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元貞
(新疆廣播電視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 830044)
導演需具備縝密的思維,創新的構思,積極順應市場,達到市場需要。好的導演不但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更應有藝術敏感力和創新能力,能夠使用新穎的藝術形式,將藝術美感呈現給觀眾。
舉辦傳統節日、重大政治活動、重要節慶紀念活動為主題的電視文藝晚會很普遍,通過多年實踐的文藝晚會導演對流程已經十分成熟。但是隨著電視觀眾審美的提高,對節目有了更高要求。以往即便節目中有瑕疵,觀眾還是能夠給予一致好評;但目前的文藝晚會,眾口難調,觀眾滿意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導演選擇的主題沒有新意,導致觀眾審美疲勞,一出現帶有新的創意很快會被模仿,使得晚會同質化嚴重。
相比專題晚會,電視文藝晚會能夠有更多受眾原因在于貼合百姓生活,觀眾在年齡層次、文化水平上很寬泛。但部分導演領會錯了“接地氣”意思,將其理解為低文化素養,使節目缺少了藝術性,也沒有體現主流價值,只用低俗且易逝的內容博取眼球,比如比較晚會規模、舞臺華林、嘉賓陣容等,但是節目卻空有外殼,缺了內涵,導致與觀眾需要出現偏差。
文藝晚會都是比較分散節目,將整場晚會串聯起來的角色就是主持人,導演必須選擇最適合的主持人,他們可以在節目和節目間進行互動,還會與節目融為一體。具體選擇應該考慮:形象,選取相貌、聲音、舉止、表達方式與節目主體適合的人,可以不是很好看,但一定要有表現力和文化修養。因而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要對有關涉及文化背景加以闡述,評論節目內容,從而提升觀眾的注意力,選擇主持人需導演有創新能力,才能給晚會帶來驚喜。主持人要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可以了解連接性質的詞語,用高昂的情緒表述;有良好的溝通技巧;主持人不但是晚會的演講人,也是思想的傳達人。好的導演要選一個主持人與他們溝通,從而傳達出所要表述的內容。
晚會的結構與主題不能與質量、內容分開。導演在選擇方面應該創作、選取高質量符合主題的節目。節目內容吸引觀眾,還要將所要傳達的主題傳達出來,對于晚會各種形式的節目,導演要認真考慮如何把不同種類節目自然串聯起來。比如在晚會開場后,為吸引更多眼球,可創作氣勢宏大主題鮮明的節目,在中間,選取個別輕松明快的節目,讓觀眾感到有張有弛,富有節奏感,在結尾時,選擇一個點明主題的節目,讓觀眾看完有意猶未盡之感。對于一個有創新意識的導演,應該突破條件局限,創新出更多好的作品。
導演是整場活動的策劃者,考慮問題必須全方位,小到服裝道具、大到音樂制作、燈光設計、舞美設計。在舞臺設計中,必須把節目的聲、光、電充分融合,達到絢麗的視覺體驗,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設計要跟所表演節目和晚會主題相適合。通常聲光電的體現是多方的,燈光調式、音樂和鏡頭配合,全息影像的展現,導演若想將這些環節更完美結合起來,必須加以創新,讓觀眾享受到不同的視覺體驗[1]。
文化傳承著歷史,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文化建設應該與群眾關聯起來,真正為群眾服務,而不是形式主義。電視文藝晚會導演應保持服務群眾的思想,將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為出發點,觀察生活,從中發現生活之美。接著按照大眾需要,找到切入點。利用藝術形式體現生活之美,進而作出人們喜愛的節目,通過優質的電視晚會影響人。另外要落實到群眾中去,換位思維,提升電視文化晚會的水平,豐富人們群眾的精神生活。
傳統節日是我國各大型電視文藝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種晚會中十分隆重、有特點的節目可以起到文化和窗口的用處;核心意義為:吉祥、喜樂;增加人們的感情。因而大型晚會負責的是聚合民族情感的使命,讓大家在一同娛樂中感受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幸福感。多數地方電視臺應人們的需要,根據自身能力建立了文藝晚會,綜藝欄目等。但是很多地方臺在創辦晚會時追求演出人數、形式,雖然花費了大量資金,但收獲不佳。比如以春晚為例子,曾經一首《當你老了》抓住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聲,就是因為歌曲抓住了每個人的親情點,波動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弦。而作為晚會導演,應該充分發揮“小、新、特”的精神,讓晚會內容有地方特點,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他們對晚會更有親切之感。此外,不是舞臺越大,投入本金越多,效果就會越好。導演要把資金控制在合理范疇中,使用一定資金,發揮最佳效果。文藝晚會的創新,要加入傳統文化精神,在主格調上,應以為人們服務為基本理念,跟上時代腳步,讓觀眾在觀賞后有所收獲,最大限度發揮晚會用處[2]。
主導文化在現實和實踐意義上分析,是一種具有我國特色文化構成和文化形態。但是文藝晚會在一種程度上有明確的意識形態作用,相比生硬說教,觀眾更喜歡主要文化的娛樂形式。因此,在創作中,應該讓主導文化融入大眾文化,把意識形態傾向用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方式傳給受眾。現代人面臨壓力大,大眾文化給了他們釋放的出口。雖然現代各種思潮流行,但不意味著人們會反對主旋律,人們還是需要正能量。因而導演在創作時,可以做到主題政治化、形式娛樂化。把文藝、娛樂元素有機地融合到主旋律作品中,確保主導文化的特點的同時,也滿足人們對娛樂的追求,對主導文化和主流價值觀的堅持,并且符合大眾文化和流行元素,所創作出的作品才能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其次導演在創作中加入新理念,讓電視文藝晚會形式和內容帶有新意,也會增多晚會的教育意義和審美力。最后導演要整合各種資源,讓每件作品都可以滿足晚會主題[3]。在流程上可以突破通用模式進行適當創新。如加一個輕松的中間節目“一個溫暖、鼓舞人心,帶有思考的結局。”這些的創新可以體現在流程方面,設定不同節目來達成感染觀眾的作用。
舞臺和傳播的質量的確保十分重要,導演應該對整體創作主體上有專業的控制,在優化舞臺和傳播效果方面要可以讓觀眾獲得新感受。導演應該能夠讓不同部門很好銜接起來,在視覺和聽覺方面展現晚會精髓。另外,對傳播鏡頭的銜接,導演要讓鏡頭轉換和燈光、舞美有效結合,讓晚會更自然進行,讓觀眾有賞心悅目之感。
在互聯網背景下,電視文藝晚會導演要跟上時代步伐,適應新時代挑戰,抓住機遇,提高整體質量。導演應該不斷提升自身修養、改變思維模式,在創作中加入互聯網思維,把互聯網和傳統電視結合。善于使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在形式和內容各種方面創新,為觀眾帶來視覺與文化的盛宴。在主導文化中加入大眾文化。滿足觀眾審美需要,推動電視的轉型和升級,促進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