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伶
(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黨校,重慶 404100)
法典從概念上來講,是對某一法律部門中的重要原則和規范進行較為系統的規定的立法文件,是該法律在實踐過程中積累經驗的同時不斷優化的產物。從長遠來看一部法律實現法典化后,對于一些案件的判定有了較為全面的規定,其實用價值會更高,對于維護我國公民合法權益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編纂法典對于我國來說意義重大,標志著我國律法實現了與時俱進,并且不斷豐富發展繁榮。隨著民法典的修撰,為其他法制的法典化樹立了標桿,也標志著我國法制的法典化進入了新的高度。當前我國專家圍繞“行政法法典化”這一問題展開了非常豐富的討論,提出多種不同的主張,具體有如下幾種:1.制定行政程序法,2.制定行政法通則也就是行政基本法,3.制定行政法總則。不同的方案有著不同的優點與缺點。參考其他國家行政法的法典化流程,筆者認為當前我國相關部門在進行行政法法典化時,可以采取廣泛結合專家以及群眾意見,進而分步開展的方式。具體來說,第一步可以先制定相關的行政法通則或者是行政法總則;第二步是等到時機成熟,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礎上編纂完整的行政法典,實現一個有效的過渡。通過完善行政法典,有助于推動我國法治政府的建設。
行政法在我國長期以來治理國家的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具體的作用有很多,本文先篩選三點較為重要的作用進行簡單概述:第一點,行政法是一部基礎法律,與廣大群眾的政治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所以說,落實好行政法,有助于穩固我國發展根本、實現我國預期的社會治理目標。第二點,有助于優化我國的政府建設。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強法制體系,不斷向各部門提出落實好相關法律的要求。在行政工作中,落實好行政法,不僅僅有助于維護市場經濟,長遠來看還可以起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作用。第三點,落實好行政法,還有助于盡快建成服務型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維護群眾人權,即可以促進我國人權事業建設,還可以讓群眾體會到我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進而提高群眾對政府的滿意程度。當前,要想在新時代下持續推動依法治國,踐行維護群眾利益的承諾,就必須通過結合社會發展進行法制調整與優化。通過上文論述,說明行政法不管是對政府工作還是群眾生活,都有著重要作用。接下來,本文在此基礎上從幾方面簡要分析行政法法典化的意義。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當前行政法無法給出全面說法的案例,進行行政法的調整已經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但是就當前學界對行政法法典化的討論情況來看,行政法界相關研究人員并沒有取得完全統一的意見,例如許多研究行政法的業內專家人士就在行政法制建設和行政法學理論的討論中有著不同意見。在討論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行政法應當如何更好地服務于行政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雙重任務等等。對上述這些新時代背景下新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需要組織更加深入的探討,通過政府參與的有效討論,提煉出可以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總的來說通過推動行政法的法典化,可以實現“聚沙成塔”,更好地集中各界思想,更好地解決這些新出現的問題。
縱觀我國的法治建設,不難發現每一次法典的修訂或者是某一法律制度的確立,都會消耗大量的時間以及人力物力。除此之外,每一次法制的變革,都會在社會上產生極大規模的討論與爭議。上述這些內容都可以算作是黨中央進行法制改革所需的成本。就我國當前的法律體系來看,行政法和部分法律之間存在相互重復但是處理方法不同的部分。就是說一個案件,通過行政法和刑法處理的效果不是完全相同的。通過行政法法典化,可以對相關規定作出更加具體的規定,可以將法律體系以及權力范圍分配得更加合理,更加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降低后期出現更大問題時進行調整所需要的成本。
縱觀我國行政法建設發展路線,自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行政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具體而言,以“行政三法”為代表的行政立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我國法治政府、法治國家的建設。但是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我國行政法體系暴露出缺乏統一立法的問題。所以說,通過采取行政法法典化的措施,可以及時填補當前行政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空白,進而全面落實好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快建設法治型和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上述三個方面表明行政法的法典化不管是對于我國法律體制本身還是群眾的社會生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總的來說,落實行政法法典至少有以下幾點優勢,可以解決新時代下新出現的問題,可以減低立法所需成本,可以填補我國行政法的空白。本文僅列舉幾點重要意義,長遠來看行政法法典化帶來的優勢不僅這些。
