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符琳琳 姚鴻豪 滕沛良
(海口經濟學院,海南 海口 5701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人們夜市生活越來越豐富,給我們的生活增加煙火氣和記憶點。新地攤經濟下的城市生活也在考驗著我們城市的環境衛生和城市管理、人們素質等等。本文基于城市街道智能化欄桿的設計,從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出發,提升街道衛生環境,提出對街道欄桿進行智能化改造設計,讓傳統的欄桿變得智能化,通過優化欄桿的方式,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城市交通的壓力,在滿足街道的基本功能外,運用智慧城市的設計手法,以推進街道空間靈活多用的模式,同時也可以減少攤主的麻煩,讓地攤攤主的出攤變得簡單,便捷。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地攤經濟是城市的一種邊緣經濟,一直是影響市容環境的關鍵因素,但地攤經濟有其獨特優勢,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2020 年5月27 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 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擺地攤一事自古有之。在原始社會中,隨著人類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生產物資在滿足了自身需求的同時有了大量剩余的物資,古時人們將這些物資拿出去等待有需要的人與自己進行交換,這應該算得上是最早的擺地攤。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各個國家出現了自己的貨幣,并且隨著生產力的進步,也擁有了越來越多的過剩物資,地攤形式的交易也越發壯大,慢慢發展成了有固定地點的交易,也就是產生了店鋪,所以說地攤可以說是目前主流經濟形勢的雛形。從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十二世紀北宋的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里面的地攤不計其數,面攤,水果攤,小吃攤,各種各樣的攤位。各攤位基本上就是將一塊布鋪在地上,有的在上面支起大棚,還有的撐起幾把傘遮住店鋪,也有少數的小推車和只將一塊布鋪在地上,這就是最早形式的地攤。
國外也有許多地攤文化,日本的地攤文化已經形成了專屬的文化風光,主要的售賣商品主要是各種地攤美食,早在江戶時代,就有日本擺地攤的早期形勢興起,會有自發形成的小攤販,通過流動的售賣方式與顧客進項交易,和中國古時的形式很接近,但日本的地攤文化相較與中國多了一項對二手商品的售賣。美國的地攤模式則不再是物資與物資的交換,而是完全的二手交易市場,美國人總是會把一些陳舊的東西擺在自家院子或者車庫進行售賣。
傳統的“地攤經濟”具有“三低”優勢特質,即創業門檻低,失敗風險低,商品價格低。傳統地攤經濟不僅給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我國部分待業人群的就業難題,讓因新冠疫情失去崗位的人重拾靈活機動的就業的機會。然而缺點也伴隨而來,因為攤位租金低、商品價格也會刨去高昂的租金而降低成本;損害正規店鋪的利益;交易的不誠信,和攤主之間的矛盾頻發;當然最嚴重的是對交通環境的影響,對交通帶來堵塞和擁擠,從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環境。
地攤常位于街道的拐彎口,街道交叉口的主要有許多車輛流動,往往購買人群為擁有車輛的人,而這種購買會造成,街道交通堵塞,街道的交通環境會有嚴重的垃圾污染,占用非機動車道,造成非機動車往機動車上延伸,易造成安全事故。地攤還會位于街道的中間向兩邊延伸,往往這種,城市的管理者會進行街道的管控,進行時間的安排,在夜間,街道會對車的限制出行,不允許車輛的駛入,減少安全事故。但是這種往往會要求對車輛的停靠擁有很大的容納量。或者位于城市的某一廣場,這一種也要求擁有更多的泊車位,對城市衛生也有較大的要求。購買人群的往往為城市的年輕人,擁有較大精力的人群。
形成初期的地攤經濟欄桿,設計簡單用鐵桿進行焊接和組裝并且高大,固定到道路上,即笨拙還不美觀。在十九世紀的伊始,在很多相對發達的城市的主干道上,都設有這樣的欄桿,非常的不靈活和阻礙人們的活動,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當時的法律對街道欄桿的規定也是這種高大的欄桿。而這些欄桿的設計最開始是為了對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進行道路的劃分。最初為了安全而設計,卻又引發了其他的不安全的因素。到后面開始改變高度,設計一些低的欄桿。逐漸尋找出最適合的欄桿和道路設計。
為了更好地了解現在攤主的經營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本文對海口的大學城的夜市和海南師范大學的夜市進行觀察。并為了了解以前的街道欄桿的設計進行分析。
