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靜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2020 年1 月初,當黔東南州研學企業還在積極宣傳寒假研學活動時,新冠肺炎疫情就給研學企業“當頭一棒”。黔東南州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 年1 月26 日起取消一切人員聚集的文化旅游活動,全州研學行業全面“停擺”。以黔東南州研學協會領軍企業大美旅游公司為例,在2020年的春節和寒假已收10 多個親子研學旅行團,為響應國家號召取消所有研學活動。據不完全統計,該企業在寒假期間的損失達40 多萬元。根據“院校橋”公眾號上的調查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研學旅游企業全年整體營收減少35-40%,旅游行業的企業現金流空前緊張,專業能力不足的企業首先被市場淘汰出局。
2021 年研學旅行市場逐漸升溫,研學旅行專家表示,在研學長線市場,研學旅行能滿足城市家庭的教育需求,家長們希望孩子有多樣化的學習成長環境,注重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很多家長更重視對研學課程的設計,因此很多研學企業把大量營銷成本全部投入課程研發上。”
貴州省黔東南州是一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她以原生態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享譽國內外,是貴州省內集山水風光和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研學資源聚集地。然而,黔東南州的研學旅行市場起步較晚,研學產品開發力量薄弱,研學產品的類型較單一,市場規范化程度不高,從研學市場的發展來看尚處于初級階段,具有開發潛力。
在黔東南州巍峨的大山之中散落著眾多的苗族村寨。苗族的先輩們遷徙到這里后憑借頑強的毅力,依山就勢,紛紛在荒山上開墾出成片的梯田,這些梯田隨山勢的變化而變化,最大的不過一畝,最小的僅有簸箕大。用苗寨當地人的話說就是那種“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這些梯田雖大小不一,但數量眾多,從高空中望去,就像一塊塊遺落在山間的鏡子,給人一種“人間仙鏡,世外桃源”的感覺,體現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而且,千百年來苗族同胞學會了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為了保障安全和便利,他們將村寨建在山腳有溪流的半山腰上,為了保障生存,他們在村寨周圍修筑梯田種植水稻,他們不濫砍濫伐,保護了一方水土。在過去,這是一種落后的生活方式,現在看來卻是獨特的研學資源,可以讓學生體驗大山中的生活方式,深刻理解“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涵義,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由于苗族村寨受到交通和地理的制約,苗族村民不便于使用大規模現代化的機械參與農業生產,大部分苗族村民至今仍采用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繼續傳承著從蚩尤時代就延續下來的農耕文化。據筆者了解,目前我國農業主題的研學基地有現代科技型農業基地和田園體驗型農業基地,苗族村寨的農耕文化就符合田園體驗型農業基地的條件。
在黔東南州的苗族村寨中,至今仍保存著原生態的苗族文化,其中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的有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藝術、丹寨古法造紙、排摸蠟染、苗族織錦、雷山苗族服飾、苗族蘆笙文化、苗族飛歌、苗族醫藥等。眾多的民族文化使黔東南州從默默無聞的山區少數民族自治州一躍成為非遺大州,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吸引了省內外眾多研學企業入黔開展研學活動。
黔東南州總面積3.03 萬平方公里,喀斯特出露面積達23.1%。喀斯特地貌具有奇特的山形、神秘的溶洞、美麗的瀑布,例如鎮遠的鐵溪景區、舞陽河自然風景名勝區、施秉的云臺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劍河八郎古生物化石遺址等獨特的地質資源與苗族文化融為一體,適合開展趣味性與與科普性共存的研學課程。
目前,黔東南州研學市場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在2020 年1 月剛成立黔東南州研學協會后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鵝事件。大部分研學企業出現業務停滯、失去收入來源、遭受經濟損失等生存危機。另一方面,疫情也對研學市場進行了大清理,“實力派研學企業”以經典研學線路和創新線路兩個“盾牌”堅守在研學市場中,“雜牌軍研學企業”被淘汰出局,研學市場變得更加健康,有利于“實力派研學企業”樹立品牌。目前,以貴州省大美旅游旅行社有限公司為首的黔東南州研學旅行社已克服困難定期推送研學活動,廣受省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黔東南州的研學資源以民族文化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為核心,知名的苗族村寨屈指可數,所以省內外的研學企業在設計研學課程時容易相互“參考”,部分研學導師沒有潛心專研、實地深入體驗民族文化的魅力,直接復制黔東南州知名旅行社的研學線路,設計出來的研學活動停留在表面,難以形成獨特的風格,容易被模仿,甚至超越,因此研學市場上部分課程同質化現象較嚴重。