現階段推行行政法法典化有不同的路線可選擇,這些選擇各有利弊,我們需要加以綜合考慮,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實際情況,對于應該逐步實現法典化,應該有大刀闊斧的勇氣和敢叫日月換青天的決心,下面從幾個可行的角度,對其進行闡述和分析。
在十九世紀末,行政法法典化的形式第一次出現,是以統一行政程序法形式的出現。全世界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經理了三次較大的發展,在歐洲大陸,在二戰后,在十九、二十世紀,各國的學者都在積極的探索行政程序法典化。我國的十九世紀的《行政訴訟法》中明確提出,“符合法定程序”作為行政合法行為的要件,并對“違法法定程序”作了具體的解釋,這一舉措為我國行政程序法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我國學者提出制定一本統一的行政法,當時的《行政懲罰法》、《行政許可法》均是這一階段的時代產物。在十屆、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程中均對行政法進行了討論和研究均未果,雖然沒有通過議題,但是行政法的“行政三法”,為之后的行政程序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后續各個省都出臺了地方的行政程序立法,如:湖南、陜西、山東、廣東、遼寧等等,在全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行政法律體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行政程序法更是其中的支架性法律體系,對標對表先進省行政程序立法,可供我們借鑒的東西,和值得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又比如說,我們國家憲法的出臺奠定了確定了依法治國的方針,極大地改善了民生領域,維護了社會的秩序,營造了人人守法的法治氛圍,那么行政程序法的統一,可以避免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與其他法律的沖突和矛盾,反之引起的行政相對不公平。
面對行政法,在我國的淵源歷史長河中,不同的學者都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在一部法律中規定著適用行政領域的各方各面的通則,這就是我們口中的行政法典。說得通俗一點,行政法的法典化就是制定一部統一的行政法總則,不僅僅適用于某一領域,而是能有適用于所有的行政執法部門,可以為行政單位執法提供準則的法律。一部統一的行政法是時代的需求,也是我國行政執法本身的發展需要,也是我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雖然在全世界的范圍來看,制定行政法總則是十分罕見的,但這并不能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在構建法律體系的大格局中,一直都是披荊斬棘,不斷地在探索和創新,在制定統一的行政法總則這個問題上,我們中國政法屆的學者,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勇氣。
一部統一的行政法可以產生很好地社會相應,能夠極大地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讓規律性的東西法典化、健全我國的法律體系。上述的兩種方案是眾多學者的看法,通過兩種方案的分析,我們認為,在推進行政法法典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現階段的行政法通則為抓手,積累經驗和案例,待時機成熟時在制定完整的行政法總典。為今后的法治社會及法律體系大格局的建立,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召集有關部門,對標對表先進學者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我們只有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提高政治站位,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與多部門通力合作,結合實際,一定能讓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典早日出臺。
通過將行政法法典化,可以更大程度地拓展行政法的服務范圍,對于新時代下出現的之前沒有的案件可以實現有效處理。民法典的修撰為行政法的法典化積累了經驗。結合前文所述,要解決新時代下出現的問題。用沒有法典化的行政法難以做出全面且詳盡的判定結果,不利于推進法治社會的進程。由此可見,行政法的法典化必須被劃入法治改革規劃范圍內,落實法典化有助于完善我國行政法規的體系、充分體現我國行政法治的基本價值。通過采取這些措施為新時代逐步落實行政法的法典化打下一定基礎。筆者認為在我國行政法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中,行政法學界應當針對行政法法典化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要針對行政法法典化的具體步驟展開討論;第二個方面,要針對行政法典的編章結構進行討論;第三個方面,要針對具體規則進行討論。通過多方面、多角度的討論,相信一定可以為我國行政法法典化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結語:由前文所述可以說明,在我國治國理政的全過程中,行政法法典化具有極高的社會意義與價值。有的研究人士指出,我國的法治體系如同一顆種子,從它出現的一刻起,便不斷吸收營養,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這個生長的過程就像是法律不斷完善、不斷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刑法以及民法相繼法典化,所以說法典化是一個大的趨勢。同時我們也堅信法典化的行政法一定會更好地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