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 劉乙睿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在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還沒有形成十分健全的規章制度,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長久的教育過程中,核心目標都是培養出“職業化”的高素質人才,更加注重于學生群體“畢業”與“就業”之間的順利對接,缺乏對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沒有形成較大的學生創業孵化園,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存在明顯短板。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社會,一切以經濟效益為先,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成功的標準,在于學生是否能夠創造出大量的經濟價值,而對在此過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措施不予置評,導致部分學生形成了錯誤的思想觀念,為了達成目的二不惜手段,就必須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去,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取向。
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滲透為核心出發點,在充分考慮高職院校教育情況和學生群體未來發展的前提下,系統性闡述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探析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瑕疵和不足之處,并在此技術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優化措施,從而幫助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群體更好的面對社會生活,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當代社會,隨著教育事業日漸發達,隨著經濟社會體制日漸成熟,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求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具有強大的職業技能,還要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真正做到“德才兼備”。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之后,可以和現實實際相結合,往往能夠產生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讓學生內心產生更加強烈的觸動。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過分注重于理論知識的闡述與講解,導致學生雖然在腦海中記住了知識點,但卻只能夠做到知識儲備上的提高,內心缺乏認同感,道德修養的提升幅度不到,而在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之后,將會補足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方面的短板,切實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
學生在邁入經濟市場之后,進行創業活動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要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在當代經濟社會中,經濟市場制度在日漸完善的同時,也更加穩定,一方面,短期獲得較大經濟效益的概率更加渺茫;另一方面,經濟效益獲取與人員素養直接掛鉤,能力越強,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來說,不僅缺乏相關經驗,能力上較為欠缺,并且心氣普遍較大,在不能夠獲得大額收益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偏激想法,違法我國的法律法規,做出抱憾終生的事情。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之后,將會為學生創業提供思想上的提高,告誡學生哪些是應當做的,哪些是不能夠做的,確保學生在社會規則范圍內進行創業活動。
高職院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以培養學生成才為核心任務,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也代表著學校的口碑,學生的言行舉止,會在社會大眾面前一點一滴累積學校形象。但是在經濟社會的影響下,教育事業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功利思想,更加看重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加看重學生的創業成果,而對學生內在品格的構建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視。特別是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會導致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擇手段,損害社會大眾群體的權益,不利于學校教育口碑的樹立,甚至會產生較為嚴重的消極影響。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之后,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創業的時候遵循社會秩序,帶動經濟發展,才能夠在此過程中為高職院校樹立良好的教育口碑。
眾所周知,從本質上來講,教育的過程,就是信息的傳遞過程,也就是知識信息由教師傳遞給學生的過程。要想完成教學活動,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教師首先必須要具備該“信息知識”,才能夠將其傳遞給學生。否則,教師本身就對教學知識一知半解,又如何能夠承擔起教育的重任,教學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但遺憾的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迫于社會發展形勢而匆匆上馬的創新創業教育,顯然沒有留給高職院校足夠的建設時間,在師資團隊建設上存在較大短板。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高職院校教師只需要教導給學生專業知識,不涉及到創業內容,導致教師普遍對創業流程缺乏了解,并且教師長期生活與校園環境中,眼光與見聞也被極大地限制住,不能夠看清外面的世界,對于市場形勢和行業前景也不夠了解,無法為學生創業提供有效的建議。
在當代社會中,創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行為,涉及到各個方面,不僅僅局限于創業技巧方面,還需要先教導學生應當如何做“人”,教導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所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不能夠為一己私利,而做出有為社會權益、國家利益的事情,不僅“害人”,并且“害己”,雖然能夠獲得一時的經濟利益,但隱患也在不斷的累積,終有一天會反噬自身。但遺憾的是,在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由于該教學活動起步時間較晚,高職院校缺乏相關教育經驗,還處于不斷摸索前進的階段,對于創業道德方面的闡述較少,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并且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中,也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足夠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在教育形式中,不僅有“言傳”,還有“身教”,特別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立足于思想領域,需要學生真心實意地認同,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取向,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這一方面,“言傳”受限于本身的表達形式,感染力不足,對于學生內心的觸動力度不強,而“身教”則需要教師身體力行,充分發揮出榜樣帶頭作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教育范本,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知到思想政治教育。故而,高職院校在選擇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過程中,應當將教師的道德修養放在首位,一方面,可以通過高素質的言談舉止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教師的道德素養也會集中體現在教學內容上,特別是在創新創業教育這樣一門主觀性較強的社會學科上,道德修養較差的教師,往往在講授創業知識的過程中更沒有“底線”,學生也會形成創業成功必須拋棄道德的錯誤觀念;而高素質的教師則會要求學生在社會規則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創業,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發展壯大。
對于教學活動來說,教學內容是其根本,將直接決定學生“學什么”,能夠從中獲得什么樣的助力,形成什么樣的價值觀念。故而,要想真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工作,就必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為其注入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所增添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道德,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生活在社會環境中,自然要遵守相應的社會道德,具有較強的統一性,可以借鑒其他教育機構先進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是具有較強差異性的職業道德內容,不同的社會分工,有著不同的工作內容,自然也就衍生出了不同的職業道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照抄其他學校的德育內容,勢必會出現嚴重的不匹配問題,嚴重影響學生職業道德修養上的成長與提高,高職院校必須要針對不同專業的不同情況,在充分考慮學生情況和行業形勢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加合理、更加匹配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雖然是立足于思想層面,但對學生行為的指導卻具有現實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片面的闡述理論,一方面常常會陷入到枯燥無味的尷尬境地,導致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夠專注,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和現實生活割裂感較重,缺乏生活元素,也會使得學生無法將德育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而通過樹立正確價值取向來指導學生現實行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故而,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創業現實實踐完美結合到一起,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來闡述創業實際案例,然后再通過創業實際案例來反向驗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正確性。例如,教師可以選取一個創業者不擇手段,雖然在短期取得了成功,但是從長久來看,勢必會自食惡果,而結果自然也不出人意料,該創業者得到了應有的懲戒,以此為學生樹立一個反面典型。
概括地說,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去,不僅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無數次的歷史實踐證明,“有才無德”之人對于社會的損害,往往比“無才無德”之人更加嚴重,只有“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夠承擔起時代進步的重任,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對于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融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能夠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故而,高職院校應當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并做到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為學生未來的就業與創業作出更加具體的指導,是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