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黨建工作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而農村黨員管理工作則是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關鍵。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成為農村黨員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歷水平較高、專業能力較強,通過創業就業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近年來,遼寧省選派了一大批主要由教師黨員組成的“第一書記”進駐到各鄉鎮,以強化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而返鄉大學畢業生成為重要的管理對象。但由于農村基層黨組織自身需求與發展狀況等各不相同,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中進度、發展水平、組織生活開展的質量等各不相同。因此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戰,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強化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推向新高度,充分發揮其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近年來,我國在鎮村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方面的重視度不斷提升,取得了巨大成果,從黨員隊伍建設方面來看,鎮村黨員年齡結構老化,缺乏年輕黨員;黨員性別結構失衡,女性黨員人數偏少;黨員文化素質要高于普通農民。鎮村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還存在明顯問題。一是基層組織堡壘作用發揮不好。部分村黨支部引領示范能力不強,個別“兩委”干部安于現狀,在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制,黨建引領謀劃項目辦法不多,實際效果不明顯,帶頭發揮作用方面還有待提高。二是部分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黨員黨性意識淡薄,作風建設滯后、薄弱,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未完全落實。遼寧省高校通過選派大批“第一書記”進入各鄉鎮負責黨建工作,使得鎮村基層黨建工作逐漸規范化,在黨員教育及隊伍管理方面成效顯著,但目前仍然存在黨組織軟弱的存在,因此鎮村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任重道遠。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蓬勃發展,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其中,大學生黨員作為他們中的佼佼者,每年返回自己家鄉農村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他們參與縣鄉機關及事業單位的錄用考試、參與鎮(村)“兩委”換屆、甚至自己創業。但在這里面,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大學生黨員在回鄉后的教育、管理等工作上都出現空檔,各村黨組織對返鄉大學生黨員管理大多不細致不到位,具體表現在組織管理也越來越表面化,教育活動的開展也相對困難,管理方式也相對落后,溝通能力不足等,導致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盲區”,影響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部分鎮村黨組織對于返鄉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的思想教育與管理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其管理的重點仍然是以農村原有黨員為主。有些鎮村的黨組織認為,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僅占農村黨員數量的很小部分,個別干部在管理過程中存有畏難情緒,認為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就業較分散、情況復雜,管理很難,因此與黨組織的關系也就疏遠了。由于鎮村黨組織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不夠,造成對這些黨員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思路、舉措和方法,也因此導致了大部分的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無人問、無人管的困局,其先鋒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由于高校畢業生黨員的就業渠道多、就業機會范圍廣等因素,造成了高校畢業生黨員分散廣,尤其是農村大學畢業生黨員大都不在本地工作,而返鄉的時間也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活動難以有效開展。而且高校畢業生黨員由于環境、工作崗位要求,以及個人發展需要等原因,在各個單位間的頻頻變動,也導致了返鄉高校畢業生黨員流動快,這就使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從時間上、人員組織上,都無法落到實處。同時,鎮村黨組織沒有積極有效的采取辦法解決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而有些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沒有如期繳納黨費也是導致教育管理工作難度較大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農村地區對黨員的管理方式還較為傳統,在管理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標準,對合格黨員與不合格黨員缺乏必要的獎懲制度,大多數黨員都是“優秀”的,小部分“不合格”黨員也沒有受到懲罰,因此黨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習慣了集體授課、統一培訓、一起過組織生活等學習模式,而這些模式早已無法滿足于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這一群體。特別是他們中有相當數量仍處于預備考察期,回鄉后所在黨組織對于他們的表現了解不全面,考核、培訓工作無法落實、轉正時無法按正規的組織程序進行。因此這些在高校都是重點培養的優秀學生,返鄉后由于管理不到位,這就對于基層黨組織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鄉村振興的工作不僅需要資金與政策支持,更需要政治堅定、專業過硬的優秀人才。一屆又一屆的畢業大學生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建設中,而大學生黨員是他們中的佼佼者、領軍人,高校畢業生黨員返回家鄉農村工作使得人才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對于促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返鄉后不能及時接受管理和培養,這些高校畢業生黨員很難馬上進入基層組織發揮自身的優勢,特別是很難進入到村“兩委”班子中發揮作用,進而導致很多大學生黨員畢業后帶著滿腔熱情回到家鄉,但現實情況卻讓他們的才能無處施展,這無疑對鄉村發展限制了人才優勢。
