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明
(廣東潮劇院二團,廣東 汕頭 515000)
在新中國的發展中,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推廣傳統民間藝術被提上日程,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中深刻指出,要充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打造民族靈魂,引領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感受中國式魅力。作為華夏子孫,必須堅持文化自信,每個人都要肩負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與使命,提高中國文化實力。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民間蘊藏著許多文化知識與傳統民間藝術。潮劇作為最具堤防特色的戲曲之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潮劇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筆,具有深遠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傳播意義。因此,將潮劇推向全世界便成為了重要的文化傳播使命。
潮劇作為一種地方戲曲藝術形式,主要是采用潮州語進行表演的一種舞臺劇,主要流傳于廣東、福建、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一帶,是廣東一帶有名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潮汕作為我國鄉土文化濃厚的地區,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和深受群眾喜愛的民間故事。潮劇的素材都來源于人們樸實無華的生活。目前,我國潮劇表演形式已經走向海外,并深受海外觀眾的喜愛,潮劇之所以能夠先一步走向國際,很大原因是由于我國先一輩人們祖籍遷移,因此潮劇文化也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但是能夠在海外流傳至今的根本元素也離不開潮劇本身的感染力和藝術魅力。為了促進潮劇在海外更好的推廣,提高中國文化的實例,必須提高潮劇的英譯水平,實現潮劇在海外的可靠性傳播。但是結合目前的潮劇英譯水平來看,存在著許多問題,影響潮劇文化精髓的精準傳播。
首先,縱觀我國潮劇英譯在國內的情況來看,相關學者主要針對潮劇的形成與發展、傳播進行深入研究,卻很少有學者針對潮劇翻譯開展研究,在潮劇研究論述中,針對潮劇的翻譯和英譯相關綜述進展0.6%,而且這些研究文獻僅來自于同一名學者,嚴重阻礙了潮劇走向世界。
其次,海外相關研究學者對潮劇的研究也僅僅是圍繞著潮劇在國外的發展、傳播以及生存能力進行論述,也少有涉及潮劇英譯、譯介等內容。國外學者對潮劇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梳理潮劇的海外傳播和發展歷程,缺乏潮劇本身內容的研究。潮劇種類繁多,其中長劇經典代表作有《蘇六娘》與《荔枝記》,折子戲代表作有《蘆林會》和《掃窗會》等,但是沒有海外學者嘗試對這些潮劇的內容進行翻譯,無論是潮劇官方平臺還是大眾論壇都無法找到潮劇的完整英譯版本,就連相關劇目的英文簡介都極為稀少。直到2019年,來自新加坡的李玉云教師對折子戲《情斷昆吾劍》開展了英譯,雖然僅僅是對字幕進行了翻譯,并沒有更多的簡介與宣傳英語,但是依然使這部潮劇廣為傳播,可以積極開展潮劇英譯何其重要。
潮劇與我國傳統戲劇行業相似,都具有完整的生旦凈末丑行當,同時都有著獨立的首本戲。每個行當都有著生動的演技和細膩的表演方式,一板一眼都十分寫意,同時又不失嚴謹。在潮劇的所有行當中,當屬丑角與話單的表演最為豐富,不但具有獨特的表演風格,同時也展現出豐富的地方特色。但是在現有的英譯素材中,對個行當的英譯能力有限,例如“青衣”簡單的譯為“Qing Yi”;“小生”簡單的譯為“Xiao Sheng”;“花旦”則簡單的譯為“Hua Dan”,這種應以方式過于直白,忽略了各行當特色和傳統文化的融入,從而會導致錯誤的傳遞潮劇文化,影響外國觀眾對潮劇的深入了解。
