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輝 張旭 鄧小龍 徐大慶
(武漢科技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5)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會議上強調“好的校風和學風,能夠為學生學習成長營造好氣候、創造好生態。”優良的學風對學生學習進步和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由于各種原因,許多高校存在學風建設問題,礦業類屬于艱苦行業,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濃厚,其學風問題更為普遍。加之受疫情影響,大學教育由線下轉向線上,隨之而來的學風建設問題相較線下教學時更為突出,在礦業類工科大學生上體現地更為明顯。所以基于礦業類工科大學生線上教學學風建設問題的相關研究,對大學將線上教學系統化、制度化、高效化,推進線上教學發展以及解決礦業類工科大學生學風問題有積極的借鑒以及促進作用。
線上教育以其數字化、網絡化的特點,打破了傳統課堂對教學空間以及課程容量的限制,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創新了教育組織形態,豐富了現代學習方式。在特殊時期,完成了“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盡最大可能減少了對學生的影響。在線上教育的探索中,高校投入了大量資源,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廣大師生也逐漸從開始的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接受,經過疫情期間的大范圍實踐,在線教育的學習形式已經深入人心。
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穩固向好的形勢下,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育形式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新常態,高等教育正從緊急單一式線上教學模式進入鞏固拓展線上教育發展勢頭、恢復線下課堂教學、線上線下教育攜手并進的新階段。
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作為其二級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是以冶金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優勢學科為依托,以“大資源、大環境”為專業背景的典型工科學院。在礦業、安全、環境等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在礦業類艱苦專業的學生學風建設上有學科和實踐基礎。
2020 年初,為堅決打贏特殊時期防控阻擊戰,全力推進學院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根據湖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教學工作的通知》精神,出臺了《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關于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實施方案》,錨定“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延期”的育人目標,學院教、學、管三方面通力配合,良性互動,五措并舉,開展了“線上學習“云管理””、家校溝通“云聯動”、思政教育“云相約”、身心健康“云打卡”、畢業發展“云就業”等一系列特色活動,精準抓實線上學風建設。
大規模常態化線上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問題。如缺少學習氛圍和監督,學生居家學習環境不適應,網課學習條件和設備制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課堂師生互動不便,教學平臺功能師生不易掌握和運用,學生有效參與度不高等。此類問題均影響線上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氣。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新工科視域下專業的調整,傳統工科專業的發展面臨人才短缺和關注減少的問題,礦業類專業尤其如此。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對于傳統產業的沖擊,導致礦業類工科專業不再處于主流地位;社會圈中對于礦業類工科專業的錯誤認知,導致礦業類工科大學生普遍存在專業偏見;礦業類課程知識體系繁雜,難度偏大,導致礦業類工科課程的學習吸引力不足。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動力不足等顯著問題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影響線上學習效果。
疫情期間,學生長期居家,以網絡學習為主,學習動力主要依靠學生自我管理與家長督促,學習效果差異較大。對自學能力、自制力較弱的學生,容易消極懈怠,出現上課不認真、作業完成情況不好、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等情況。同時,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減少,同輩互助效果不顯,班集體的聯系紐帶減弱,缺少引領帶動學生的集體氛圍,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合力。
礦業類工科大學生在平常學習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但轉換為線上教學后,實踐操作、實驗技能、創新研究缺乏必要的實驗器材和環境,甚至許多實驗創新課程由原來的理論輔助變為理論描述為主,導致所學知識與實踐存在嚴重脫節現象,枯燥的理論授課內容也無法提升教學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線下教學,師生面對面在一間教室里,有靈活多樣的課堂互動;教師能夠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映,實時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隨后對課堂的內容和進度進行相應調整。而線上教學,教師和學生空間上不在相同的位置,通過互聯網絡進行連接,教師通過電腦設備進行講解,學生通過電腦或者移動設備進行教學內容的學習,教師的引導力和帶動力減弱,無法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更無法對學生上課狀態進行有效監督,無法保證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相對于線下學習,教與學的參與者體驗均減弱。
