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山西省晉中市教育局,山西 晉中 030600)
在我國當前科技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下,多媒體技術開始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領域,這為傳統教學方法帶來了全新的改變。尤其對于中小學的藝術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師提供了多樣化、先進的教學手段,以便教師構建高質量、高效率的藝術課堂。加之多媒體技術的便捷性、廣博性進一步打開了藝術教學的視野,能夠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形象化,以便學生更加輕松且愉快的學習,幫助學生逐漸積累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從而促進學生的藝術素養與綜合素質的明顯提升,最終實現中小學藝術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由于近幾年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教育信息化的2.0時代,多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充分的融合,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在中小學藝術教學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藝術教學的質量,有助于教師構建高效率的藝術課堂。
在傳統的中小學藝術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素材,主要來源于課本與一些基本教具,教師根據頭腦中既定的形式,以語言的形式為學生傳達課程內容。但是這樣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導致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全部吸收相關的知識,十分不利于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1]。因此,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呈現具象性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及音像等資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相關的知識,更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同時引發學生的思維或情感共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這是傳統教學模式遠遠無法相比的。
中小學藝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藝術學習效果。可以說,由于中小學藝術教學中,有很多專業的術語或音樂的符號等,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突破這些限制,并且沖破時空的牢籠,以此來促使學生更快更好的獲取具體的知識與經驗[2]。從而,既能達到學生的藝術水平與學習效率的提升目的,又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可以說,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藝術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喜好及學習需求等方面,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達到無縫對接,為學生傳遞多媒體信息,以此來優化藝術教學的模式,促使中小學藝術教學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的完美轉變。
對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運用,不僅能夠簡化教師的操作,還能作為師生之間互動的直接工具,充分彰顯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激發具有重要作用[3]。加之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一些特殊功能,比如自動擦除、筆觸等等,尤其適用于美術教學作為輔助教學的設計,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中小學藝術教學之中,合作學習模式始終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此應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在網絡上建立討論組、指導與監控管理模式等學習功能。而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相關學習任務的操作,以此來既能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在合作中提升學習的效率[4]。同時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QQ 群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并且在群中發布具體的學習任務,更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去通過網絡平臺收集資料分享到群中,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
中小學藝術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就可以將一些難以講解、直接獲取的知識,以多媒體的形式化難為簡,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以此來實現學生的高效率學習。比如在小學美術教學之中,當學生在學習《山壁上的畫》一課時。由于學生對古代歷史的了解較少,教師也無法用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壁畫給學生直觀的感受[5]。因此,想要解決這一難題,讓學生可以掌握古代筆畫的特點,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創作壁畫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的人民在怎樣的一個生活中而創作的壁畫,以便學生將古代生活與現代生活相對比,去進一步理解古代人民在懸崖上創作筆畫的原因及道理。這樣一來,通過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全體學生對古代花山壁畫的感性認知,并且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從而塑造學生高尚的藝術情操與品德。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功能較多,其中投影就是一個。因此在中小學藝術教學中,教師巧妙地運用投影進行教學,能夠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因為投影片的畫面簡潔、清晰,保存的時間很長,便于攜帶。比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使用實物投影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動手進行繪畫、制作等,以此來不斷增強學生的藝術能力與美術素質。
對于中小學藝術教學而言,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具體的知識,更加強調對學生的各個方面能力培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藝術熏陶與感染,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精心的制作教學課件,提供優質的教學[6]。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祁蒙山小調》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歌曲,并展示出祁蒙山的美景圖片,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以便學生進一步領悟歌曲的意境。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暫停、后退及重放等功能,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以便學生將重點與難點知識突破。再或者當學生學習樂器時,教師不可能將全部的樂器搬到課堂內進行展示。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以PPT 的形式為學生呈現每一種樂器及名稱、構造和使用方法等知識,并讓學生聆聽其音色,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時教師將課件在課后上傳到班級群之中,便于學生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增強。
由于中小學藝術教學強調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加大了工藝、設計課的比重。而在這方面教學之中,需要教師做大量的示范,并對學生進行很多的訓練,加之這類教學內容的圖形要求嚴格、規范,十分講究填色技巧等。因此,范畫的制作,或者完成作業都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與時間。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就可以在電腦、平板等具有繪圖工具的設備,進行圖形的繪制、填色和編輯、修改,方便又快捷。比如傳統圖案的單獨紋樣、二方連續紋樣等都能得以實現,并且對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激發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與美術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藝術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質量與實效性,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通過教師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充分結合,將抽象的知識以生動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為學生營造出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更利于引發學生的思維或情感共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同時幫助學生深層次的理解知識,獲得良好的藝術感悟,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藝術水平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