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渠
(貴州財經(jīng)大學商務學院,貴州 黔南州 550600)
習總書記曾講過“大學生在新時代就要呈現(xiàn)新氣象,爭取新作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新時代大學生要堅定信念。“人生最重是信念,信念日堅,德日新”。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人的成事之基、動力之源、立身之本。1840 年后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朽沒落導致中國近代社會慘遭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導致中國一度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無數(shù)愛國志士用自己的青春熱血與堅強信念開啟了古老中國通向自由與尊嚴的解放之路;新中國建立后,以焦裕祿、錢學森為代表的萬千青年開拓者,用無窮智慧與不懈奮斗推動發(fā)展,一往無前,在光輝的共和國歷史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深刻印記;改革開放翻開中國發(fā)展新篇章,青年人引領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不斷迎向挑戰(zhàn);走進新時代,青年人更要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匯總書寫人生華章。
新時代大學生要志存高遠。在2018 年五四青年節(jié),習總書記曾說,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不必諱言,時下有不少青年大學生的擇業(yè)預期是從政“當官”,而且可以肯定地說,今后我們的干部隊伍中將有大量的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輸入。當然,做官有的可以做大官也可以做小官,但無論什么官,都要擔負起對人民的責任,有所作為,有所擔當。“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既是對青年大學生人生理想價值追求與政治選擇的鞭策與激勵,又是一種對新時代大學生前程的美好祝愿。志當存高遠,一個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jié)合才會變得更有價值,一個飽讀詩書的大學生首先應懂得怎樣回饋社會擔負社會責任,那么這個社會就會尊重你,當然你的人生平臺也就越來越寬廣,人生也就更有價值。
新時代大學生要腳踏實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現(xiàn)實和歷史告訴我們,偉大事業(yè)的實現(xiàn),都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新時代大學生要始終牢記“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哲學道理,在人生實踐的道路上戒浮戒驕,離戒唯心、唯上、唯教條,避免習慣成自然養(yǎng)成坐享其成、投機取巧等錯誤認識,應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抓好學習和工作。新時代的大學生應以實干為榮、以實干為責,主動要求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層實踐中砥礪品格、強化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國家棟梁。
對于新時期的大學生來說,在大學校園期間,學習自身專業(yè)領域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結(jié)合實踐,孔夫子曾講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對于新時代下的大學生,不應該只是跟在老師后面亦步亦趨,而是應該,主動走在老師前面。在大學期間,學生要打好專業(yè)基礎。不要認為基礎不重要,如果沒有打好基礎,學生們也就很難理解到高深的應用技術(shù)。另外,無論學生學習的是哪種專業(yè)哪些課程,都要盡量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
新時代下的大學生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個人魅力。共同的興趣愛好,是你和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徑之一。也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好助攻。如果學生實在沒有什么興趣愛好,那么多讀一些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也是非常不錯的。
新時代下的大學生,要學會建立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這就需要大學生們,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參加社團是步入社會前最好的磨礪,在社團中,學生可以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平時和學生、老師之間的溝通,也會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這也是大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一個好機會。也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實習畢業(yè)驗證。不要始終認為加入大學生時期的一些組織是耽誤時間,耽誤學習,影響職業(yè)規(guī)劃;其實不然,在學生組織的歷練機會反而更加促進了走向社會成功的砝碼。
新時代,大學生要踏實奮斗。2018 年5 月2 日,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對大學生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他指出:“新時代青年要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新時代,給了大學生更多新平臺、新機遇,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lián)敗W鳛樾聲r代的大學生,成長的道路上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新時代的大學生應不畏風霜,不懼艱難,在逐夢的路途上腳踏實地、行穩(wěn)致遠,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其二,思政課堂的帶動關鍵核心在老師,一個不忘初心牢記自身職業(yè)身份的大學教師,始終要將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放在第一位,它不單單關系到教師個人,還關系到學生的人格塑造,理想信念的啟明燈,甚至關系到整個校園的風氣以及社會風氣。
大學生在步入大學校門之前,由于只接觸到老師、家長、同學,學習負擔又比較重,所以對人生的認知幾乎沒有,沒有思考過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國家的關系。在進入大學校園以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需要通過在大學校園中進行塑造,而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老師。同齡人必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缺少教師的引領,思想很難走向正確的道路。大學教師是經(jīng)歷過學生階段與職業(yè)階段,相較于大學生而言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及獨立思想,又由于教師的特殊身份,對正確錯誤的明確的認識與評判,再加上教師又被學生樹立為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所以師德師風對于一名人民教師而言既是責任又有擔當。如果一名教師連自身的風氣都控制不好,如何去教導好學生?如何為社會為國家培養(yǎng)出有責任有擔當有貢獻的大學生?這樣的教師必然要面臨社會和國家的淘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人們經(jīng)常把教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質(zhì)量的好壞關系到我國年輕一代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質(zhì)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國家的興衰。雖然國家和社會對人民教師寄予厚望,但是近年來一些教師有損師德師風的行為讓人無法容忍,并且都已經(jīng)上升到法律的層面了。本來師德師風屬于道德的層面,但是有損師德師風的行為上升到了法律的層面,可想而知,這些行為有多讓人痛恨。之前聽過一位學者說過,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標榜他遵紀守法,那他有可能是個人渣。因為他沒有道德,道德應該是約束人的第一防線,法律才是最低的底線。我們作為人民教師,除了教書以外,還要學會育人,教書育人才是一名教師真正要完成的使命,而不是只教書不育人。要想育人,育好人,必須要自身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先把自身樹立好,才能影響到學生,才能真正從教師的身份上去關心關愛學生。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持有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使命態(tài)度去完成好教師的職責,為國家培育更多更好有責任有擔當有貢獻的學生,這也是作為教師的榮耀!也是人才成長思想理論不出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