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熱尼克子·巴拉提
(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啟浪鄉獸醫站,新疆 柯坪 843600)
在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體現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是水污染,畜牧業養殖過程中,畜禽排放的糞便含有很多重金屬及病原微生物等物質,這類糞便經過雨水的沖刷會流入湖泊河流或者地下水源當中,直接破壞水體的質量,嚴重的可能會傳播疾病,導致生態失衡;第二,土壤污染,畜牧養殖過程中,畜禽排出含有大量有機物質的糞便,其中所含的污染物排放量很可能超出土壤的自凈能力,這時會因為其降解能力不足而形成其他有害物質,造成土壤性質的變化,破壞土壤的基本功能,導致土壤污染,進而影響周邊農作物的生長;第三,糞便污染,畜禽活物產生的糞便,如不及時處理,不僅會流失大量的氨和磷,還會影響周圍的土壤空氣和水,如果動物糞便不加處理其中的氮成分會以氨氣的形式散發出來,增加大氣中的氮含量,導致酸雨的形成,直接破壞農作物的生長。另外,長期累積的糞便會發生化學作用,產生有害氣體污染大氣環境;第四,人畜共患病的傳播,如果動物糞便未經無害化處理,會滋生蚊蠅,增加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使其不斷擴散蔓延,另外一些養殖者隨意向河道當中拋扔病死動物尸體或排放動物糞便,也會引起疫病的擴散和流行,導致人畜共患病的傳播;第五,抗生素和重金屬污染,部分養殖戶為了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會使用一些飼料添加劑,但過量的使用會對添加劑產生依賴性,導致動物糞便中的抗生素和重金屬嚴重超標,影響食品和生態安全和發展,進而影響人類健康;第六,消毒藥物污染,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畜禽飼養密度逐漸增加,增加了疫病傳播的概率,生產者在預防和隔離疫病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消毒藥物,雖然這些藥物能夠有效地消滅病毒和細菌,但長期使用會對人畜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也會污染土壤和水源環境。
在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中,為實現健康穩定且持續發展的目標,勢必要提高養殖戶對合理養殖重要性的重視,堅持走持續發展的道路,增強養殖戶的環保意識,科學設置養殖場的布局,增強養殖業與種植業的聯系,防止糞便的大量累積,只有提高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讓其在具體的養殖活動中注意環境污染問題,為控制生態環境污染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大力發展畜牧業的農村地區展開污染防治宣傳工作,及時提高農村整體的環境保護意識,從根源上防止污染問題。如印發環境保護、污染處理及相關國家政策為主題的宣傳手冊,部門組織志愿者向經營大型畜牧養殖場的村民科普環境污染的后果和污染防治的方法等途徑來幫助村民增強保護環境、科學發展畜牧業的意識。
許多污染問題都與牲畜糞便有關,因此應對污染問題也必須優化糞便處理方式。如可采取堆肥或生物處理法將牲畜糞便肥料化。這種處理方式可加快糞便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速度,能短時間將糞便肥料化,比還田處理效果更加理想。還可對糞便能源化處理,即利用沼氣池發酵糞便,產生的甲烷氣體可以收集起來作為能源使用,而剩余的糞渣則能作為肥料使用。這種方式將糞便回收利用,能源使用效率較高。
盡管農村畜牧業創造的經濟效益已幫助很多農村地區擺脫貧困,但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不能長久,加快產業模式和管理的升級才能引導農村畜牧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借鑒國內外部分地區的綠色生態養殖基地建設經驗,國家可在鼓勵農村發展畜牧業的同時加強對農村種植業、漁業、林業等產業的幫扶力度,爭取實現綠色生態農村產業穩定發展。
不合理的畜牧場地址選擇會嚴重污染周遭環境的水體及土壤等,因此在選址時,首先,考慮交通運輸問題,便利的交通才能將產品向市場中及時運輸。其次,考慮養殖場需要大量的用水,距離水源太遠會增加用水成本,但同時為避免污染,環境養殖場的建址應選擇遠離人群生活和非飲用水源的場所,才能防止相互干擾。最后,考慮畜牧活動中會有大量的糞便產生,為降低其對環境地污染并變廢為寶,可選擇靠近果園和農田等農業區域為其提供畜禽糞便,有效結合農林牧漁。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對常規和重大動物疫病實施計劃與強制免疫,努力提高防疫水平和質量,使畜產品安全及畜禽健康得以保障,同時將動物治療、檢疫、建立健全免疫和監測的相關制度,加大無害化處理死畜的力度,同時將其從圈舍中清理并進行深埋或焚燒,防止其對環境造成污染。將酸制劑、微生物、酶等添加在飼料中可提高有機物的消化率和維持動物腸道菌群的平衡,將植酸酶添加到飼料中可提高畜禽吸收、消化和利用谷物及油料作物中植酸磷的概率,降低磷的排泄量,使環境污染得到極大改善。
總而言之,想要預防或避免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就要結合科學可行的措施應對污染問題,避免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進一步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