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靜
(庫車市第七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想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師按照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學習方法來完善教學模式,結合應用題的特點發現其生活化的特性,結合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來完善應用題的教學方法。要通過學生熟悉并能夠自主感知理解的內容,來展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介紹。只有從生活入手才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并讓學生對應用題目的解答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推動學生主動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為整個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整體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只有充分理解應用題的題目內容,才能夠掌握應用題所給出的已知條件,這是進行應用題教學的基礎性內容。如果學生未能了解應用題當中的文字語言內涵就會出現對題目理解不明,從而導致知識斷層,對后續題目的解答和知識的學習形成阻礙。所以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的語言知識的教學,讓其能夠從讀懂題目開始掌握題目的關鍵內容,篩選題目當中隱含的重點條件,可以通過最為簡明的語言來描述題目的核心,形成有助于解答題目的數量關系要點,從而形成科學的數學思想。這是實現后續應用題解題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整體應用能力的重點。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仔細的觀察,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礎上構建抽象的數學模型的形象化展示。
想要完成應用題目的解答,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題意。小學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結合對比分析等方法來強化其審題習慣的養成,只有細致地審題才能明白題目的意思,這是解答應用題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題目內容找出題目當中所隱含的直接和間接條件,構建條件和題目之間的聯系,確定出解題必需的數量關系。為了更好地分析題目當中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在審題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邊讀邊思考,同時用不同的標記來標注出問題的解答條件和需要解答的內容,也可以使用線段的方法標注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想要提高小學生的審題能力和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分析講解的方式,來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學校體育館內籃球和足球的數量是60 個,籃球的數量是足球數量的2/3,有多少個籃球?第二個問題是學校運動館有足球60個,籃球是足球數量的2/3,有籃球多少個?在第一個題目當中,60 是籃球和足球的總數。在第二個題目當中,60 是其中一種球類的數量,所以兩道題目的計算關系各不相同,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入手點來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正確的數量關系分析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也是應用題教學過程當中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將數量關系從應用題的題目當中總結出來,為后續題目關系和解答方案的確定做好鋪墊。學生只有學會分析數量關系,才能夠在遇到更多類型應用題的時候,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技巧,能夠逐漸獨立地實現對應用題目的分析和解答。比如某個班級有男生10 人,女生的數量是男生的3 倍還多1 人,這個班級共有多少名學生?這道題目當中有兩個數量關系:第一個數量關系是班級的總人數等于男生人數+女生人數;第二個數量關系是女生人數=男生人數×3+1,只有找出這兩個數量關系,并按照題目的指引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就能夠輕松地解答出題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預防學生在遇到題目變化之后而產生的計算錯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要點,全方位地總結數量關系并落實題目的解答方案。
在應用題解答過程當中,很多學生都會存在畏難情緒,難以計算出最終的結果。分析這一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學生在了解數量關系后,未能將數量關系轉化成明確的解題思路。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個體認知特點,結合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強化學生的解題思路。在日常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應用題目作出準確的把握,對現有的各個條件和不同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地分析,總結出剛才我們講過的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確定題目的解答思路。但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剛剛開始學習和解答應用題時,學生會有一定的畏難和抵觸情緒,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包括圖形分析、流程圖講解,幫助學生將看似復雜的應用題目變得簡單化,提煉出解題重點,強化學生對題目的認知和理解。比如,學校有20 棵松樹,10 棵楊樹,如果讓松樹和楊樹一一對應,那松樹比楊樹多多少?在解答這道應用題時,想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題意,教師可以預先打印出松樹和楊樹的圖片,之后將其一一對應最后讓學生思考,是應該用加法還是減法來探究這一題目,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應用題的教學效率,為學生后續解題能力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和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低年級的學生其思維相對應地會展現出較大的具體性特點,高年級小學生在學習知識內容時面對抽象的知識體系也需要更多直觀性的材料來幫助其實現理解和記憶。