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超
(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五堯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時事熱點初中道德與法治應用方法道德與法治課作為中學生認知社會、了解世界的一個平臺,教師有責任、有擔當去引導學生挖掘豐富的現實社會熱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圍繞學生周知的國內外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透過時政熱點,激活學習內驅力,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導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一開始,用良好的導入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課堂開頭,對于學生整堂課的學習情緒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特別重視課堂導入環節,針對教學內容,將課堂導入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在課堂一開始就擴展課堂教學范圍,給學生開拓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眼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種享受。能夠擺脫課本的限制進行學習,是許多初中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把時政熱點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成為課堂教學的“火花”,實現情感的理性升華。
比如,在講解《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時候,教師可以用2014 年的感動中國人物姚厚芝事跡作為熱點導入,絕癥母親耗時3 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動了孩子們。這樣的導入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美好。教師可以將一些身邊的相親相愛事件講給學生聽,讓初中學生去思考什么樣的家庭才是相親相家的家庭,自己應當在家庭生活中承擔哪些責任。在課堂導入環節融入這些內容,學生會被時事熱點中的諸多事跡所震撼,產生情感上的感悟,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的道德與法治學習十分關鍵。
要善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和探究氛圍,創設生動而富于感染力的時政情景和氛圍,是營造高效學習的重要環節。真實而生動的教學情景,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滋生探究欲望,啟動探究之旅。鮮活生活場景的生動再現,重大時事熱點的引入,富于情緒感染的情景渲染,美妙智慧之花的綻放,獨辟溪徑的問題展示,入木三分的現象剖析,充滿競爭、富于挑戰的活動設計等方式,都能較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解《調節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藥家鑫”等人的沖動犯罪,給學生展示情緒控制的重要性。在講解調節與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一些學生認為情緒就應當宣泄出來,沒有必要調節與隱藏。這時,教師展示一些情緒失控引發的嚴重社會事件的圖片,創設形象的政治學習情境,讓學生去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與嚴重性,討論如何杜絕此類事件再發生,能夠在無形中促進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學習內容,并建立嚴格的自我標準。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時事熱點資源,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是一項教學挑戰。并不是所有的時事熱點資料都適合引入到課堂中,教師要對時事熱點資源進行有效選擇。首先,教師要選擇那些代表性強的時事。典型性的事件,特別是對社會與國家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的時事,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非典型時事資料,只會讓學生覺得課堂內容增多,以看熱鬧的形式去聽,不會去深究內涵。其次,教師要選擇具有正面意義的時事材料。一些時事資源具有正能量,具有教育價值,可以用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宣揚社會真、善、美的重要場地,過于消極的時事材料不宜出現。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多接觸健全與積極的時事,能夠促進學生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最后,教師要選擇真實的時事材料。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不能成為課堂教育資源,只有經過官方認證的真實時事,才能為教師所選擇。真實的消息具有較強的說服性,能夠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的提高。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時事熱點,并不只是單一的融入。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利用時事資源,讓時事資源發揮出教育作用,才是最終的目標。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時事資源引導學生辯論。初中學生的大腦思維運動效率較高,對于許多社會事件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師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學生,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壓迫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時事看法,組織學生辯論。其次,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設置一個“我來播時事”的環節,每天安排一個小主播給同學們說一些時事熱點問題。在兩三分鐘內,小主播可以說一個自己最關注的時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大膽提問,這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十分有利的。
綜上所述,時事教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教學中靈活地利用時事熱點,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社會。通過時事熱點內容去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初中學生意識到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是一種突破。讓時事熱點成為學生自我提升的重要憑借,是利用時事熱點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