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敏
(重慶市江津區融媒體中心,重慶 402260)
在中央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宗旨下,在媒體融合的技術發展趨勢下,全國范圍內的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大范圍建設,各融媒體中心為使用個人終端受眾的需求根據自身的條件建設了相應的融媒體APP。與傳統廣播電視與紙媒在運營方面相比,融媒體APP的運營管理是一個新的課題。由于融媒體APP 以用戶體驗為核心,集視聽媒體、交互通體驗、信息推送、實時統計為一體,在技術和運營上有其自有的特點。融媒體中心APP 設計與運營必須根據APP 技術發展與用戶特點制定建設方案和運營策略。
App 是英文Application 的簡稱,隨著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融媒體APP開始進入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人們逐漸習慣了使用融媒體APP 獲取原來在網絡、電視、報紙等渠道獲取的信息。和其他APP 比較,融媒體APP 由于和傳統廣播電視緊密結合,具有其專業的特點。
由于融媒體APP 一般需要傳輸大量的音視頻等媒體信息,其傳輸數據量大,需要強大的流媒體后臺支持,后臺一般具有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持,才能保證客戶端APP 的流暢運行。
融媒體APP 與傳統廣播電視、紙質傳媒與網絡的取長補短,將傳統廣播電視、紙質媒體優質內容通過網絡與融媒體APP 融合,形成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特色鮮明、形態多樣并具可持續發展能力繁榮媒體融合新格局,打造全新的傳媒發展模式和空間。
新媒體時代尤其是網絡直播形式的出現,線下的“場景”與APP 線上的“場景”已經融為一體,不分你我。融媒體APP 通過向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與傳統媒體同播格局已經形成。在融媒體環境下,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融媒體APP互動最為頻繁的傳播渠道就是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微傳播”形成新媒體矩陣,使融媒體APP 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達到最大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傳統廣播電視和紙媒以單向信息發布為主,基本沒有互動能力。普通APP 重文字交互,輕流媒體。由于融媒體APP 以音視頻流媒體傳播為核心,融合了流媒體的傳播和受眾與實時動態交互能力,原來廣播電視參與者角色與身份的相對不平等狀態被打破,受眾對廣播電視和紙媒的內容、時間選擇更加自由,為用戶提供了更為愉悅感官體驗,用戶參與交互的意愿更加強烈。同時融媒體APP 可通過交互功能和在線統計功能更為準確地對參與內容進行受眾收視率和情感大數據分析,也可以使用交互數據進行受眾畫像、輿情大數據分析。
融媒體APP 在集成廣播電視、紙媒內容服務的基礎上,使用網絡支付技術、互動技術、定向鏈接,可以融合廣告、購物、生活繳費、問卷調查、氣象交通生活信息自動發布等多種功能,對電視旅游、購物等服務類欄目則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感知交互體驗,線上與線下的交流與互動。融媒體APP 由于融合技術的使用,其服務內容和范圍將更加多樣化,服務模式將更加人性化。
根據融媒體APP 的上述特點,在APP 運營中必須根據融媒體中心實際情況和其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運營策略。
融媒體APP 以計算機、流媒體等技術為依托,但目前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日新月異,在APP 平臺運營期間要不斷跟蹤技術發展,根據技術變化對其后臺升級改造。如果按照過去廣播電視平臺建設理念,一個平臺使用5-10年的思想已經不再適宜。只有不斷的對APP 后臺升級改造才能保持APP 的可持續發展。融媒體APP 運營人員業務水平必須緊跟技術發展,適應后臺對技術的需求。
融媒體APP 是傳統媒體新的再生,以傳統媒體為內容基礎,以臺網聯動,多屏互動為飛翔翅膀。在內容運營中要相互依托,傳統媒體給APP 以內容支持,融媒體APP 給傳統媒體以動態反饋。傳統媒體的運營要和融媒體APP 互動,在欄目、廣告、播出時間進行互動,在特定節目特別是新聞事件等對輿情有影響的節目上在報道深度、導向上進行互補,在功能上根據各次特色進行互補。使融媒體APP 和傳統媒體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展現在受眾面前。
融媒體APP 因為有廣播電視視聽內容的支持,在內容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傳播”經過了長期發展,在技術上具有產期的積淀,在人員方面已經形成梯隊,在運營方面有更加豐富的經驗。融媒體APP 不但要在技術和隊伍建設上學習“微傳播”,在運營過程中學習“微傳播”的成功經驗,而且要加大與“微傳播”平臺的合作力度,通過“微傳播”提高媒體APP 知名度,通過合作提高融媒體APP 的技術水平,提高融媒體APP 隊伍的管理和運營水平。近期高速發展的MCN 就是傳統媒體學習、合作“微傳播”的成功案例。