基層黨建是重點,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對鎮村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由于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在就業等方面選擇空間的不斷加大,其流動性相對較大,因此管理的復雜性較高、難度較大,對管理人員提出了較大的挑戰。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在鎮村負責黨組織及黨員管理工作的人員大都由現有黨員兼任,其在專業能力、學歷水平等方面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難以實現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的有效管理,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鎮村基層黨建效果。
高校選派“第一書記”在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過程中,要首先簡化工作程序,在嚴格執行黨內制度的前提下,使得鎮村黨組織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黨組織關系的相互接轉,實現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的動態化管理。還建立全國范圍內的通訊網絡,構建統一的黨組織關系接轉網站,解決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身份難辨別的問題,比如實現身份證與黨員證互用機制。同時,構建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服務中心,設立鎮一級的黨員服務站,負責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為“第一書記”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性。
為有效解決鎮村黨組織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存在的“盲區”,“第一書記”應該要主動強化高校與鎮村黨組織之間的聯系與銜接。首先,返鄉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第一書記”要提醒高校就要對其信息進行摸底,及時更新聯系方式,便于掌握情況。同時,流入地的鎮村要主動與返鄉大學畢業生取得聯系,“第一書記”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其黨員身份,做好相關手續辦理的提醒及服務工作,促使其及時參加組織生活并履行權利義務,并充分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雙方黨組織的聯系,可以及時掌握相關情況,便于“第一書記”牽頭對返鄉大學畢業生的進行管理和培養。
高校是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源頭、關鍵和重點。因此,“第一書記”要與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所在高校取得聯系,強化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的教育管理。首先,在離校前,高校黨組織要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進行組織觀念、黨性觀念、黨員意識、黨員權利義務等方面的教育,以確保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能夠在鎮村黨組織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第一書記”要與高校黨組織一起對離校的返鄉大學畢業生進行專題教育,并將內容編印成冊向返鄉大學畢業生進行發放,使其充分提升認識,了解自身的權利義務和組織關系接轉程序,并做好相關手續的辦理。
各鎮村在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很多因素都來自于畢業黨員自身,因此要對其進行及早教育,這樣一來就能夠有效解決諸多問題。因此,“第一書記”在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管理過程中,要做到重心前移,及時對其進行教育。比如要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通過舉辦培訓班等方式,提升其思想認識和重視度。同時,在預備黨員期間,要對其進行預備黨員轉正方面的各項規定及程序和黨組織關系接轉方面的教育培訓,強化黨員意識和黨性修養,使其明確自身的權利義務,增強主體意識,時刻注意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日后的教育管理奠定基礎。
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遼寧省近年來開展了數輪選派干部工作,上萬名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作風扎實的年輕化專業化干部已全部到崗到職,這其中有相當數量省內各高校派出的教師黨員進駐到全省各重點鄉村,在鄉振興、進一步規范和提升黨建工作中將發揮作用。與鎮村黨員干部相比,“第一書記”即高校教師的職業優勢十分明顯,在黨員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化水平較高,因此可以將更多的權力放給高校選派的“第一書記”,使其在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這些“第一書記”與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之間也是某種程度的師生關系,通過“第一書記”能夠實現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更好地管理。
高校選派“第一書記”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代言人,他們具有高學歷、高知識、高水平,在教書育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專業性較強,對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和促進鄉村振興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返鄉大學畢業生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限制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縱深開展,不利于發揮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從本文的研究來看,在高校選派“第一書記”視角下可以通過完善黨員管理新機制、強化黨組織對接、完善再教育及提升“第一書記”綜合素質等方面出發強化對返鄉大學畢業生黨員的管理,為農村黨建工作及鄉村振興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