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璧玲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普寧 515343)
引言: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把思想政治課當做育人的關鍵途徑,實現和各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教育,達到理想的育人目標。英語是一門關鍵的公共基礎課,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決定著學生是否形成良好思想政治素養,而怎樣把思政內容和英語教學內容有效融合,則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也要具備良好的思政意識,善于挖掘素材,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具備一種正確教學理念,要認識到只有落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才能實現為我國輸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讓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在以往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地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逐漸改革和創新,但是教學內容和目的一直都是堅持以語言知識及其運用為基本向導,在“課程思政”這一概念被提出后,怎樣把語言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體現出英語教學工作所具備的育人功能,也就成為了當前英語改革的主要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包括兩種語言、文化以及思維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注重深入挖掘課程教學內容中所包含的中國文化智慧,系統比較中西文化,落實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大學英語課堂設計工作應落實從文本主題、詞匯、語言以及課后練習中廣泛收集思政資料,并始終關注實際問題,采用環環相扣的話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作教學的基礎原則,滲透在教學各個環節中。而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各種知識的同時也要積極引進案例,為學生提供相互研究討論的空間。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還應要以平衡的手段插入話題,讓學生能夠激烈討論,在這一過程中采用多種手段表達,落實在互動中提升自身技能。
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融入“課程思政”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工具性課程,其具有跨度時間長、覆蓋面較廣的特征,在大學所開設的英語課程較多。大多數學生反映在校期間和英語教師接觸相對較多,而且英語課程設置特點也會為“課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便利條件。大學英語是大學教育中的關鍵成分。所以,教師應始終重視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具備嚴謹求實意識、愛國主義精神、文化素養。所以說,大學英語教學工作會開拓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對世界和社會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合理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養,這和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相互契合。除此之外,英語內容豐富多樣,不僅包括在各理論學習重點,同時還涉及到人生、理想等方面的知識。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要依托教材關鍵內容,落實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并引領學生價值觀,促使學生在接觸外國文化的過程中合理借鑒,取其精華,實現將我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總體來說,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將會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增強文化自信,落實立德樹人。
為了促進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手段和理念。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應探索和實踐課程施政關鍵內容,所以教師應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因為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地背景下,當前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所設置的教學目標不僅是實現知識和技能這一顯性目標,還要深入挖掘情感和價值觀等隱性目標,堅持遵循立德樹人這一教學原則,將這一原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Toward a Bright Future”這一內容時,該片文章所強調的重點是大學校長歡迎新生的致辭,而且在文章當中講到大學生要怎樣合理利用時間,度過美好的大學時光,以及學習和收集各種有價值的資源,在這時就應把本篇文章的情感教學目標劃分成為以下幾點。第一,加強引導學生制定一個學期中的學習目標,或者整個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第二,善于引導學生和室友和睦相處,以包容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人和事。第三,具備正確學習態度,加深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并勇敢承擔起知識傳承的責任,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力量。根據上述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們能夠了解到要注重知識和價值引領,實現在潛移默化過程中滲透“課程思政”的關鍵內容,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隱性情感作用,讓學生具備愛國主義情懷,并加強品德修養,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合理融入到英語課程體系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深入挖掘學習重點,提取其中所包含的“課程思政”學習內容。大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較為廣泛,其中主要包括人文、社會、自然等,而教師則應注重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全面挖掘大學英語教材中所具備的人文道德“課程思政”內容,還要依據實際情況合理對比中西文化,為學生剖析語言表象下的思政元素,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具備文化自信。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Heroes Among Us”這一內容時,該文章概述了西方國家的英雄以及其英勇事跡,在學習完該節內容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加強思考在自己身邊是否也有這種類型的英雄人物,并系統陳述其英雄事跡,通過開展這種口語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以前所學習的重點詞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還會讓學生始終具備正確的態度看待英雄,體會英雄氣概,向英雄學習,具備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等優良品質。其中在詞匯、短語這一層面上,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詞匯、句型用法這一內容時,要善于采用積極正面的例子,落實操練句型。像教師在為學生講解“shield...from…”這一內容時,應例舉以下例子“It is the duty of everyone to shield their country from invasion”或者以“advocate”為例,We greatly encourage the spirit of unceasing self.Improvement and advocate the valued social virtues of unity,friendship and mutual aid.通過積極弘揚我國傳統美德,落實強化教育引導,將課程教學和思政教育兩者相互融合,改變傳統說教形式,為實現大學英語課程的立德樹人目標提供保障。
當前可供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樣化的,為了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教師應注重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善于改革創新,這就要求教師在遵循大學英語教材的背景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適當增加和思想政治相關的內容,并利用專題辯論、主題演講的手段,或者任務教學模式、小組討論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主動性,讓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態度,更加主動地融入到學習過程中,具有進行英語表達的機會,以此提升口語和交流能力,讓學生將自身潛能全面激發。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The surprising purpose of travel”這一篇文章時,教師應為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Introduce a well-known tourist spot in your hometown”,然后再把該題目發布在班級的微信小組中,并要求所有學生都能查看所選主題的英文材料,落實制作的PPT,在課堂上開展技能展示活動。在授課過程中小組落實表達,而教師則進行評估其活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家鄉產生熱愛之情,也會提升自身表達能力。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同時也是學科知識和思想道德知識的傳授者,所以教師應以身作則,利用高尚的職業道德感染學生,讓學生能主動地融入到學習過程中。同時教師還要創設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主題,提升人文素養。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組織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豐富校園文化,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提升英語學習水平,具備良好人文素質。例如,教師為學生組織開展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展現出我國文化積淀,實現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精神。
教師應依據課程特征布置學習任務,像小組討論、辯論以及案例探究等,也可以要求學生們先完成自評,再落實組內互評和、小組評價等,通過這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主動性,體現出英語課程所具備的意識形態作用,從多方位來融入“課程思政”。而且對于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來說,所學習的內容較為抽象和復雜,而且學生在大學期間都會參加英語四級考試、六級考試。而近幾年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翻譯內容多和傳統文化關聯,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后翻譯作業時,應注重融入傳統文化,像孔子思想、太極拳、中國夢等,確保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具備傳統的思想價值體系、文化自信。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開展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因為學生自身存在的差異性,所以外語水平不同,而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共同發展成為了當前有待處理的主要問題。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將其分為A、B、C三個層次,并對各層次的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要求,讓學生利用自身基礎知識基礎和智慧來提升水平。第二,重視把人文社會科學思維訓練和實際問題的觀察分析能力相互融合,要教師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利用英語課堂教學平臺來向學生傳授人文社會科學的關鍵理論和手段,或者購買國外較為經典的書籍,加強引導學生閱讀,或者結合當前熱點話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社會調查,落實書寫英文研究報告,通過這種手段來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接觸社會能力,更加深層次直觀性地掌握中國社會的現實生活。第三,跟蹤和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落實以系統深入的專題形式展現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傾聽國內外知名教授的各種學術報告,了解和掌握學術研究的前沿理論手段以及發展方向。
總結: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地意識到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必要性,而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但是不可否認,當前在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有待完善,未能夠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而教師則應落實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挖掘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設置專業評價,還要始終關注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正確看待學生自身存在的差異性,為學生開展個性化指導,從而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也要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善于反思,總結教學經驗,探究和學習各種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