融媒體APP 交互數據可以快速反應受眾收視率、受眾情感,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受眾畫像、輿情分析,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在融媒體APP運營過程中必須組織專業技術團隊,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態勢感知等技術對交互數據進行分析和輿情預測,對分析和預測結果進行導向圖、和弦圖、地圖、河流圖、主題詞云、函數圖、表格等方法對分析結果進行展示、比較、排序。把分析和預測結果作為運營決策的依據,根據分析和預測結果和節目輿情需求對傳統媒體和融媒體平臺傳播內容和方式進行科學調整。
融媒體中心APP 在集成廣播電視、紙媒內容服務的基礎上,使用網絡支付技術、互動技術、定向鏈接,可以融合購物、生活繳費、問卷調查、氣象交通生活信息自動發布等多種功能,對電視旅游、購物等服務類欄目則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感知交互體驗,線上與線下的交流與互動。融媒體APP 由于融合技術的使用,其服務內容和范圍將更加多樣化,服務模式將更加人性化。
包括有下載率、打開率、留存率、渠道來源、活躍用戶、活躍率、僵尸粉、新增用戶等幾十個指標,以下僅針對重要的幾個指標進行分析。1.活躍用戶、活躍率。活躍用戶是指參與使用APP 的用戶,如果下載安裝了APP,但沒有使用,就不叫活躍用戶,相反叫“流失用戶”;活躍度就是指活躍用戶總量占比,活躍度越高,此款軟件就越成功。因此,衡量一款APP 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參考活躍用戶和活躍率。2.留存用戶、留存率。留存用戶是指對APP 軟件保留下來,保留下來就有可能會使用,使用了就可能成為活躍用戶;留存率是指保留APP 軟件的占比。留存率越大越能反映出APP 的價值。通常分為次日留存、周留存和月留存,次日留存是非常關鍵的,次日留存率能達到40%就非常好了,如果達不到,我們要分析流失原因,通過改善APP 或提供新手引導手冊來轉化留存。能使用達到一周的用戶已經算是對軟件有十分的好感了。月留存是考核APP 迭代更新的一個指標,如果月留存率低就意味著APP 軟件的體驗不佳,需要升級更新了。
融媒體App 想要長久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要推陳出新,不斷提升融媒體App的內容質量。在如今融媒體的環境下,App必須要有吸引受眾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在堅持質量的同時還要注重原創性,如果一個App 總是轉發其他網站的媒體資訊,就會逐漸流失很多的受眾。當新聞類App 應用面對諸多冗雜的媒體信息時,必須要對相關的媒體信息進行整合,篩選掉一些內容質量差的資訊,推送一些內容質量好的。并且還要在新聞中加入一些互動的內容,讓新聞更具人性化,在提升內容質量的同時,也增加用戶的閱讀體驗。
為了滿足各類用戶對新聞信息的需要,融媒體App 應當重視提升新聞信息的針對性,使新聞內容推薦更具人性化,進行精準的新聞信息推送。當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用戶在瀏覽新聞時都是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獲取海量信息,所以用戶在進行信息篩選時需要浪費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因此,融媒體App 必須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必須對新聞信息的針對性加以重視,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對相關的新聞信息進行整合,以達到對用戶精準推送新聞信息的目的。
在融媒體環境下,智能手機被不斷普及,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也變得更為方便、快捷。如今的新聞行業競爭激烈,而一個新聞媒體想要留住用戶,就必須要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增強與用戶間的互動性。新聞類App 的軟件運營者在進行研發管理工作時,必須要積極與用戶進行交流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這樣既方便改正自身,又能提升用戶的體驗。在用戶閱讀新聞信息時,要讓用戶參與進來,在互動的同時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新聞信息,從而提升用戶的親切感與參與感。結語:融媒體APP 平臺在傳統廣播電視、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地位日趨重要。APP 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業務與抖音、今日頭條、微博、微信、MCN 的競爭日趨激烈。要使其在競爭生存發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平臺必須不斷提升技術水平,運營模式也應該不斷創新。技術管理人員、平臺運營人員應不斷思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