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
(貴州省赤水市葫市鎮天堂小學,貴州 赤水 5647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教育課程,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拓寬學生思維方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當今的小學美術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學形式單一,教師不重視等。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信息技術為小學美術教學的提高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整合藝術教學資源,提高美術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小學美術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緩慢。主要表現在:一是不能正確理解藝術教育的目標。藝術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質,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然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數學這一部分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第二,美術教室擁擠不堪。一些學校老師和家長無意將小學課程分為中小學課程,如語文、數學等為主課,而藝術、音樂、體育等為輔課。一些美術老師有時會把自己的課程交給“主課”老師。第三,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美術課程本身在課程設置上有局限性,經常被其他課程占用。老師對學生了解很少,交流的機會也不多。因此,美術課要么枯燥,要么輕松,很難達到教學目的。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美術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有的美術教師在教學時,只根據教材大綱說出教材中的知識點,在黑板上演示繪畫技巧,然后開始讓學生獨立練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不可能掌握這么多的內容,更不可能同時學習,一些教師很少拓展和補充藝術知識和技能,導致學生對藝術課興趣不高,知識面窄,教學效率低。總之,小學美術教學形式缺乏創新,過于單一。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學習藝術失去耐心,逐漸對藝術課失去興趣。
對于小學美術,一些小學美術教師把它作為一門課程來教學生繪畫。其實,美術課應該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繪畫技巧,還有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美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往往注重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如“如何畫出實畫、如何給畫上色、近大遠小的原則”等。相信通過繪畫實踐,學生一定能學到這些知識,提高繪畫能力。這種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審美教育,限制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進而影響了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小學美術教學過程,小學美術教學效率才會得到有效提高。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小學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可視化教材和視頻。借助這些素材和視頻,教師可以達到讓枯燥的藝術理論知識變得有趣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視聽環境中學習藝術理論知識和欣賞藝術作品,提高藝術質量。
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保證。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的融合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美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得以真正實現。教師要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的融合,首先要了解美術學科真正的教學目標,認識到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不是提高學生的繪畫教學當然。其次,美術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尊嚴,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活躍課堂氣氛,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小學美術教學不僅傳授學生美術知識和技能,而且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美術美育主要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繪畫、欣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美術想象力、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對小學學生進行審美認知能力和審美技術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在小學美術審美教學中,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展示美術作品,使學生從多角度了解美術作品的特點,從作品欣賞中體驗和領悟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也是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基礎條件之一。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自信,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進而塑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
總之,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做不僅符合新課改革的要求,更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表現。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美術思維,提高學生的美術修養,對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