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琴
(揚州市江都區文化館,江蘇 揚州 225200)
前言:文化館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文化服務部門,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眾文化素質,為全體公民提供各類公共文化資源和公共文化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帶動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的同時,也在逐漸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近年來,文化館越來越在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要想對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館工作模式的創新和發展進行分析,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館的創新發展對促進文旅融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性質的變化發展,我國許多地區依靠自身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近年來,旅游業已經成為促進我國城市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現階段我國的旅游業主要包括自然旅游資源和歷史人文旅游資源兩種。文化建設是現階段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將文化建設與旅游發展相結合,不僅能夠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使得文化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進而提高旅游發展的文化價值,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化旅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
文化館是我國在建設文明社會的過程中,為提高群眾自主進行文化活動的意識而建設的場所。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文化館越來越在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化館不僅是舉辦展覽、講座、培訓等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還是能夠為群眾提供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的場所[2]。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文化館提供數字化服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已經對數字化服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現階段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已經逐漸由自然旅游資源向歷史人文旅游資源過渡,越來越多的帶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旅游景區得以開發。在這種情況下,將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的發展相結合,不僅能夠通過文化館開展的相關文化活動來促進歷史人文景區的文化保護和傳承,還能夠促進當地帶有特色的民俗文化的傳播,通過為文化館增加新的功能來促進我國文明社會的建設和發展[3]。現階段,我國的文化館在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場地設備受限、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促進文化館的創新發展,能夠通過文化資源的重新整合來對現有的文化館職能進行擴展。
文化館在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給文化館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現階段文化館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限制,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對文化館現有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并促進其發展,是能夠促進我國文明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
現階段我國文化館工作的開展仍主要以為群眾提供文化娛樂活動為主,這些文化活動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會性,在開展旅游宣傳活動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之一。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將文化館工作的開展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是能夠讓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想對文化館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和發展,首先就要擴展文化館的服務功能,讓文化館工作的開展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
具體來說,文化館的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其能夠為群眾開展各項文化活動提供場地上。要想擴展文化館的服務功能,最主要的就是要對現有的文化館的場地進行擴張,通過擴大文化館的空間來讓其滿足更多更大的文化活動開展的需要。除此之外,還要根據擴展的文化空間來調整現有的工作模式,在讓文化館的服務能夠與時俱進的同時,發揮文化館提高群眾文化素質的功能。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很多行業和領域提供了更先進的工作和管理系統。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館要想對現有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和發展,還可以依靠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打造智慧文化的建設平臺,借助網絡以及新媒體等宣傳手段來開展文化館文化活動的宣傳工作。對文化館進行創新和發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推動我國文明社會的建設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化活動的開展來帶動廣大群眾文化素質和文化修養的提高。通過打造智慧文化的建設平臺來吸引人們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是能夠促進全社會文化素質和修養提高的有效措施。
具體來說,打造智慧文化的建設平臺,一方面能夠借助線上的方式來對文化館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另一方面還能夠廣泛收集群眾對于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的意見,進而使得文化館工作的開展能夠更符合人們的需求。在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文化館在打造智慧文化建設平臺的同時,也要與文旅精品文化項目相結合,在建設智慧文化平臺的過程中,積極融入當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形式,以打造文化館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和形象,讓文化館在公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通過一定的文化旅游主題活動的開展,增加智慧文化建設平臺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讓其能夠在促進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更好的發揮作用。
文化館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讓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更符合群眾的需求,還要讓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與當地的特色風俗習慣結合起來。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這樣不僅能夠在促進文化建設的同時讓其更具有地方特色,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文化多樣化的建設發展。我國的領土面積廣闊,不同的地區風俗習慣也有所區別,文化館在對現有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時,要將特色的風俗習慣與文化活動相結合。與此同時,由于民俗文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發展歷史,在深度挖掘民俗文化的同時,文化館也要將文化宣傳工作的重點放在樹立和提高當地人們的文化自信上。這樣不僅能夠滿足文化館文化傳播的要求,還能夠符合優秀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要求,對提高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體來說,文化館可以在開展特色的文化活動時邀請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者具有特色手藝的人來促進民間藝術的傳承和交流,并通過開展一些民俗文化的培訓活動來讓群眾能夠了解到民俗文化的內在精神,以此來達到在提高群眾文化素質的同時也能夠促進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目的。其次,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提取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元素,將民俗文化與文化項目和旅游發展之間進行有效地結合,在策劃活動、創新營銷方式的基礎上,從藝術、舞美、藝術品質等方面入手,提高文化館文旅品牌對社會公眾的吸引力。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館可以將文化活動與旅游的宣傳工作相結合,通過開發與當地旅游特色相關的文創產品來打造當地文化館特色的產業鏈條。而對于文化館來說,由于其本身在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具有社會性和公益性的性質,其所開發的文創產品不僅具有實用性的特點,還具有一定的紀念價值和意義。而對于現階段旅游市場的發展來說,文化館開發文創產品也是能夠適應現代旅游市場發展趨勢,進而促進以文化館為載體的文創產品的消費市場的有效渠道。在開發文創產品時,文化館不僅要對現有的旅游市場和文創產品市場的需求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還要將當地特色的旅游資源或風俗習慣融入到文創產品的設計當中,讓文創產品能夠在促進當地文化旅游發展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改變現代社會性質的同時,也給各個行業工作的開展提出了難題。社會發展的速度與人才培養的速度無法達到一致,就會導致各個行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缺乏專業的人才。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促進文化館工作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建設更加完善的專業人才隊伍。從這一方面來說,最主要的就是根據文化館各項工作的職能不同來將合適的人才劃分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中,讓其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具體來說,在建設更加完善的人才隊伍時,文化館的管理層首先要對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文化水平和職業素養。其次,在建設更完善的文化館人才隊伍時,還要積極吸納具有創新意識和才能的人才參與到文化館的工作當中,讓其能夠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到文化傳播與旅游發展之間的共同點,進而為文化館文化活動和工作模式的創新提供動力支持。
管理體制和機制是文化館開展工作的主要依據,只有在科學合理的、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體制機制下,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化館在促進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想實現文化館工作模式的創新,還要對文化館現有的體制機制進行合理的調整。而從這一方面來說,文化館最主要的就是要明確自身開展工作的對象和目的。文化館作為一種能夠提供文化服務的公共場所,主要是以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為目的的。因而體制機制的調整和優化,也需要充分考慮公眾對文化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此實現更高效地為人民提供文化服務的需求。具體來說,在對文化館現有的體制機制進行調整時,首先需要對西安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進行調整,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和訴求為工作開展的主要目標。其次,在對文化館現有的體制機制進行調整時,文化館的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基層群眾當中,在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的同時,了解基層群眾對文化館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第三,在調整文化館現有的體制機制時,還要建立一定的獎懲和激勵機制,鼓勵文化館的工作人人員積極投入到文化館的工作當中,提高文化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工作模式的創新營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環境。除此之外,文化館還要對現有的公益性文化服務體制機制進行改善,讓文化館的文化服務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實現文化傳播和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的功能。
結論:綜上所述,促進文化館的創新與發展對建設我國的文明社會,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通過擴展服務功能、打造智慧文化建設平臺、深度挖掘民俗文化、文創產品、建設完善的人才隊伍五個方面的促進文化館工作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措施的分析來對現階段文化館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的經驗,不僅能夠為我國不同地區的文化館工作的發展提供創新的思路,還能間接促進我國文明社會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