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全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黨峪鎮(zhèn)中學,河北 唐山 064200)
幾年前,總書記在全國教育會議上提出,學校體育教育的核心,應當以健康第一為理念,不斷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基于這一教學目標,體育教學應當以更為多樣化的形式開展,以激發(fā)學生廣泛參與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的積極性。由于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影響,在當前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亟待解決。首先,當年階段,體育教學的內容安排缺乏合理性,體育教材當中所設計的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對體育課的內心期許存在相對較大的差距;其次,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體育在教學中的受重視程度依然不足,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在體育教學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時間相對較少,導致體育課實際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最后,體育課程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使得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教學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基于以上問題,本文探究了初中體育教學方法,對此進行了相關論述。
體育課程應當是一門以室外訓練為主的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教師的訓練對象,也是課堂教學生成的主要元素,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課上,按部就班的為學生設計一系列體育活動形式,要求老學生按照老師的意圖來完成相應的訓練。這種情況下,教師既無法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也無法有效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體驗,通過盲目而主觀的課程設置,最終所得到的結果,只能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的呆板與乏味,從而逐漸失去對體育課的參與熱情。針對這一狀況,教師在日常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真正做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體育課的設計及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我們的體育課得到有效落實。比如在進行簡單的足球訓練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組織討論,說一說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方法,明確足球訓練的目標,然后借此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性的感悟,要以學生情感的體驗為基礎,需要學生把握足球訓練的規(guī)律,從中進行自主的參與,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熱情,讓學生真正進行體育項目的學習,感受到足球訓練的樂趣。
很多體育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身體素質差,又比較懶惰,對體育鍛煉并不熱衷。實際上,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對于課程的重視程度,往往來源于他們對于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實際上,很多初中生都樂于參與體育課,并希望通過體育課展示自己的運動才能,鍛煉自己的個人體質。但在很多時候,體育課程枯燥乏味,缺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樣一來,他們對于體育課程的期待就會逐漸減少,慢慢的也就變得懶惰起來。由此可見,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積極的引導,不斷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會更為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保障體育課能夠更為順利,更為有效的開展。在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沉浸式”學習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比如在進行田徑運動教學立定跳遠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的活動進行適當的引導,要教給學生方法,同時設計不同的活動,要確保游戲的規(guī)則與立定跳遠的訓練進行密切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從中把握其切入點,更加深度的進行此項訓練的參與,從中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不僅能夠讓學生很快進入到學習之中,同時也能讓學生用心的投入進來,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全面的提升。
社會在發(fā)展,各學科的教學理念都在不斷更新,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同樣應當如此,要是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更為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提升體育課程的吸引力,保障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在這方面,教師要注重對于先進教學理念的學習及實踐,例如分組教學的教學模式,是這一階段教學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平時對于體育課程的參與效果,教師要幫助他們劃分小組,在此基礎上為他們設計小組活動的教學內容,因為是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會互相幫助,如此一來,體育課程的一個重要宗旨: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貫徹。教師在為學生安排合作學習活動時,可以設計一些體育游戲,用來保障合作學習的效果,活躍體育課堂的教學氛圍。比如在進行籃球運球動作的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之間的創(chuàng)新方法,把團隊理念融入其中,要組織競賽性的團隊活動,讓學生從中掌握方法,并能產生對籃球運球的濃厚熱情,逐步理解其中的技巧,加深學生的認知,全面進行整體課程的升華,這樣一來對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來說,將產生積極的意義,更能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體育課程對于教學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由于需要在室外進行鍛煉,一般來說,無論是天氣原因,還是場地的原因,都會影響到體育課程的實際效果。一旦教學環(huán)境不良,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就會被壓縮,這種情況下,課程的教學效果更加難以得到保障。而隨著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功能的不斷提升和發(fā)展,體育教師同樣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使用教學設備,來打破環(huán)境的限制。首先,要是可以利用網絡,搜索一些室內體育活動的視頻,當室外條件不允許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些室內活動的視頻,比如現在網絡當中的一些室內操,既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又配合有學生所熱衷的流行音樂,往往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發(fā)展學生基于體育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設備,更能為學生展現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濃郁的體育精神,并拓展學生學習和鍛煉體育項目的空間和領域。教師可以設計幾堂在室內體育課,利用幻燈片,播放有關體育的電影和賽事,例如《少林足球》《科比的繆斯》等電影和有關我國第一枚奧林匹克金牌、我國奧運健兒奪冠的紀錄片等視頻,讓學生用心感受體育,認識體育,達到新體育改革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的,促進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
體育鍛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產生效果,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科教學時間相對緊張,很多時候,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會被其他文化類學科所擠占,即使教學時間得到有效保障,也實在難以達成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將體育課程內容做到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借此來引導學生形成身體鍛煉的習慣,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長期的訓練和提升。在這方面,教師首先要通過各種講解和引導,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鍛煉堅定的意志,培養(yǎng)堅強的品格;其次,就是合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為他們安排恰當適合的體育訓練內容,以此保障即使不再體育課上,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的開展常規(guī)性的體育鍛煉。只有做到這一點,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意義,才能得到更為有效的凸顯。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契機,加強課內外活動的聯系,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完成各項體育項目,諸如跑步可以讓學生親身進行鍛煉,逐漸的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這樣一來才能讓體育活動,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有一個教師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學習能力的良莠不齊。針對這一問題,如果我們單純使用體育水平測試這一評價方式,往往無法對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當中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效果,做到有效評價。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差異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為不同素質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訓練科目,安排不同的訓練強度。與此同時,還要采用更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既要保障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受到打擊,又要確保學生在訓練過程當中能夠有所收獲。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生按照其體制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的差別分為不同層次的三類。比如在籃球體育項目的考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形式設計出不同的分層目標,要注重學生的引領,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可以在開課前應根據學生的籃球運動基礎水平,將其分為零基礎、有基礎以及水平優(yōu)異學生。后借此進行分層訓練,要讓學生適當的選擇,可以保障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準確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很好的開展分層教學,同時也能與課堂評價進行密切的結合,不再采用一刀切的訓練模式,致使學生的參與度得到全面的提升,以確保學生體育整體素質和水平的不斷增長。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體育教師,都應當將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精神,鍛煉學生身體素質,以及提升學生體育訓練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設計更為有效的教學過程,優(yōu)化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采用各種新型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良好的體育課程訓練氛圍,在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學習興趣的同時,主動的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借此來保障體育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