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鮮花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蓮湖鄉中心學校,江西 上饒 333124)
引言:數學具有指導生活的作用,小學教育中數學是不可分割的一門學科,學生學習數學主要是通過材料,教師講解的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存有一定的弊端,并不能真正做到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能力。數學表面上看是枯燥嚴肅的學科,實際上,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數學的影子?,F代數學要求將課本內容生活化,融入“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課題,脫離書本抽象的枯燥的概念知識,轉化為有趣的貼近生活的具體實例,并能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做到主動觀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現今,在課堂上仍存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要結合實踐與綜合應用,就要在課堂上融入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案例,把枯燥無味的數學概念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拆分開,在結合具體的實際案例講出來,相較于傳統的講授方式,更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對實踐與綜合應用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大多數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際運用方面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但是這些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師的不夠重視,傳統的直接講授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使得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數學,鍛煉思維邏輯能力[1]。
在教學中,實踐與綜合應用同其他知識領域有所不同,是一個偏向實際操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的鉆研教學,合理整合教學內容,挖掘貼切實際的興趣點,由此入手設計有趣的活動。設置學生身邊能遇見的生活情景,提出問題,通過課堂學習,學生思考,主動解決問題。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分析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達到實踐與書本相融合的,既能完成課堂知識的有效學習,還能達到應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2]。
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是集算數、空間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概念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實踐與綜合運用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和實踐應用相結合,能較大幅度提升教學的實踐目標。運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思考、探索數學世界,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實踐與綜合應用”要求教師采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課堂授課,舍棄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有趣味性,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有動力自主探索學習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材內容,不要默守陳規,采用“實踐與綜合運用”的模式進行教學,增加授課方式的靈活性,用講解生活實例的方式完成教學,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
課堂導入階段,是為了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課堂中,找回學習狀態,課堂導入環節也是一堂課的關鍵環節,關系著學生是否整堂課都能進入學習狀態,要營造有趣好玩的學習分為,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結合實際生活,順利進行接下來的教學任務[3]。在課堂中,不要有太多的局限,打破傳統教學的邊框,多使用有趣的方式進行講解。在課程結尾也不能放松,比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提出了問題,在課堂快要結束時,要帶領學生解答疑惑,比如課堂進入尾聲,總結整堂課的知識點,對教授的數學進行概念,讓學生在腦海中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小學生具有愛玩愛動的特性,又因為沒有完整的學習方法,會有學而就忘的現象,通過教師授課講解,學生學習理解,在整堂課都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也能清楚地理解知識點,但是小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方式,沒有復習的意識,導致學會以后,很快忘記,在這時,教師應當發揮作用,布置生活化的作業,比如去超市購買新鮮蔬菜,讓學生主動計算金額,第二天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以及計算的過程,不僅鞏固了已學會的數學知識,還達到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目的。面對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予以鼓勵,避免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實踐與綜合應同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能讓教師多角度的分析教學,多樣式的課堂授課,不止側重于學會知識,更注重與運用知識,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思考能力方面,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學習能力得到鍛煉,為搭建學習體系構建基礎。
結語: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多樣性的教學方式,結合實際生活事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對教學方式不斷的完善和革新,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學會知識,會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