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鵬程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學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一個高校的辦學水平以及學校的文化底蘊。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是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在這一方面上來說,高校的學風建設將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有相當大的影響。學風建設在某種程度上上來說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它往往會滲透到學生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風建設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也對學生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就必須要加強學風方面的建設,重視對學生們的信念教育,將學生們培養成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一個學校如果能夠具有良好的學風,這對于學校自身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不管從哪一方面上來講,高校加強學風建設對高校以及學生們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階段,仍然有不少的人對高校的學風建設這一方面存在著不少的理解偏差,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嚴重影響到高校以及學生的發展。
1.對工作對象的關系認識比較模糊。
高校的學風建設分為主體以及客體兩個方面,當前階段,人們通過不斷研究已經能夠比較好地理清高校學風建設的主客體關系,但是在對工作對象關系的認識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相當多的一部分學校在實際的學風建設工作中只是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給了教師,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他一部分人的作用,導致學風建設工作很難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進展。
2.對學風建設工作的多維度認識不全。
在高校學風建設過程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高校盡管付出了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好,這就導致學校各方面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對學風建設工作的多維度認識不夠。需要充分明白的一點就是,高校的學風建設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需要與學校各方面的建設工作緊密融合到一起,確保這些工作可以相互促進,相互作用。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學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學風建設工作的多維度有足夠的認識。
1.“誰來考”方面。
選誰來充當高校學風建設的考官一直爭議比較大,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很容易就會產生一定的利益關系,導致出現各種腐敗的問題,如果出現這一問題,那么高校的學風建設將會毫無意義。盡管可以考慮選擇第三方機構來充當這一角色,但是第三方機構的權威性又值得考量。
2.“考什么”方面。
高校的學風建設主要涵蓋了兩大類,一個是教學科研,另外一個就是精神文明建設。鑒于教學科研具有便于考評的特點,所以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高校將學風建設的重心仍然只放在教學科研這一方面。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很容易就會被眾多的高校所忽略,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高校學風建設方面存在考核不全面的問題。
1.缺乏系統性。
觀察兩組患者INR首次達標時間、華法林抗凝總劑量、抗凝3天INR達標率、抗凝5天INR達標率、抗凝7天INR達標率、出院前INR達標率、INR達標維持時間、INR低于目標抗凝強度的比例、INR高于目標抗凝強度的比例、INR總達標率以及TTR,其中:INR達標率=INR達標次數/INR檢測的次數×100%;TTR=INR處于抗凝目標強度范圍內的時間 (d)/抗凝總時間(d)×100%[1]
高校的學風建設如果只從個體上來看成績比較好,但是在整體方面卻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例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建設方面存在的矛盾,高校用大量的精力來開設第二課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是最活躍的群體,但是,第二課堂的大力開展,也成為了許多學生逃課曠課的理由了,直接影響到了高校的課程建設。
2.缺乏特色性。
由于高校所在的地區不一致,它們的各種辦學理念就會產生差異,但是在學風建設的這一方面,他們更多喜歡相互進行借鑒,這就導致了它們的學風建設工作存在著眾多的相似性,缺乏自己的特色。在這一過程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高校充分地利用互聯網開展教育,并以此來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善,但是在這一工作開展的同時又存在著教師對教學質量不重視的現象。這就造成了消耗大量教學資源而沒有取得應有效果的局面。
1.增強對學風建設的本位認識。
在高校學風建設工作中,不同的主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又在不同的角色上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開展好學風建設,首先就要確保學風建設的工作主體能夠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充分地激發他們的主動性。自古以來,利益就是引導人們進行一切活動的主要原因,人們的各種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利益的驅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必須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提高學風建設主體們的協作奉獻意識,確保他們不做出一些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
2.加強對學風建設的整體認識。
一個學校只有具有良好的學風才能夠確保各項工作都能夠順利開展。過度重視學生工作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就很容易會影響到其他一切活動的展開。針對這種情況,高校在進行學風建設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樹立整體的意識,既要顧全大局,以大局為重,又要充分地考慮到各個要素之間的發展關系。與此同時,高校在進行學風建設時,共享的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
3.深入探究學風建設工作的內涵。
學風建設,簡單來說就是對高校的各方面精神風貌進行建設。在現階段,高校的學風建設要做的就是提升學校的精神風貌,加速學校的精神風貌朝著高水平的方向轉化。因此,高校在開展學風建設活動時必須要深入探究學風建設工作的具體內涵,把以德樹人作為學風建設的重要目標,將學生們打造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再者,學校必須要加強對教師思想方面的建設,確保教師可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教學帶頭作用。最后,就是高校必須要將建設工作落實到行動中,不能只僅僅停留到理論的階段。
1.對考評主體的選定。
高校在學風建設的過程中,考評工作必須要堅持的就是交叉性原則,簡單來說,就是要把握好利益與結構認識上的交叉。利益關系的交叉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腐敗問題的產生,確保高校的學風建設考評工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結構交叉主要是為了高校學風建設考評工作可以做到取長補短,確保相關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這就要求高校在考評的過程中要邀請不同領域的不同專家進行考評,讓考察的結果更具有參考價值。
2.對考評內容的選擇。
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在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它涵蓋了高校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所以,這就要求高校在選取考評內容的時候要充分地從整體和局部兩方面出發。高校在開展這一工作時要滿足一定的整體性,這就要求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無論是在廣義還是狹義的層面上都必須要滿足綜合性,將各種不同的事務聯系起來,盡量地做到從一個點就可以反映整個面。而局部則要求高校在學風建設的考評工作中,必須要做到有針對性對不同問題的不同方面進行考評,根據考評的內容對相關方面及時進行調整,為高校營造一個良好的學風。
綜上所述,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程,同時它也對高校以及學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的歷史時期下,高校要對這一工作產生足夠的重視,及時發現學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確保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能夠更好地為學校以及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