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芬
(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嶺南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小學英語課程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本就欠缺語言環境。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教學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營造出積極的英語課堂學習氛圍,才能有效地協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水平。而教師授課過程中,需要隨時關注課堂評價,并合理依據課堂評價調整教學策略,保證高效課堂。
在我國教育部門強調“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之下,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多的英語教師選擇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要求學生先完成自主學習,在進行課堂教育總結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適應了國家的基本要求,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針對這種教學方式,并未獲得學生的認可。學生對自學式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不一,甚至出現學生抵制這種教學模式的情況。
對于學生而言,接受了長期的被動接受式教學模式,學習思路稍顯固化,對知識的攝入方法和攝入途徑有了固定的模式,更多情況下,需要教師來“教”,因此針對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模式,學生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都不理想,需要做思想的啟發和行為的沉淀。而在教學方面,針對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評價方面,都是以學生的考試結果作為評價標準,評價方式過于片面,不能全面的檢測到學生的學習結果,體現出“愛種子”教學模式的具體優勢,隨著教學評價方式的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模式會受到來自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三方面的影響,而這些方面的評價,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策略,因此為了保證“愛種子”等先進教學模式的全面普及,需要從根本上解決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
“愛種子”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個人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教學體制方面。而一般的新的教學方式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教師乃至家長都有一個接受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結果呈現,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對“愛種子”教學模式的認可,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對比的方式,來呈現自主學習優勢以及自主學習結果,教師可以設置兩堂實驗課程,一堂主打說課教育模式,一堂主打“愛種子”教學模式。說課教學模式上,教師作為主導,系統地給學生講解課堂知識點,用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課課堂知識分解。愛種子教學模式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發現者的角色,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己總結課堂知識,分解知識內容,然后由學生分享知識點,完成共同學習。亮堂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做簡單測驗,檢測學生的知識接納程度。從而改善學生評價。
在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實踐中,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課程就可以用來實踐,其中第一單元為《He looks like a cook》,本單元課程中會有一些常用句式,who’s that……,which?can you see……等句式,這些教師可以給學生總結出來,并要求學生記憶。而第二單元《She is very kind》這個單元中,也有相應的對話用語,單元格局和第一單元類似,也會有What is she like?等一些常用句子的使用,這個單元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自己階段性的提醒學生應該注意那些知識點,并邀請學生分享學習結果。兩堂課程完成之后,做課堂知識小檢測,就會發現,自主學習課堂學生的接納度和記憶量較為完整。從而改善學生評價。
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學習結果需要以考試成績的方式呈現,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考試成績的試金石,學生只需要喜歡改科目,才會有學習動力,學習結果才能更加明顯,因此教師應該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互動教學,探索教學,課堂知識拓展,給到學生足夠的自我發揮空間和自我學習機會,協助學生將英語課堂打造成為英語學科交流學習專有時間,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而保證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量,確保學生的檢測成績。
對于學生來說,學科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考試,而教師也會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確保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會改善教師核對“愛種子”教學模式的綜合評價,小學四年級英語是系統課程,像在第五單元《What day is it today》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課堂設置為互動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組合,角色扮演,完成對話,然后再自己總結出該對話中涉及到的日常用語以及日常句式,再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進行知識點和知識量的比拼,這樣能夠促使學生記憶,保證學生的學習結果。長期以往,活躍多變的課堂氛圍,定會有優異的表現。進而能夠改善教師同仁對“愛種子”教學模式的評價,并推動該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全面普及。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家長已經形成了固化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認為學生在校學習,需要教師來“教”,對教師的依賴性過強,這也是現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思路,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更注重學生個人思維能力的保護,學生創造發現能力,探索求知欲的維護,在教學中,注重挖掘學生的個體思維,以及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方式具有保護學生個性化差異,確保學生豐富思維能力發展的長久意義,是需要得到家長和學生的支持和認可的,因此教師應該及時做到家校溝通,改善家長教育認知。
在小學英語自主教學評價方面,雖然涉及到自評、他評等多方面,但是其中學生以及家長的認知還是較為重要,比如在小學四年級英語中《Christmas is coming》這個單元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愛種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必然會要求學生提前預習,但是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能會尋求家長的幫助,此時家長的反應以及針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比較重要,家長配合的前提下,學生能夠完成學習,總結文中常用交流用語,像What do you like doing for……等,如果家長不配合,有了負面情緒,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建議教師在開學伊始或者是期中考摸底考試之后,召開家長會,給家長和學生明確個人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并借助數據說明該教學思路的優勢,從而贏得學生的家長的信任,確保他評優勢。
“愛種子”教學模式從在教學實踐中施行以來,通過實踐證明是非常值得推崇,且具有明顯教學效果的新式教學策略,針對自主學習課堂評價方面,教師應該從學生、教師同仁、家長三個方面著手,從教學結果呈現,學習成績展示,教學方法以及優勢宣導三個方面,進行逐個擊破,保證新式教學方式的全面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