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嘉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對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健康發展來講,信用體系的建設非常關鍵,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特殊事情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也經受社會關注。比如我國企業在近些年來發生的地溝油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都給公眾造成巨大沖擊,這也暴露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存在巨大問題。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全面。因此,本文站在民商法的角度來探討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希望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有一定幫助。
目前,我國針對信用原則的界定并沒有確立,許多學者在探討信用原則的概念時,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因此最終得到的結論存在許多差異,這就導致在詮釋信用原則的定義時沒有一個明確的、具有說服力的觀點,我國民商法中也沒有規定信用原則,這就致使我國許多中小企業仍然按照自身對信用原則的理解來維持企業的經營發展,長此以往就對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工作造成巨大影響。目前,民商法中對信用原則有了明確的規定,并且將信用原則作為了民商法的第一準則,可是在分析研究我國所有法律體系時發現,民商法的信用體系和其他法律存在分歧,在法律執行和解釋時將信用原則作為第一法的法律十分罕見[1]。
我國的法律體系在信用體系的建立健全上還存在明顯的缺陷。由于我國國情特殊,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且當前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的歷史交匯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經濟發展都具有十足潛力,但是我國國內的信用市場較為混亂,也沒有充足的信用市場建設經驗,特別是我國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時有發生危害信用的事件。因此,我國國內的信用危機問題十分嚴重,這就直接反映出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不滿足于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構建完善的信用體系,首先要保障正確認識誠信,為了保障誠信信用民商法的基本原則能夠實現。必須執行與完善債權法律,重視創建我國城市信用體系,不斷鞏固國內法律體系中信用原則的重要地位。第一,要明確主體責任、義務與權力;第二,對地方保護主義予以重擊,防止地方政府過度干預經濟行為,保障經濟市場由市場自己決定,推動市場可持續發展;第三,建立健全司法救濟制度,公開政府政策和執法流程做到全民參與[2]。
信用權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兩點。首先,通過專門立法保障構建信用權;第二,確保信用權自身的獨立性,將信用權作為一種新的人格權存在,使個體能夠充分享有信用權,進而適應當前市場與經濟的活動,在構建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和誠實守信的平臺,創建一個更加具有市場活力、更加規范與完善的經濟市場。在法律中明確提出信用權,能夠引起大眾重視,也對在民商法中草擬、調整信用體系法律有極大益處。對信用權進行定義是保障我國創建信用體系法律框架和迎合時代發展需求的目標一致,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企業與國民在交易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享有自身的信用權,企業也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和法律,按照信用權來開展經濟活動[3]。
就目前我國企業信用體系的建設狀況來講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缺乏完整的體系制度,因此常常出現信用喪失、惡意欺騙等不良現象,快速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失信對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都有不良影響,也就是說構建企業信用機制,對于構建社會整體信用體系非常關鍵,從法律方面來看,市場經濟發展主體的企業必須履行信用責任,否則將會受到法律制裁[4]。
我國信用體系的建設不但對企業有涉及,對個人也非常關鍵。在我國的民商法中,不論是對企業的信用狀況,還是對公民個人的信用狀況的采集方式都有明確的規定,進而保障企業和公民的信用信息不會泄露,若是出現了侵害他人隱私的情況,從民商法的角度來講,一定會接受制裁。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對社會經濟也有關鍵性影響。因此,建立健全個人信用法律必須充分考慮個人權利與其產生的社會經濟影響。所以,應該嚴格按照憲法中所規定的個人資料與權力的條例來加強個人誠信體系的建設。目前,我國法律中還沒有對應的個人隱私保護條例規定,其相關內容只在個別法律中有提出,這對建立健全我國信用體系工作而言是極大障礙,為獲取公民與企業的信用就必然會涉及隱私問題,在此條件下就應創建有關法律機制,從而解決保護企業與個人的隱私問題。此外,還要提高信用體系建設中政府的引導作用,政府對于誠信的建設有著直接的引導作用,因此,在構建社會信用機制中,政府信用非常關鍵,是權威的象征,這對構建與規范市場行為活動十分有利。
結語:綜上所述,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信用體系非常重要。一個完整的信用體系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營造誠信的社會環境,完善企業與個人的信用體系建設等都是加強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