合作,互相之間的幫助和取長補短,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5.競爭性,合作學習小組之間的互相競爭和組員之間的互相競爭,讓學生從中逐漸建立競爭精神,由此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和主動性。基于此,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有效性,還促進了良好學習習慣和素養的培育,因此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有著重要價值。
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說,任何教學方式的應用都必須要保證教育教學本質不變,因此對于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有必要遵循有效性原則。首先,這一原則可以確保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保障學生基本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培育;其次,這一原則可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下的學生道德與法治培養更高效;最后,這一原則能夠為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城鎮中學教學品質[1]。
國家素質教育進程加速推進的背景環境下,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越發受到關注,城鎮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開展也必然不能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在其中的應用就需要遵循實踐性原則。一方面,這一原則可以促使教師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建立融合實踐能力培養,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這一原則可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合作學習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性,保障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充分迎合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不僅是我國教育教學的核心指導思想,同時也是國家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遵循素質教育原則乃是必經之路。素質教育原則可以確保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從根本上保證國家素質教育進程在城鎮地區的實質性開展與實施,同時還能確保小組合作學習對于素質教育的有效推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客體學生是主體,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迎合學生的成長發展特性和個性化發展差異。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交流與溝通中了解同學們的興趣愛好和個人性格,以及利用一定的教學測試掌握學生道德與法治理念的差異性,以便于促進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確保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生”,所以說學習環境的好壞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創建合適的學習氛圍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對學生進行鼓勵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對其進行言語和物質的表揚與獎勵,比如《促進民族團結》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些相關的故事、新聞等,然后課中選小組代表進行發言,最后教師進行學習總結,注意既要表揚個人又要表揚小組,以此強化合作學習氛圍[2]。
多元化發展教學形式可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比如《創新改變生活》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學習,利用生活中現有的物品進行創新改造,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小組之間進行創新評比,得分高的小組給予一定獎勵。這樣一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那么城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也能得以提高。
對于城鎮中學的學生而言,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至關重要。教師要注意從學生主體出發,充分迎合學生的成長發展特性和個性化發展差異,同時創建合適的學習氛圍和多元化發展教學形式等,是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有效途徑,可實質性地促進提高城鎮初中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