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廣東 廉江 524400)
鴉片戰爭后,西方侵略者在中國東南沿海大肆擄掠華工赴南洋、美洲等地轉賣當勞工,稱之為“賣豬仔”。遠赴外國的中國工人們經過艱苦生活后,有些學到了西洋的技術,有些找到了新的謀生手段,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并有一定的積蓄。他們在海外立足的消息傳回家鄉后,向西洋移民成了一種上好的人生選擇,隨之出現移民了高潮。而闖出一番事業后,海外華僑大多回國置辦產業,開辦商鋪,并帶回來各國建筑風格的圖樣,隨后與南粵傳統建筑相結合,設計建造了融商住于一體的騎樓。湛江現存的古騎樓建筑多年久失修,這些樓房大多人去樓空,當年華僑建的一個個商鋪,有的還是名字號。一個商店就是一戶富裕的人家。廣東的富裕從宋代就領先全國。短短的百年多光景,以前的富戶們及后人已經難以尋找,只留下獨特的風貌街道和建筑,再加上當地居民的隨意改造與自然破壞,殘破的湛江騎樓群早已感受不到此地當年的輝煌和繁盛,現在古騎樓早已成為一個歷史的見證物,不在發揮其他價值,成片的騎樓群也只是空占一片地的“無用物”。經過深入的研究與討論,湛江古騎樓建筑群--以霞山區為例仍可以發揮其價值,古騎樓曾多為居民居住樓,因其特殊的結構,一樓多臨近街道,二樓為走廊供人同行,就好像“騎在”一樓一樣,故稱之為騎樓。
本次調査報告主要以湛江市的古建筑騎樓為例,通過調查研究我國騎樓保護的現狀,分析我國湛江市的騎樓所面臨的問題所在之處,進而分析在古建筑騎樓遺產保護中涌現出來的問題,針對這一方面找到并實施解決方案,更進一步強化古建筑騎樓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最后探討騎樓的開發利用以及保護對策;其次延伸簡述了在城市化進程中保護古建筑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必要性概述在城市化進程中騎樓古建筑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在古建筑方面今后的保護措施以及融合現代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自“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立項以來,在校團委的有效組織和項目指導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深入開展實驗研究和調查走訪,形成了翔實的調查數據和調查研究報告,項目已完成首篇論文撰寫并發表在《卷宗》期刊雜志。
4 月13 日,“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組織召開2020年”攀登計劃”項目中期自查匯報會。會議中各位小組同學積極發言,為進一步完成項目目標,“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決定于4 月15 日組成“攀登計劃”中期調研小組前往湛江市騎樓老街進行實地走訪調研。走訪前“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做了精心的調研準備,準備了統一服裝、攝像器材、調查問卷及出行工具等。
存在問題:“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通過此次自查,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小組成員學習壓力大且生活繁忙,小組成員的空閑時間不多,實地考察次數少,所收集的數據資料較少,并在實踐過程中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不能及時找到解決方案。2.小組成員研究方向不一,調研數據不夠集中,調研方向太過散亂,需要小組成員在“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項目上達成共識,統一完成調研。
4 月15 日,“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小組前往湛江市騎樓老街進行實地調研,在當地的環境中,我們發現得到保護的騎樓與未保護到的騎樓其實是成正比的;也有兩極分化的騎樓:其一是得到保護并在維護著本身保留下來的騎樓建筑;其二即為廢棄的騎樓建筑無人愛護逐漸形成看似陳舊老化的騎樓建筑現象,在這一方面還需要加大保護力度,珍惜愛護每一件歷史留下的文物。
4 月15 日,“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抵達湛江市騎樓老街后,進行了騎樓拍攝工作和現場問卷調查,在此過程中感受最深的老一輩爺爺奶奶對騎樓建筑的認知更深,而對于較為年輕的青年而言了解并不深入,并不了解騎樓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隨后“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對本次調研成果做了詳細匯總報告。
4 月19 日,“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回到學院組織召開了調查整合會,會議邀請了“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指導老師出席,會議復盤了本次實地的調研情況,總結了此次調研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騎樓全面的訪查。最后由指導老師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給我們“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指出了后續項目調研方向。