現在的欄桿比以前的更加適應現在的街道,與傳統欄桿相比較自由靈活,更加美觀,給人以視覺享受。如何進行舒適的,方便的設計,解決現在市場迫切的需求。因為現在汽車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交通工具之一。道路擁擠成為常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設計師已經設計出可以根據預定的時間來改變道路的寬度,解決城市高峰的車輛擁堵以及減少交通壓力。
隨著地攤經濟在如今不斷盛行,為解決現狀欄桿,本文主要提出了個性化+智能化街道設施,從交通和衛生方面的問題出發,主要是利用智能化街道的功能多樣化,即可以自由拓寬,供白天車輛自由通行,還可供攤位的擺放。針對街道欄桿的功能,增加欄桿的功能可以在欄桿上安裝智能掃描功能,該功能可以網上預定攤位,使攤主可以快速方便搶占攤位,并且方便對街道的實時監控。將路邊欄桿設計成可以變桌椅的欄桿,使攤主可以快速擺攤和收攤,節省時間成本,縮短占用街道的時間,不僅維持了地攤的場所,也在白天通勤的時候不會影響到交通。對于商家來說每次出攤收攤都要消耗更多的時間和成本,并且隨著人工時間成本的不斷增加、原材料價格趨于不穩定,面對發展中國家的我們非常需要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通過網上監控管理可以使該攤位的衛生落實到人。使衛生整潔,能保證第二天街道的正常通行。筆者設計出可以智能管理攤位的人性化智能攤位,可以合理搶占攤位,不發生沖突,和停車位一樣規劃好商鋪范圍和區域,通過手機軟件或者官網辦理手續,進行選擇和預約,有效地避免了地攤商販對攤位的爭奪,減少出攤時的混亂。
因為地攤經濟對現在職業門檻較低,對人的要求不高,往往這樣的反而魚龍混雜,容易發生沖突,比如搶占攤位時,容易因為分地不均勻,壓線,沒有搶到好的位置而發生矛盾沖突,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基于這些因素,本文在現有的欄桿進行改造,把欄桿進行智能設計,讓大數據跟欄桿結合,通過相關的APP,在通過互聯網的實時監管進行大數據整合,讓攤主進行網上搶占攤位。而現在的夜間經濟還給城市衛生帶來巨大的挑戰,一夜間垃圾遍地,無從追究,而現在從互聯網上預約攤位,可以追究到人,通過現在的科技技術進行追蹤,管理。從而讓城市衛生變得整潔有序。數據云的管理,大數據計算,分析攤主的需求。把資源進行整合,讓城市變得有序,減少負擔。并且還可以通過智能化設置在規定的時間限制車輛的行駛,道路的寬度,減少人力的使用。增加安全性。還可以用欄桿進行范圍的紅外線限定,減少因為地方大小的沖突。
通過筆者對海口街道的夜市的實地觀察,從筆者的觀察中地攤經濟攤主需要攜帶至少2—8張桌椅,考慮攤主攜帶桌椅,筆者設想把桌椅跟欄桿結合。在滿足現在國家對欄桿的嚴格要求,通過杠桿原理,軸輪鏈接進行設計改造。折疊原理讓繁重的桌椅進行折疊,平面重合。進行統一管理。讓桌子和椅子的各四條腿形成欄桿的骨架,桌子的平面折疊到骨架的外面,三個物體的結合,不僅可以節省材料,還可利用桌子的平面進行城市文化的宣傳。
智能化欄桿可為城市增加有序性,即可以“包攤到位”還可以減少市場糾紛。通過欄桿的智能監控,能對城市道路進行全方位的一手的實時路況的信息獲取,從而進行合理調整。在堵車時合理的放寬堵車路面的寬度,讓車輛可以快速通過,節約時間。全方位監控“包攤到位”,對城市的衛生環境,攤主之間的糾紛矛盾。做到合理化,人情味的處理。大數據的分配,云監控的監控,互聯網的管理,云上的管理加云下的保護,讓市場安全整潔有序。還可以流動分配,進行最適合的調整。通過數據對每個商家進行計算,合理分配欄桿桌椅數量。
通過互聯網的定時搶位,讓信息公開化,提高市場的公平性,資源的合理分配。攤主通過觀察地位信息進行合理的預約,以減少攤位之間的不愉快。信息的公開化也給城市的安全帶來了保障,減少食品帶來的安全隱患,減少人們情緒帶來的不適性,減少社會管理帶來的困難。
通過合理的土地大小的分配,把國土資源利用到最大化,讓每個攤主找到合適的攤位,做到資源的最大利用,節省立體空間,減少攤主物品的攜帶,從攤主的空間進行解放。提高空間的利用率,桌椅和街邊欄桿的結合,從而增加物品的利用率。智能化控制自我調整道路橫向寬度,調整道路通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對道路管控,欄桿自我調整合理的高度,調整合適的道路寬度,給予每個攤主的合理范圍,合理的桌椅數量,以合理化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研究將桌椅和街邊欄桿進行有機結合,從一定程度上減少基本材料的利用,節省了相關材料,節省資源,對材料進行合理利用,設施的結合,讓公共設施的多功能性得以體現。
隨著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以及夜市再盛行,筆者認為將“智能化街道”設施的推廣是具有實踐意義的。本文旨在對現有的欄桿進行改造,進行智能化設計,將街道欄桿設計成可以變桌椅的欄桿,解決城市街道治理中的難點,釋放更充足的城市街道的公共空間,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改善市民生活的環境空間,從而提升城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