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西藏自治區丁青縣中學,西藏自治區 丁青 855700)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前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可以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推動學生積極地探索、思考。在踐行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基于改善學生對數學學科態度的角度出發,改變以往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此過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斷促進教學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此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核心素養是素質改革大環境下,為促進教育事業實現深入發展所提出的一項全新的指導理念,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科范疇內,核心素養具體包含直觀想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數據分析與運算等多個方面的要素,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在開展數學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積極貫徹核心素養這一全新的戰略思想,能夠促使課程實現全面性的革新。首先,對于改善教學環境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通過多元化教育舉措的創新與應用,讓學生擁有更加新穎并且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能夠實現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科品質等多個方面素養的全面提升。不僅如此,加強核心素養的合理應用,能夠促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真正地實現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在今后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核心素養的規范化應用。
第1,作為初中數學課堂主要引導者的數學老師應該按照素質教學的核心理念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重視解題技巧訓練而忽視能力和品格培養的教學方式的缺陷。只有老師自己先轉變了觀念并從內心里認可了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真踐行相關教學活動。第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應該根據數學核心素養對能力和品格方面的培養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并且要徹底摒棄過去那種單純追求高分和技巧而忽視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學習模式。第三,老師還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去了解社會的變化和未來的人才發展趨勢從而能夠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機會。只有老師和學生轉變了各自的觀念并找到正確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在教與學的環節中取得成效。
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科目較多,壓力較大。而且,學生成績的好壞還會對中考產生重大影響。通常情況下,學生們在復習的過程中都是根據老師的規劃去學習。但是,由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知識學習,無法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對此,教師需要積極帶動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促進知識的內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查漏補缺,共同進步,以此培養學生合作共贏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除法》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將課程的預習部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是整數乘法,其次是整數除法,最后兩部分是有理數乘除法。教師可以將這四部分內容分配給不同的小組,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討論完成后可以選出一名學生來將自己負責的部分展示出來。接著讓剩余的組討論題目,對前四個小組所展示的內容進行補充和糾正,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參與到其中,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在課堂上進行總結時也需要對表現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激起他們討論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合作共贏。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導向下,作為教師需要本著促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有效養成的原則,積極的貫徹生活理念。加強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有效銜接,為學生拓展更加豐富和廣泛的學習與體驗環境。促使學生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夯實其在課程學習領域的實踐技能基礎。也能夠支撐學生在今后生活環境下,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相關的技能基礎進行實踐問題的分析與探索。例如,教師在針對“數據的搜集與統計”相關內容展開教學時,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需求設置相關的實踐問題。引導學生就生活中所存在的數據資源進行自主統計與發掘,然后利用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戰略性的統籌與分析。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據思維,并促使其通過自主探索來發掘數學學習的創新思路。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一直以來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該學科的教育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有較大的作用,在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都離不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合理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方式,不斷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