6 月5 日,“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迎來了“攀登計劃”中期線上檢查,線上檢查會上,“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就當前對本項目的所有現有調查研究、未來調研方向、經費支出、論文刊登等相關問題以ppt 演講的形式向上級領導作了翔實的匯報,隨后領導提出了具有深度價值的幾個問題以及給予了建設性意見。經過中期檢查后,我們“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對后續的項目調研也有了新的方向與目標。
8 月15 日,“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前往廣州上下九步行街進行實地調研,本次調研主要目的在于探尋廣州上下九步行街騎樓與現代城市格局如何相互結合,本次“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在廣州上下九步行街進行了實地拍照、調查問卷、隨機采訪等形式收集了較為翔實的關于古騎樓與現代城市格局相互依存的有關資料。為后續針對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提供了霞山古騎樓群可與現代商業街相結合保留文化傳承與建筑實用性的可行性方案。
在研究騎樓文化的范圍內,需要更全面的了解當地騎樓文化以及當地政府、群眾對騎樓文化的認知,是否了解藝術價值較高的騎樓文化現狀,以分布集中霞山區和赤坎區是騎樓街相對分布集中的老城區為主,大量收集騎樓文化的數據合理轉化為實踐經驗。同時學院在這一方面細化管理措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讓學生們完成最后的成果展示和論文發表。
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騎樓和騎樓文化,采取多樣的宣傳媒介,利用流行的短視頻拍攝的形式對騎樓進行多方面、深層次的宣傳介紹,多與留言互動,及時解答問題,同時加以微信公眾號、學院宣傳等途徑,使騎樓文化能夠更好地在年輕一代中傳承和發揚下去。
倡導騎樓建筑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生存方式,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古建筑隨著城市發展也漸漸退出舞臺,我們的經濟、生活質量都得到了質的改變,但我們的精神文化傳承也在時代的進步中慢慢遺失。在生存物資豐富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重拾我們丟失的文化。騎樓建筑的獨特風格,可以與現代城市格局有很好的集合,以商業街的形式坐落人流量密集的場地,既保留了傳統古建筑的文化傳承,也不會與現代化的城市發展再有沖突。傳承文化和經濟發展并不沖突,相反,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會達到雙贏的效果。要盡力修繕這些舊騎樓,使它們恢復本來的面貌。再以這些騎樓群為中心,打造一條“湛江騎樓商業街”,使之成為湛江的一張靚麗名片。還可以在老街出售一些湛江特色商品,充分發揮騎樓的作用,吸引游客前來,拉動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一舉兩得。
經“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小組討論研究發現,近年來,由于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房地產開發熱潮可謂是一浪高過一浪。現代都市處處是一片鋼筋水泥森林,城市經濟高增長。在房地產大鱷一輪又一輪的開發熱潮中,一些本已為數不多的古建筑、歷史遺跡被人們無情的毀滅。就湛江而言,原本頗具嶺南地域特色的“騎樓街”悉數被“清洗”,在繁華的鬧市中黯然消失。在生存物資逐漸富足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不再會為了吃不飽而發愁,反觀我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是我們“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查項目將要去豐富建設的新陣地。古騎樓建筑正是我們中華傳統精神文化的體現與傳承,我們的目標正是將中華傳統精神文化完好有價值地傳承下去。古老與現代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兩種物體,它們可以以嶄新的方式相互結合,發揮其新的價值。
21 世紀是城市的世紀,是城市化的世紀,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們對城市的發展也越來越關注。湛江霞山騎樓目前正處于被人們遺忘和破壞的時期。湛江霞山騎樓城市未來要立足社會,科學發展,就必須對其進行合理定位。因此,湛江霞山騎樓城市的未來發展角色定位應該從全球、全國、全省、自身等不同層面界定。未來“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項目調研方向主要三個方面:1.通過當下新媒體渠道加大宣傳騎樓建筑與騎樓文化;2.號召群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人們重視騎樓文化發展與騎樓文化保護;3.倡導古建筑物與新建筑物結合,參照廣州上下九步行街的模式使騎樓與現代相結合,進一步增加文化氛圍。
在新的時代的發展中,一個國家或民族是否強大,不僅是要看它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同時也要看它的文化是否繁榮和具有創造性。而保護具有文化特色的騎樓文化建筑及其重要,更需要通過多種措施和途徑來保護騎樓文化遺產,才能使騎樓傳統民族文化更加的繁榮與昌盛,迸發出騎樓文化的獨特魅力,使其具有永久的吸引力與生命力。“關于城市化發展與古建筑騎樓文化的調查研究一以湛江市霞山區為例”調研項目也將全力以赴,結合一年的調研成果,為湛江霞山騎樓文化傳承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