眾所周知,黔東南州的旅游資源就是濃郁的民風民俗,所以黔東南州旅游資源的特點就是以苗族村寨為核心輻射到村寨周圍的旅游資源。很多研學企業在設計研學線路時對苗族村寨的認知有限,研學活動單調,還有觀光旅游線路的“影子”,有一些旅行社也在設法增加研學活動,由于研學機構師資等問題,設計出來的研學線路只突出趣味性的活動,如在苗寨下河打水仗、捕田魚、插秧、學蠟染等活動,從一定程度來看此類活動的參與度高,確實能吸引消費者,但是很多研學導師并未將這些活動背后的民族文化、農耕文化串聯起來告之學員,研學課程缺少深度、學習目標不明確。
黔東南州目前僅有兩處研學基地,分別是黔東南州氣象臺和南花苗寨。黔東南州氣象臺被列入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南花苗寨被評為“貴州省凱里市第一中學藝術研學基地”。在國家重點打造國家級研學基地的背景下,黔東南州的研學基地不僅數量不足,高度也令人堪憂。眾所周知,研學基地是開展研學活動的必要活動場所,要深入地開發苗族文化研學線路,就需要以苗族村寨為切入點持續不斷地建設以村寨為主的研學基地,形成各有特色、安全可靠、關聯度高、體驗性強、有應急預案的研學基地群。
黔東南州研學旅游起步較晚,目前除了研學課程設計單一之外,還面臨研學導師人才匱乏的問題。根據筆者了解,造成研學人才匱乏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研學是旅游管理大類中新的專業方向,沒能引起各旅游院校的重視,很多旅游院校還處于觀望階段,部分旅游院校想開設研學專業,卻苦于沒有與專業匹配的師資隊伍,以上現狀導致研學旅游人才隊伍數量嚴重匱乏。其次,當前研學指導師培訓機構眾多,發證機構實力難辨,培訓機構的資質也未統一,對想考研學旅行指導師的人造成困擾,因此具有研學旅行指導師證書的從業人員不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人們收入越高愈青睞自然資源豐富、空氣清新、人口密度小的研學線路,黔東南州旅游資源完全符合以上特點。基于此,本地研學企業應突出以上優勢設計自然山水資源、農耕文化資源、苗族文化資源、地質科普資源等不同主題的旅游產品。此外,在黔東南州的苗寨附近有很多紅色景點和遺址、三線建設單位,這些旅游資源是極富生命力的資源,可以不斷組合、穿插,匯集成一個環環相扣的研學活動系列產品。例如:開發郎德研學線路時,可以設計苗寨寫生活動、米酒釀制DIY、楊大六民族英雄角色扮演情景劇、織布機的前世今生知識講座、吊針刺繡繪夢想活動、農具技巧解鎖及設計活動、奧運火炬到苗家祝愿冬奧會活動等。黔東南州研學旅游協會可以通過加大市場宣傳力度來增強市場競爭力,尋找時機樹立具有本地特色品牌的研學產品。
在設計黔東南州民族特色研學線路時需要以苗族村寨為基礎,通過實地走訪、潛心專研,了解苗族村寨背后的故事,將自然山水資源、農耕文化資源、苗族文化資源、地質科普資源進行有效串聯才能不斷創新研學線路。例如在設計捉田魚的活動時將自然山水資源和農耕文化資源相結合:在捉魚活動開始前讓學生生觀察苗寨的地形,觀察水田里有哪些農作物和動物,提出以下問題:在苗寨周圍為什么會出現梯田?稻田的水里除了養田魚,還可以養哪些生物?通過該資源的研學活動讓高中生能宏觀思考問題,鍛煉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并能將課本上的地理、生物知識運用起來主動思考問題,培養他們關注民生問題的習慣。
很多外地游客對貴州的苗寨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個——西江千戶苗寨,其實黔東南州不僅苗寨眾多,而且各具特色,很適合開發成研學基地。例如擁有百年糧倉的季刀苗寨、苗族英雄楊大六的故鄉郎德苗寨、草莓和藍莓生態養殖之鄉烏羊麻苗寨、鳥籠之鄉卡拉苗寨、古法造紙之鄉丹寨石橋、最后一個搶手部落岜沙苗寨、海洋古生物化石群所在地八郎苗寨等,均可深度挖掘苗寨及周邊的研學資源建設研學基地,以此吸引省內外更多的研學企業赴黔開展研學活動,將研學旅游轉變為吸納旅游投資的一個渠道。本地研學旅游機構應該深入挖掘每一個苗寨的特色,每一個富有特色的苗寨設計一個經典研學活動方案,每個被市場認可的研學方案都要打造成經典旅游線路,形成“各個線路有特色,各個特色樹品牌”的可喜局面。待研學線路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通過深化組合的方式申請國家級研學基地。
隨著研學市場的發展,黔東南州需要更多的研學人才。研學是“游學一體”的活動,研學指導師即能帶領孩子們“看”世界,又要通過世界“學”知識,所以對研學導師的素質要求比較高。此外,根據《研學旅行服務規范》要求,每20 位學生需配置一名研學指導師,因此研學市場對研學指導師也提出了數量要求。俗話說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動力,我們需要加大培養研學人才的力度,促進研學旅游專業群的建設,開發特色研學課程,鼓勵專業學生考取“研學導師證”,并加強旅游院校與行業的聯系,培養非遺傳承人、戶外拓展培訓師、民間藝術工作者,為發展苗寨研學活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總之,黔東南州是一個山美水美的苗族大本營,我們不僅要從“廣度”開發研學旅行產品,還應該從“深度”挖掘研學產品的教育效果,以苗寨村寨為中心開發包含自然山水資源、農耕文化資源、苗族文化資源、地質科普資源的研學旅行線路。隨著國家雙減政策、提倡勞動教育的逐漸落地,黔東南州研學旅行的“春天”即將到來,我們必須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才能更好地迎接全國各地的研學學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