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 賈越華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西 416000)
總體而言,高職模具專業所建設的課程體系應該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是高職院校開展模具專業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向和途徑,以此為基礎所建立的教學模式將直接決定對于學術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素養的培養質量,是實現職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我國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受到生源質量、師資質量、設施質量、發展質量、專業結構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所進行的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體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各高職院校仍然都是堅持以服務職業發展、促進產業進步的教學目標來進行課程結構建設。
我國高職院校在進行模具專業課程結構建設過程中,大多是圍繞基礎課與專業課來進行建設,進而導致技術理論課與專業課體系之間的分離。模塊化地進行拼接教學會影響學習質量,也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更多疑惑。按照傳統教學方案先進行基礎理論學習,后進行專業知識實踐應用學習,將高職模具專業所涉及的全部課程內容在三年內以獨立課程的方式進行教學,針對學生學習成果分別考核和評價。由于高職模具專業課程有極強的專業性,這種教學方式就會導致學生在進行技術理論學習時,面對諸多復雜抽象的理論內容而產生學習困惑,更會對學習逐漸喪失興趣。但是如果先進行實踐應用教學,學生會由于缺乏基礎理論的支持,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就會處于忙亂的狀態,或者只能照搬教師的演示來進行實踐,教學效果也難以提高。所以在此現狀下,必須對高職模具專業課程結構進行全新建設[1]。
在我國高職院校有著更為明顯的特點,相較于高等教育,高職院校更具備職業教育含義。目前我國所進行的高職教育所配備的師資力量大多來自高等教育內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型人才,這類人才雖然具備良好的理論知識體系,卻缺乏一線職業實踐能力和經驗,進而導致這一類師資力量極容易受到自身教育經歷的約束,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更加關注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而缺乏對于學生職業教育的重視,只希望學生盡快掌握能夠符合考試要求的理論知識,卻缺乏甚至缺少能力對學生技能應用進行教學[2]。
結合我國模具專業相關行業發展現狀、職工職業資格標準以及行業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訴求,可以制定出圍繞高職學生職業發展目標和企業職業訴求目標,更有針對性的職業課程結構分類體系,將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新組建,分別設置為基礎課、素質課、能力課和發展課四種類型。基礎課主要是指職業相關的公共理論基礎,包括實用英語、計算機技術等;素質課是指職業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體育教育等;能力課是指圍繞高職模具專業所開設的機械圖樣識讀與繪制課、CAD 軟件應用課、三維模具與結構設計課、手動加工零件課、企業實踐課等等;發展課是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發展等[3]。
在高職模具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許多高職院校都是利用不同教師資源各自承擔不同教學活動開展教學,不同的課程之間由于是獨立開展,必須通過最終的拼湊完成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鍛煉,這樣就會造成學生無法主動將整個專業知識體系進行合成,學生很難把握不同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影響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利用多課程并行的授課模式其內在邏輯是將課程之間的知識點進行有效銜接,使每個不同的課程可以同時開展,可以使不同課程之間的內在知識點形成自然過渡,并且構建起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升華理論的循環型、可持續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能夠對所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4]。比如,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作為高職模具專業能力課基礎,所涉及到的內容復雜而且抽象,CAD 軟件應用課作為機械圖樣的識讀與繪制的直接實踐,兩門課程共同開展,就將實現對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共同培養[5]。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高職模具專業內各個課程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促進課程之間的內在銜接,加強教學活動的相互影響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既可以獲得良好的理論知識鍛煉,也能夠得到真正有效的職業實踐能力鍛煉,進而全面提高教學效率。所以,高職模具專業多課程并行授課模式值得廣大教師和學校重視,以此才能夠有效地提高職業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