學風建設的主體是學生,歸根到底是學生主觀治學態度和治學精神,因此首要采取各種措施和通過各種載體,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再完善外部環境,以提升線上教學效果,促進良好學風。
1.營造濃厚氛圍,激發線上學習動力
根據學校網絡教學安排,各學院(系)學工干部積極響應,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線上學習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線上學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并協同教務部門幫助學生認真學習并熟練使用線上課堂相關操作,解決學生在思想認識、學習技巧等方面的適應性問題,引導學生做到“在家如在校、停學不停課”,真正適應并實現“宅在家”向“學在家”的轉變。同時,為營造濃厚氛圍,校院兩級新媒體平臺進行聯動
2.堅持從嚴管理,加強線上學習督導
各學院(系)充分發揮學工干部、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干力量,深入網絡課堂做好監督。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由院領導帶頭,與輔導員、班主任一同進入課程平臺,實時在線聽課,檢查學生到課情況、感受教師授課效果,確保線上授課效果良好。學院成立以學生黨員為主要成員的網絡學習督導隊,就課堂簽到,上課紀律,師生互動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內容,及時與任課老師溝通反饋問題。
3.實施精準幫扶,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為解決不具備網絡聽課條件學生的后顧之憂,學校通過定向流量包、發放臨時困難補助等方式,盡可能解決學生存在的實際困難。同時,針對網絡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各學院(系)根據實際情況多措并舉做好指導和幫扶。學院將線上學習與答疑相結合、學習計劃與學后檢測相結合,帶動學習困難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1.學校開設專業發展線上宣傳,提高專業認知
學校相關專業老師可以就專業考研方向、就業前景、專業技術發展、專業時代背景制作成視頻或者開展線上講座,讓礦業類工科大學生對目前所讀專業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對專業的技術發展有基本了解,同時也可以請專業相關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或者企業人員進行宣傳,在了解行業特點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專業技能。讓礦業類工科大學生對自身專業發展有更全方面地認識,提升認同感,增加大學生學習興趣。
2.定期舉辦交流會,同專業學生互相探討
班主任老師、輔導員老師可以定期組織同級同學舉行線上交流會,相互探討近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同時還可以請同專業的高年級同學向低年級同學傳授學習經驗、學習方法,讓同學們可以更好地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對于專業知識掌握地越牢固,對于專業的自信程度也越高。同時可以請研究生、考研成功或者工作成功的同學,為其他同學傳授經驗,讓其他同學少走彎路,更加容易成功,從而可以提高同學專業認同,也會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更好擁有學習興趣。
1.播放實驗視頻,開發實驗軟件
通過播放相對應的實驗視頻,讓同學們了解實驗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觀察實驗結果,而不僅僅是通過文字進行了解,同時也可以通過老師在實驗室進行現場直播,讓同學可以身臨其境于實驗室中,對實驗有所了解。同時對于有條件的課程可以開發實驗軟件,讓同學可以在線上進行實驗。讓同學們可以真正進行試驗或者觀察實驗,不僅僅是通過理論知識、理論題目去對實驗實踐進行考核。
2.加強問題導向式學習,提高學生創新研究
老師通過對同學們的疑難問題以問題導向式的方法進行解答,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查詢進行,通過對自身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有成就感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敏感程度,提高學生對于專業的創新,同時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研究習慣,通過問題導向式學習可以讓學生有動力去解決在創新研究中遇到的問題。
班主任、輔導員老師定期舉行班會時刻了解學習學習狀態、學習動向,同時與上課老師保持聯系,了解學生學習態度,同時線上學習平臺可以允許老師切換至上課學生攝像頭,可以對學生上課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保證每次上課進行多次簽到,確保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狀態,避免出現“課在上,人不在”的學習情況。
通過對多個線上教育平臺進行比較,選出最優教學平臺,將學校課程集中于一個教學平臺中進行教學,任課老師可以通過對其他線上教學平臺的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再統一發給學生進行觀看,這樣可以讓整體課程具有高效性,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加豐富,并且院校可以開發自己學校的專門線上學習教學平臺,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此平臺進行學習,而且可以通過平臺及時了解院校相關教學動態,同時可以與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同學進行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的分享與交流。通過比較線上學習平臺,統一學習資源、學習平臺,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豐富、便捷,從而真正改善礦業類工科大學生線上教學學風問題。
隨著線上教學在高校逐漸鋪開,加快提升線上教學質量,構建線上與線下教學融合互補的教學模式,將是高校教學質量建設的重要方向,而線上學風建設是提高線上教學質量之本,從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外完善軟硬件環境,借助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從而促進線上育人學風建設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