此外,在潮劇的英譯中,還會出現英譯不一致的現象,比如“潮劇英語”的翻譯去成為了Chaozhou opera、Chao opera 甚至Teochew opera。而在其他領域搜索潮劇的譯文又變成了Teochew opera or Chaozhou opera。這種英譯不一致的狀態阻礙了潮劇的推廣效率,影響潮劇在海外的健康發展。
為了響應我國新時代發展的號召,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推向世界,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中華文化魅力的博大精神,以潮劇為例,必須積極加強潮劇的英譯水平,解決目前英譯存在的矛盾,并積極探索有效的解決對策,滿足潮劇的海外傳播特點,促進傳統藝術的發展。潮劇作為民間傳統藝術,在開展英譯時,必須秉承著保護文化性和藝術傳承為基礎,尊重潮汕文化與西方文化差異,保留潮劇中蘊藏的地方特色與傳統藝術韻律。具體分析來看,潮劇英譯要滿足三個基本原則,既要貼近潮劇文化發展,滿足傳統文化保留與傳承的效果,還要貼近海外觀眾實際需求,最后又要滿足國外人的語言習慣與接受能力。
在開展潮劇英譯時,為了能夠使潮劇更受國外觀眾的喜愛,首先應該了解海外觀眾的實際需求,同時合理的采取異化與歸化對策,異化策略指的是潮劇翻譯者要秉承著尊重原著的原則,盡量將翻譯內容與作者內容靠攏,將讀者帶入到作者的創作意境中,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通過異化可以有效的保存潮劇獨特的語言和民族風格。對于歸化策略而言,潮劇英譯者將源語言本土化,并綜合讀者目標群體為歸宿,運用它們的語言習慣進行翻譯和表達,在實際英譯中,歸化策略能夠讓觀眾更容易接受潮劇藝術,從而提升潮劇的觀賞性與可讀性。而對比這兩種策略來看,為了能夠讓國外觀眾在短期內快速了解潮劇的文化,歸化策略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對于潮劇本身來說,戲曲方面蘊藏著地方民俗特色,承載了潮汕民族的歷史文化,所以,在進行潮劇英譯過程中,必須保留潮劇獨特的戲曲文化色彩,翻譯者還要合理的運用異化策略,實現異化與歸化的有效融合,靈活運用,以此來實現潮劇的良好英譯,既能夠滿足海外觀眾的觀賞性,同時也具有良好的文化傳承效果。如果關注對潮劇傳統文化產生一定的興趣,便會激發他們的研究積極性,這時,翻譯者就需要采取異化策略,實現良好的文化傳播作用,為了使觀眾更容易理解,還可以在譯文最后做好相關注解,讓國外觀眾享受不同文化帶來的享受。
潮劇作為民間戲曲表演形式,表演性是潮劇的靈魂,為了更好的展現出潮劇的藝術特點,讓觀眾通過閱讀劇本來感受潮劇文化的魅力,同時通過觀賞舞臺劇的方式,感受潮劇的故事情節,在進行潮劇演繹式,要注重做好可讀性與表演系的合理平衡,不但要保留獨特的戲劇表演形式與唱腔韻律,還要考慮潮劇的深入交流,實現潮劇的可讀性。對于潮劇的可讀性與表演系平衡僅適用于大部分潮劇,對于一些文學性較強的潮劇則更應該強調閱讀性。對于海外觀眾而言,潮劇的舞臺表演屬于瞬間的,為了能夠讓他們在短時間內了解潮劇,必須結合通俗易懂的翻譯,并且滿足他們的語言四關,才能實現良好的表演性。而稱號局的可讀性可以采用異化翻譯,保留潮劇特有的藝術韻律,傳達更為深刻的傳統文化氣息。
對于某些特定的潮劇而言,為了將語言特色完整的保存下來,同時更好的傳遞潮劇文化,讓觀眾更能讀懂,可以采取“釋與譯”的共同英譯,對臺詞進行直譯,然后在配上注釋,不但讓國外觀眾更好的理解潮劇文化,同時也能夠很快的接納潮劇,促進潮劇的推廣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推廣與傳承,潮劇作為經典的地方戲曲文化,已經逐漸走向世界文化舞臺,為此,必須深入研究潮劇英譯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潮劇英譯在海外傳播的困擾,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實現中華“軟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