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周瑋俐 李星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引言:隨著教育新課標的廣泛深入,以及科技時代的迅速來臨,我國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那么,如何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這些現狀呢?下文中針對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實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作出相關闡述,希望對廣大高職相關教育者有所借鑒。
目前,我國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實踐教育過程中,由于多數教師受應試傳統教育的深入影響,至今依舊沿用重理論、輕實踐的固化式教學模式,只關注學生的理論學科成績,忽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導致實際教學理論與實踐無法緊密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普遍偏差。相關教育應早日意識到此現象與學生未來發展而言產生的不良影響,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改進措施加以完善,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增強教育效果。
首先,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將此階段學生們實際的課程學習時間以及課程的結構和大綱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學生們對機器人課程技術的實際掌握能力和可提升空間來衡量課程的設置時長和拓展數量,以此增加高職院校對此類課程的關注程度和實踐應用頻率,同時科學、合理地調節實踐課程的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完善課程結構,為學生創造更為豐富的實踐機會。
其次,根據重新設置的課程結構,運用現代網絡高新技術構造完整的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實踐教育思維導圖,以此規劃每一類實踐課程的授課標準和實施計劃,以此作為后續實踐教育的執行規范,更好地擴充高職工業機器人的實踐技術課程,使教師能夠按照有序的教學目標合理地實施實踐化教育任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1]。
最后,運用現代化先進的計算機數據技術構建完善的教師評價系統和學生考核系統。定期對教師的職業資質、教師水平和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實踐水平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測評,使教師和學生結合系統平臺內反饋出的真實信息及時認識到自己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僅有助于他們帶著問題和目的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高效的查漏補缺,完善自己的教育和學習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工業機器人技術知識的專業興趣和動力。
首先,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不同階段學生們各自不同的機器人技術實踐技能與教材整體的結構和內容有機融合起來,借助互聯網微課程豐富多樣的共享資源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下載、剪輯等技術手段為學生量身設計出難易結合的多樣化學習方法和教程,采用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法為學生創建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使其早日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科技棟梁之材。
其次,將班級學生按成績高低搭配的合作方式系統地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組員的學習方式和教程資料。使學生在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討論過程中逐步增加自己的科技知識儲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科技實踐潛能;還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到實踐訓練環節中合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能量,進而增強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
例如,在項目、小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實際案例引入課堂之上,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導入視頻插件,以音樂、美術、科學等擴學科的項目驅動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工業機器人技術知識的興趣;使其在小組成員以高帶低、優勢互補的學習方法有效約束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同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的分層學習模式當中。不僅有助于教師科學、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動態,提高教學質量和成效;還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從而提高自己的科技實踐能力,對學生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定意義[2]。
首先,教師可通過互聯網公共網站有效拓展校企合作的發展空間,根據高職院校此專業的教材結構有效選擇合作單位,擇優選用。適當地拓展校企合作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實習機會,以訂單式的培養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還能為教師創設更為豐富的教學技術提升空間。
其次,借助合作企業單位遠程的專家指導技術,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的教材、訓練場地內設置相應的鏈接二維碼。讓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進入相關的校企合作教育課程中,選擇自己需要的課程進行有效學習,以此實現將虛擬課程走進現實教學環節[3]。
最后,教師可結合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院校課程的教材綱目,有效調整自己的課程結構,增加適當的實訓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有效鍛煉自己的實踐水平,進而提高實踐能力,減低教學壓力。
結語: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教育中,教師可利用實現流行的網絡通信軟件QQ、微信、微博等技術與學生之間構建有效的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定期將互聯網上相關的工業課程、教案課件等資源實時推送給學生;或者采用校企合作、分層、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科技的力量更好地掌握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相關內容,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科技視野,還能增強學生的科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