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踐和直觀材料的展示分析并觀察實際的現象,才能夠進行后續的概括和總結,并發現事物的發展特性,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力和注意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要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要以豐富的教學方法來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其身心發展的高度統一,小學生在進行應用題的學習和解答過程當中需要結合直觀和具體的操作來豐富其感官認識,以此作為理解數量關系的前提。在學習應用題的過程當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對操作活動的依賴性,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具、圖像及板書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題目的數量關系,確定后續的解題方法,這樣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也能夠讓學生更為全面系統地掌握題目的內涵,對于學生智力水平的發育,解題能力的提高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水平發展都有重要的推動意義。比如教師在進行下面這道習題的講解時,就要通過輔助性教學手段的應用來強化學生對題目內容的理解:小紅比小明的童話書多5 本,正好是小明的3/5,小紅有多少本童話書?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懂題目之后組織學生分析題目當中的數量關系,通過畫線段圖的方式來加強對題目的理解,第一,要確定要將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怎樣用線段來表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總結出要把小明的童話書數量看作單位1,畫一條線段表示小明的童話書數量;第二怎樣用線段圖來表示小紅的童話書數量,先畫一條跟小明童話書數量相同長的線段,因為小紅比小明多的童話書正好相當于小明童話書數量的3/5,所以這條線段還要加長,加長的線段長度等于小明的3/5;第三,怎樣求得小明有多少本童話書,因為小紅比小明多的5 本童話書數量正好是小明童話書總數的3/5,所以小明的童話書數量5×3/5=3。怎樣知道小紅有多少本童話書?小紅比小明多5 本童話書,所以小紅的童話書數量為8。在這個題目當中,通過線段輔助的表達方式來展現題目的數量關系,可以讓學生更為明確地了解題目的重點和要點,自然再解答起來就會更為簡單。
在小學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向學生傳授應用題的解題技巧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總結,能夠以科學化的角度來分析各種題目的解答技巧,為后續相同類型題目的解答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完成每節課程的教學之后,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出鞏固性的教學安排,因為學生的自覺能力相對較低,所以教師要要求學生將課堂重點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并進行課后的總結和思考。另外教師要在課后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輔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內容,可以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點。教師要通過對學生課后知識點的記憶情況展開觀察和分析,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總結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師的培養下,使學生能夠從科學的角度入手整理并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在后續解答應用題的過程當中使用一定的技巧來深化并完善自身的解題方案,進而強化小學應用題的教學質量。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課后練習題的鞏固,除了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扎實所學的知識外,練習題方法的拓展也能夠讓學生強化解題興趣,可以使其更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小學應用題目的學習當中來。如果教師長期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進行課程講解,會直接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的完善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在拓展學生解題思路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解題方法,讓學生對解答應用題這一學習任務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進行后續的推理和分析。在多種練習方式的豐富和完善下,讓學生能夠具備獨立解答更多應用題目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引入下面的題目:小紅的爸爸今年30 歲,小紅6 歲,10 年后小紅爸爸比小紅大多少歲?根據這個題目可知,想要知道小紅爸爸10 年后比小紅大多少歲,通常可以通過減數和被減數的增加來進行計算。但仔細想想,并通過現實生活可知,無論多少年之后,小紅與小紅爸爸之間的年齡差都是不變的,因此小紅爸爸現在的年齡減去小紅現在的年齡,就是10 年后兩人之間的年齡差。這樣通過思路的轉換可以更為簡便快速地解答出題目的答案。除此之外,教師在日常數學課程的講解過程中還要創新教育理念和思路,盡量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機會,要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下,引入更多具有難度的應用習題,通過自身的引導和輔助來幫助學生掌握習題的解答技巧,結合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讓學生在題目的分析、了解和解答的過程當中更為規范系統,以此來收獲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想要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師要按照學科教學的特點,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在行動上落實新的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改革方法,不斷優化教學思路,重視對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養成,以此實現素質教育的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